前言:探索中國傳統藝術與流行元素結合之道的同時,旅日京劇藝術家吳汝俊亦在不懈推動著京劇與國際接軌。不久前,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由他主演的新京劇《宋家三姐妹》在東京公演,再次獲得中日觀眾的一致好評。
旅日京劇藝術家吳汝俊出生於京劇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接觸到了他奉獻一生的京劇與京胡。著名劇作家吳祖光在聽過吳汝俊演唱後,驚呼他是「小梅蘭芳」。在日本,他與妻子陶山昭子共同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日友好交流而努力。「藝術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我把中國人和平、善良、仁愛的思想融入到藝術創作中,讓不同國家的觀眾通過藝術,來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際,吳汝俊主演的新京劇《宋家三姐妹》在東京公演。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夫婦、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眾議院副議長海江田萬里、日中協會會長野田毅夫婦等嘉賓600餘人出席。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表示,《宋家三姐妹》再次公演,中日眾多嘉賓出席,展現了中日各界發揚中日友好的堅定信念,表達了海內外中華兒女對祖國統一的共同期盼。
出身京劇藝術世家
從小,吳汝俊就與京劇有着不解之緣。1963年,吳汝俊出生於京劇世家,父親是著名作曲家、京胡演奏家吳樂常,母親是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吳鳳樓。
吳汝俊說,小時候父母經常在家裡搞京劇創作,自己從兩三歲開始就在家裡用手搖電唱機聽大師的唱腔。從孩童時代起,他內心深處就覺得中國的戲曲、京劇好聽。在濃厚的藝術氛圍熏陶下,吳汝俊4歲學戲,9歲學琴。1978年,吳汝俊考入中國戲曲學院。
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期間,吳汝俊展現出了 過人的天賦。在學校第一次公開演出時,他就得 到了時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京劇大師張君秋 的肯定。張君秋告訴他,自己在學校裡看到的真 正的男旦演員,吳汝俊是第一個。張君秋給予吳 汝俊很多讚賞和鼓勵,說他演唱很鬆弛,聲音很 甜美,「你要繼續努力,多聽、多看、多學,要 是再早30年,你就已經是『小梅蘭芳』了!」時 隔多年後,吳汝俊仍然清楚記得張君秋勉勵自己 的話,這番話給了他莫大的鼓舞,並成為他在京 劇上追求理想的動力。
1984年,21歲的吳汝俊以13門功課全優的成 績畢業,被分配到中國國家京劇院工作,吳汝俊 先後為李維康、劉長瑜、李光等著名京劇演員伴奏。
彼時,改革開放的浪潮,帶來海外流行文化,讓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受到衝擊。「有時候,台上表演的人比台下的觀眾還多。」吳汝俊說,由於觀眾少,演員對於藝術的認真程度就會大打折扣,舞台上每一出戲也就稀鬆平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看到這樣的狀況,吳汝俊感到痛心,並有了危機感,「再這樣下去,我們還怎麼去傳承、發展京劇,如果老中青的人都不進劇場了,那麼這個藝術不久就會被社會所遺棄。」
吳汝俊開始思考,如何將觀眾吸引回劇院。在這一想法驅使下,他不斷探索中國傳統藝術與流行元素結合之道,開創性地將京胡與國外電聲器樂結合,將廣受年輕人歡迎的倫巴、迪斯科、探戈等曲調加入,將傳統曲牌重新編排,同時融入小夜曲。1984年創作開始,1985年作品出爐。幾乎在一夜之間,吳汝俊創新的京胡輕音樂遍布大街小巷的歌舞廳和各種演出中。
孟母三遷
七夕情緣
赴日推廣中國戲曲
1987年,吳汝俊與妻子陶山昭子相識,由此結緣日本。當時,吳汝俊在昆明演出,而陶山昭子恰好在昆明旅遊,兩人邂逅於一家酒店。「酒店大堂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就在我們擦肩而過後,兩人不約而同地回頭看向了對方。」吳汝俊笑着告訴記者他與妻子相識的過程。
1989年,吳汝俊到日本發展。不過,來到日本後,吳汝俊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大多數日本人給中國京劇表演的掌聲都只是禮節性的。吳汝俊說,由於中國戲曲博大精深,外國人一時半會兒很難真正理解。他當時心想,要是那些掌聲能夠真的是發自內心該有多好。於是,他開始一邊搞創作,一邊進行學術交流,開展講座。
吳汝俊前往日本九州大學講學,主講內容是中國的戲曲音樂及表演。吳汝俊將中國傳統戲曲和日本歌舞伎進行了表演方式和音樂的對比,他在概括歸納時指出,中國的傳統藝術是「動中有靜」,而日本的傳統藝術則是「靜中有動」。吳汝俊說,日本傳統藝術「靜中有動」的原因是在演出時,日本的舞台藝術表演者自己是不唱的,而是旁邊的伴奏人員伴唱。中國的戲曲得天獨 厚,「唱念做打舞」全有,在藝術的整個綜合範 疇中佔據優勢。再例如,中國京劇的台步是外八字,而日本狂言中演員的走步是內八字,從中就可以看出兩國戲曲傳統的不同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的區別。
吳汝俊的講學產生了成效,他的學生們對於 中日戲曲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有不少學生在畢業後前往北京大學、北京外 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留學深造。同時,吳汝俊原創京胡輕音樂金碟100多首曲目,廣受日本觀眾喜愛,其音樂主題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大愛與和平,並採用了流行音樂的節奏。曲目《夢鄉》《幸福鳥》《祈禱》《春風》等登上了日本當時流行音樂的排行榜。
此外,吳汝俊發現日本的超級歌舞伎很有現代感,超級歌舞伎把舞台的視覺、音響、燈光等 電視和電影的表現手法搬上了舞台。從中受到啟發的吳汝俊決定對戲曲進行改革,將其流行和通俗化,跟國際接軌,讓其變得更有生命力、更有國際性。
吳汝俊認為,傳統京劇以曲牌和皮黃之交替 表達內容,缺乏旋律性。他在新京劇中加入了主 題音樂和人物音樂的理念,根據人物性格和故事 情節,創作出符合人物的主題音樂,用音樂表達故事。再把代表每個角色的音樂旋律貫穿於唱腔之中,在主題音樂的搭建下,呈現朗朗上口的唱段。吳汝俊一邊在日講學,一邊掀起了新京劇創作熱潮,先後創作出《貴妃東渡》《武則天》《四美圖》《天鵝湖》《則天大帝》《七夕情緣》《新紅雲港》《宋氏三姐妹》《孟母三遷》《孔聖母》《愛心觀音》等十多部大型原創劇目。這些劇目不僅在日本贏得好評,同時也吸引了中國觀眾的目光。
則天大帝
用京劇為中日友好架橋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9月12日晚,吳汝俊在東京有樂町朝日大廳表演了新京劇《宋氏三姐妹》。公演由19個節目構成,以新京劇為基礎,運用舞蹈、表演、歌唱、器樂、朗誦等多種表現手法。新京劇《宋氏三姐妹》於2007年在北京首演,次年在日本首演,曾經一度獲得中日兩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吳汝俊告訴記者,新京劇《宋氏三姐妹》講 述的是三姐妹離開人世後發生的故事。三姐妹同 為華夏民族,擁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蘊和割捨不斷 的姊妹親情。自始至終,都為了國家、民族與人民在努力奮鬥。「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是因為當前中日兩國關係日趨緊張,為了紀念來之不易的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我們在日華僑華人義不容辭,將繼續推動中日友好交流作為每個人的分內之事。」
在當晚的舞台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夫人鳩山幸穿一身中國紅驚艶亮相,獻唱中國傳統民歌沂蒙山小調,並現場改編歌詞祈願中日世代和平友好,贏得現場觀眾的掌聲。
被問及邀請鳩山幸出演的經過,吳汝俊表示,他在一次會議中遇到鳩山夫婦後,突然靈光 一閃,產生了邀請他們共同亮相舞台,共唱日中 友好祝歌的想法。在向鳩山夫婦發出邀請後,鳩山幸欣然應允。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吳汝俊說,
「我在這次演出的創作與籌備過程中得到了眾多 日本友人的支持與幫助,不勝感激。能有幸邀請到鳩山前首相發表講話,鳩山夫人演唱孔孟故里 的沂蒙山小調,可以說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慶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鳩山夫婦也是我在日本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的貴人」,吳汝俊說道。作為身在異國他鄉的傳統國粹傳承人與藝術家,吳汝俊深知由於語言障礙很難進行傳播與交流,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進 行表達。在得到鳩山夫婦的支持與肯定後,他十分感動。「藝術都是相通的,鳩山夫人作為寶冢歌劇團前成員,更願意去了解並給予幫助,促使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異國開花結果。」
談及下一步的京劇創作與表演,吳汝俊向記者透露,明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自己正計劃排一出關於海神媽祖的京劇。吳汝俊介紹,中日都有媽祖或以媽祖為原型的海神信仰,希望能通過這一出戲,向大家傳遞博愛、奉獻的精神。
(文章参考鏡報月刊 2022年11月號)
个人简介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新京劇的開創者,以【貴妃東渡】【孟母三遷】【宋氏三姐妹】等作品,被譽為“小梅蘭芳”和“亞洲第一男旦”的吳汝俊,出生於六朝古都南京的梨園世家。父親為京胡演奏家和作曲家,母親是著名的京劇老生演員。自小受父母影響主攻京劇和京胡。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家學淵源以及出類拔萃的藝術天份,讓吳汝俊走進了中國戲劇的藝術殿堂——中國戲曲學院,並以優異的專業成績進入了中國京劇的最高殿堂——中國京劇院,為李維康、耿其昌等京劇大師擔任琴師。
也許是一段偶遇亦或是前世注定的姻緣,讓吳汝俊結識了溫婉善良的日本女子陶山昭子。從此,吳汝俊開啟了用京劇和京胡展現中國文化的博大和魅力,用京腔和京韻唱響中日友好的京劇藝術人生。2014年獲得“中華之光”年度人物獎。旅居日本三十多年裏,用京胡和京劇藝術,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日友好和中日兩國間的文化藝術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
吳汝俊先生與香港亞旅衛視董事長黃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