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人物 | 桃李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4-27

微信图片_20180427160943.jpg

 

平生與川劇、戲曲緣淺交淺。幼年時家庭安排,想混入川劇團謀生計,曾學過幾段摺子戲,背得一些鼓點,但終未得逞。父輩酷愛川劇,耳濡目染他們的玩友會,困惑於他們何以如此癡迷。上大學後,未曾預料到社會變化快得離譜,電影電視佔據了視聽前沿,對川劇接觸反而更少了。


多年前結識王起久先生,成為忘年交,不是因川劇,而是因其人。通過王先生知道了謝平安,感佩謝平安,不是因川劇,仍是因其人。通過王先生,認識王玉梅,不是因為川劇,是因為她是王先生學生,只知道她年齡不大就得了梅花獎,是個樸實、單純、勤奮的人。後來因為川劇,加深了對她的瞭解。


2011年冬天,我公派馬來西亞一年。2012年的春,在馬來西亞接信說,王玉梅在主持成都市川劇研究院一個川劇少年班的招生和培養,目前正在制定培養計畫,未來幾年,也是她主持管理這個班。我暗想,這是個費力的苦差呢,怎麼去搞這個。同時又被告知,該計畫中,有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在戲曲專業教學之外,有人文素養和文學欣賞,這兩門課貫穿整個四年的培養期,希望我介紹些人編教材。王玉梅也搞起教育來了,也許是自己一輩子以教育糊口之故,彼此多了些親近感。


川劇藝人培養整個過程貫穿人文素養和文學欣賞課程,我對此格外讚賞,我覺得制定培養計畫有這樣的理念,是相當有眼光、有思想的。人文素養和文學素養,是任何藝術的藝術家的內功。聽說這班學員預計年齡在八、九歲到十五、六歲之間,在為這班孩子感到幸運之時,也對王玉梅有點刮目相看了。


我把此事彙報給我在國內供職的成都師範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的領導們,他們都覺得這是一件不只是對該班學員有利,也有利於目前學校教育中人文素質和文學素養提高的探索和實踐的好事情。經多次研討,終於在2012年初夏達成合作協定,由我系系主任丁瑞根牽頭,李太斌老師擔綱主編輯,我也算是編委會成員之一。2012年暑期請假回到國內,編委會便進行了教材整體構架的多次研討,並著手編輯第一學年的教材。


在這些頻繁的研討聚會中,才與王玉梅接觸多起來,王玉梅作為執行總編,編務是很繁雜的,才知道王玉梅不止會演戲哦,每次召集人員,上下左右協調銜接,井井有條。記得好像是最後完稿那次,編輯組在我家裡工作,王玉梅硬是守在那裡,還當廚師給編輯組做飯吃,成後勤保障人員了。


這個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包括哲學、文學、各門類藝術、道德修養等各方面,課文選擇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為主體。戲曲的大量優秀的劇碼,仍是古典劇碼,繼承傳統,需要首先從這些優秀的古典劇碼當中去學習,本課教學的主要和直接的目的是為學生打好理解古典劇碼的基礎。人文素養貫穿始終,經編委會研究,文學欣賞到第三學期開始安排比較合適。文學欣賞課,課堂閱讀欣賞理解,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提供的方便,利用投影教室,精選根據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放映加解說結合進行。


教材是分幾期編撰完成的。第一冊完成,首先應急2012年秋季學員入學使用。在教材序言中,王玉梅說:“我認為,戲校的學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更需要具備愛心、感恩之心,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禮儀規範、與人交往的能力;特別是明白習慣的養成對人生的重大意義。我們希望,這些“娃娃班”的學員珍惜來之不易的學藝機會,在四年的學藝生涯中,養成良好從藝習慣,培養優良性格,鑄就美好人生。或許,藝術的傳人、藝術的大師,就會在他們中間誕生,美好的前景值得我們期待。”

 

微信图片_20180427161013.jpg

 

王玉梅不但要擔任這個班多門專業課,同時又是這個娃娃班的保姆、班主任、導師,娃娃最小才九歲,大的也就十六歲,還要替他們的父母操好多心哦。


教過書的人知道其中的辛苦。


越往後也就越佩服當年王玉梅接下這個苦活的勇氣。


不過,這對一個有師者之心、師者之德與師者之才的人來說,又未必完全是苦差。


王玉梅是一個有教育情懷和教育理念的人,我看她是苦中作樂、樂在其中啊。


作師者,可能是她自己都還未能完全發現的一種潛質。


王玉梅其實是在所有的細節中,貫徹她所認定和堅持的教育理念。


一天天,一年年,王玉梅從孩子們嘴裡的王院長,變成王老師,變成王媽媽,一直到最後畢業。

 

微信图片_20180427161025.jpg


該教材編輯組幾乎所有老師都輪流為該班上過課。新生入學時,我還在馬來西亞。年底期滿回國就立即接手教學。

王玉梅始終很忙,雖然我們同在一個班上課,但難得碰頭,一應雜事都是在網上交流意見,見她見得最多的是從媒體上,一會在那個劇院演出,一會在那個大學演出,一會又開什麼會,一會又在哪個地方出差,一會國內,一會國外。

但她從未鬆懈過對這個班孩子們的照管,在外演出或出差回來,再晚再累,都要去學校。

經常我上晚課,下課了,還聽娃娃們講,一會王媽要來說事情。

四年的甘苦,可能只有王玉梅自己和這個班的娃娃才能說得清楚了。

 

微信图片_20180427161047.jpg

 

在這個班娃娃畢業已經快兩年,早已在川劇舞臺龍騰虎躍、生龍活虎了。他們未來怎樣擔當川劇傳承和復興的大任,大家拭目以待。一朝桃李爛漫時,一定有一朵立雪傲冰而不爭春豔的梅花,在花叢中展顏,笑得最甜。


昨天在漢源一中的演出,這個班的娃娃占了一大半。

今天又在奔赴雅安的路上了。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