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生活在納米比亞的“紅泥”辛巴族部落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7-09

【文旅網綜合】 當我們將玉米粉、食用油、大米、白糖、茶葉及棒棒糖贈予辛巴族長卡皮卡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微笑著拿起了一支棒棒糖,原來辛巴人特別喜愛甜食。神秘的辛巴女人因爲全身塗有“紅泥”而聞名于世,目前辛巴族人總數只剩下1萬至1.3萬,幾乎都生活在納米比亞的卡奧科蘭地區。外人探訪辛巴族村落,首先要征得族長(一個辛巴族村落由一個家族構成,族長即爲戶主)的同意,還要帶上禮物以表問候。

身體和衣物都靠“桑拿乾洗”

20180709093221664.jpg

辛巴婦女和兒童

辛巴人屬非洲班圖族的一支,是靠放牧生活的半游牧民族,約在15世紀來到納米比亞。19世紀,因爲流離失所而被迫狩獵采摘、乞討生活,因此獲名“辛巴人(意爲乞討者)”。本以爲辛巴人數量稀少,鮮有機會偶遇,可到了庫內內區首府奧普沃市,記者立刻被超市里、馬路上提著旅行袋或推著購物車招搖過市的辛巴婦女給震撼了:赤紅的皮膚和髮辮、赤裸的乳房以及全身上下各種裝飾,場面令人仿佛進行了一次穿越。不過城市裏的辛巴人很抵觸被搭訕、拍照。直到跟隨翻譯深入兩個村落,才讓我對這個“活化石”般的獨特民族有了全面瞭解。

神秘的紅泥,是辛巴女子一年四季塗遍全身的動物油和赭石粉混合物。 在奧馬倫巴村,23歲的海賓達一邊用手搓揉油泥一邊解釋道,紅泥夏防曬冬抗寒,不但可保濕美容,防止蚊蟲叮咬,還可遏制體毛生長,是一個辛巴女子自月經初潮起就要使用終身的美容美體神泥。爲讓髮辮和身體時刻煥發出油亮光彩,每位辛巴女人每月要消耗13公斤赭石粉。市鎮裏有成品售賣,但海賓達和母親更喜歡去山裏的赭石礦洞親自采挖。每次運回50公斤,往返三四次就可滿足全年需求了。說話間,海賓達將紅泥塗上了記者的胳膊,聞上去有一股酥油味,她說,若不清洗,這層泥可以維持兩周。

由于反復塗抹紅泥一生禁浴,辛巴女人獨創了“香薰桑拿”保證身體衛生。將香料植物點燃放進一個陶器,利用熾熱烟霧繚繞過脖頸、胸部、腰腹以及裙下的部位,就是她們每天清晨必修的“桑拿課”。塗著紅泥的皮膚因烟熏出汗,毛孔張開而獲得淨化效果。烟熏産生的香味還可以驅走動物油的腥味,就連皮草質地的衣物及裝飾,也是通過這種“乾洗”清潔。

看髮型識身份

除了紅泥,辛巴人也常使用黑泥、白泥塗抹飾品,用以美化或防止生銹。說到裝飾,如果算上繁複的項煉、脚環、頭飾等等,一個辛巴女子全身的行頭最重可達25公斤。比如她們會用細密的鐵鐲裹滿脚脖子,因爲在辛巴人看來,比起乳房,脚踝才是需要精心裝飾和保護的私密部位。判斷辛巴女子是否已婚要看她是否佩戴“牛耳帽”,這是以山羊皮依照牛耳形狀製作的頭飾,牛在辛巴文化裏占據重要地位,牛耳頭飾寓意力量和庇佑。有月經的女孩雖可享有“紅泥加身”的榮譽,但不能佩戴這種牛耳帽。

對于不塗抹紅泥的男子或兒童,也要靠髮型來識別他們的身份。克拉勒村的族長奧姆年吉告訴記者,“女二男一,女前男後”是口訣。辛巴女童的髮型從後向前編成兩條牛角小辮,辮子長度、形狀根據部落或輩分有所不同,有時增加珠子、絲綫、金屬等裝飾。若女孩有雙胞胎姐妹,那就只梳一條辮子。男孩子在割禮後要刮掉頭頂“馬鬃”兩邊的頭髮,然後將馬鬃從前往後編成一條類似蝎子尾巴的辮子。《環球時報》記者看到,這種“蝎子尾”由粗變細,翹向天空,凸顯了蓬勃陽剛之氣。婚後的辛巴男子會將蝎子尾換成頭巾包裹的髮式,喪妻的鰥夫則會取掉頭巾露出頭髮。

20180709093336666.jpg

辛巴男子的蝎子尾巴辮

最後,辛巴人還有一個區別于外族重要特徵,那就是沒有中間四顆下門牙。這是在年滿13、14周歲時必須拔除的,無論男女。奧姆年吉說,這個傳統不但讓他們看上去更美,而且說話時門牙漏風形成獨特口音,是辛巴人身份認同的重要標志。

現代社會的脆弱族群

納米比亞的辛巴人紅泥已成爲這個國家的標志性色彩,但紅泥也爲辛巴人步入現代生活設置了重重障礙。只要被辛巴女子觸碰,所有人、物即會“沾紅”,坐公交、穿校服、進辦公室上班等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事情”。爲融入現代社會,必須對紅泥進行舍斷離,這令辛巴婦女陷入兩難。而她們袒胸露乳的著裝更被其他族裔視爲有傷風化的“原始人”行爲,受到這樣那樣的歧視。

此外,辛巴人實行一夫多妻制,早婚早孕多育仍是主流。妻子負責修建牛糞茅屋、做飯、照料孩子等幾乎全部家務勞動,男子只負責放牧。在迎接貴客時,丈夫還能“批准”妻子陪睡男賓。這些都與共和國主張及現代法治格格不入。就在一些辛巴人還在堅守沒電沒水的茅屋村落時,另一些人已經戴上太陽鏡、跨上摩托車,將傳統留給了過去。就連辛巴人自己也認爲,面對全球化巨浪的席捲,人口不到1.5萬的他們會“不堪一擊”。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