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大熊猫國家公園試點“熊臉識別”系統

作者:黃澤民 杜哲宇    来源:新華社    发布时间:2019-12-23

timg.jpg

攝影 黃澤民

一隻野生大熊猫從樹叢裏探出腦袋,搖搖擺擺踱步而來,又踱步離開。樹叢繼續晃動,又一隻野生大熊猫“出鏡”了!這是大熊猫栖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通過“熊臉識別”監控到的一幕。記者近日在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看到了這些珍貴的畫面。

在大熊猫國家公園建設試點中,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今年10月建成大熊猫栖息地空間數據動態監測系統。系統初步設立6處野外視頻監測點。通過這些監測點,工作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林區內的真實情况。

全國第四次大熊猫調查顯示,甘肅白水江保護區有野生大熊猫110只,可要在茫茫林海中“邂逅”野生大熊猫,十分不易。幾年前,隨著紅外相機等監測設備投入使用,有關野生大熊猫的短視頻和圖片才大量進入公衆視野。但是,護林員需要按季度爲紅外相機更換乾電池和存儲卡,爲此他們經常翻山越嶺、風餐露宿。

現在,野生動物的監測與保護工作又上新臺階。記者在甘肅白水江保護區大熊猫馴養繁殖中心看到,監控大屏幕占滿整面墻,6處野外視頻監測點的畫面清晰可見。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熊猫管理辦公室主任何禮文說,野生動物進入監控區之後,系統可自動識別、拍攝,幷生成文件夾統一存放、管理視頻片段。目前,系統識別率最高的就是大熊猫。

資料顯示,系統首次抓拍到野生大熊猫的時間是11月21日17時許。

“‘熊臉識別’和人臉識別系統很像,但前者更難。”何禮文說,“人臉識別只是抓拍面部特徵,動物出現後不可能都是正面,各種體態都會有。”爲此,管理局早在2017年就開始與外界合作,借助海量存檔照片訓練機器識別精確度。

記者跟隨保護區森林巡護員徒步上山,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腰上,記者見到了一處野外視頻監測點。人一靠近,攝像頭立刻對準。

“近幾年,監測設備抓拍到的熊猫母子畫面多了。這說明種群比較穩定。”何禮文說。

(原標題:“熊臉識別”野生大熊猫:大熊猫國家公園試點出新招)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