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港珠澳大橋開通一周年:45分鐘、150萬車次、2000萬人次

来源:新華社    发布时间:2019-10-25

1125148223_15719250822441n.jpg

車程45分鐘,往來逾150萬車次,接載超過2000萬人次經大橋出入境香港……港珠澳大橋虹起伶仃,飛架三地,這條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已正式開通一周年。

“最大的意外就是客流增長速度如此之快。”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工程師張旭無不感慨。她介紹,春節假期,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香港單日最高人次接近16萬,目前保持在工作日每天5萬人次、周末日均7萬人次的客流量水平。

今年3月底,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5個月,經大橋出入境香港的旅客人次突破1000萬,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正式邁入“千萬級”口岸行列。根據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截至目前,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香港的旅客人次已超過2000萬。

港珠澳大橋讓兩地民心相通。香港經濟學家梁海明指出,使用大橋的國內旅客和國際旅客數據都有增長,不僅體現大橋促進三地民眾交流,也顯示大橋客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這一年,一輛輛跨境巴士和穿梭巴士接載遊客、上班族、跨境學童在大橋上穿行。港粵直通巴士協會秘書長張劍平介紹,上半年香港巴士公司生意火爆,穿梭巴士每10到15分鐘一班,繁忙時期更達到5分鐘一班。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港珠澳大橋收費站驗放總車流接近154萬車次,日均約4212車次。

通車後,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丘健和多次前往珠海和澳門遊玩考察,搭乘跨境巴士駛過港珠澳大橋是他的新選擇,“大橋便捷、出入境順暢、車費也便宜,行程十分便利”。

丘健和認為,與深圳、東莞、惠州等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城市相比,中山、江門等大灣區西部城市以至整個粵西地區經濟産值少、産業結構薄弱。港珠澳大橋通車,能加強香港對大灣區的輻射作用,促進當地與香港的往來。

港珠澳大橋不僅聯通三地,更使大灣區凝聚成為一個整體。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陳亨達認為,大橋成為連接三地的黃金通道,區內物流網絡通達、高端人才自由流通,在“大”的同時真正形成了協同效應。

23日,特區政府運輸署宣布推出港珠澳大橋大灣區配額計劃,允許合資格的港澳跨境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通行粵港澳三地。

為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香港業界人士也紛紛建言獻策。丘健和認為,當前發給香港的跨境車輛的配額有限,可實施大橋預約制度,逐步開放持粵港兩地牌的車輛使用大橋。同時,完善口岸配套設施、優化周邊土地,發展橋頭經濟。

“橋頭經濟”指利用大型交通樞紐所在的位置吸引優勢資源聚集。“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認為,憑借“海、陸、空、鐵”多重優勢疊加,港珠澳大橋發展橋頭經濟潛力巨大。

方舟表示,不僅可以在大橋口岸及人工島片區培育航空城、科技園,發展冷鏈物流等,還能打通大灣區交通大動脈。他指出,港珠澳大橋和香港國際機場直線距離近,可延伸機場快線至大橋香港口岸,同時完善大橋至珠海、澳門兩地的機場的配套設施,實現大灣區內多層交通網絡疊加,發揮橋頭經濟更大的協同效應。

“過去一年是港珠澳大橋適應、磨合的一年;未來,大橋將成為大灣區內的磁鐵,吸引各類資源聚集。”方舟表示。

(原標題:45分鐘、150萬車次、2000萬人次:港珠澳大橋這一年)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