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巴風蜀韵論家風”公益講座在郫都區隆重開講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7-07

文化有傳承,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1.jpg

集體合影留念

7月6日,爲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成都市郫都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郫都區鄉村書畫院、郫都區安德鎮廣福村村民委員會承辦的“鄉村文化振興與家風家訓”公益講座在廣福村餘堆子(餘家院子)隆重開講。主講人爲浙江工業大學文化與法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四川省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國學部主任、作家高敏女士,她爲廣福村的鄉親們作了題爲“巴風蜀韵論家風”的專題講座。活動由四川鮮一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講座分爲五大部分

首先,高敏從家風文化的起源以及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作用娓娓道來。她說,中華文明從發明農業和畜牧開始,已經有上萬年的歷史。農耕文明的深厚土壤,培育造就了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强不息、無私奉獻、樂善好施的血脉根基,這是我們本源文化孕育的搖籃,更是民族精神的母地、家風文化的源頭。由農耕文明滋養的鄉土親緣社會具穩定性、信任度、默契度、規矩性幾大特徵,家風文化便産生于此。它是家族世代相傳的爲人處世之道,待人接物的行事風範、日常生活中的行爲習慣,更是各個時期穩定社會秩序的巨大力量。家風、家教、家規、家訓、家祠、家譜是中國古代治理家庭的六要因素。

 2.jpg

高敏老師講座現場

講座第二部份爲當前開展家風家訓教育的意義。她講到,千百年來,中華優秀文化通過一代代家庭長輩的言傳身教和家風傳承,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血脉中。家風、家訓作爲傳承中華文明的微觀載體,以一種無言的教育,潜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對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直接作用。她認爲當下的家風家訓教育有四大現實功能:凝聚民族精神、堅守人文價值、推動文化復興、促進社會和諧。

結合四川的文化特徵,高敏深入闡述本土家風家訓特點,從四川自古以來的軍事地位、經濟地位、文化地位抽絲剝繭、層層分析,帶出本土的杰出歷史人物、家風家訓成功代表——諸葛亮、三蘇父子、張鵬翮、衛承芳,他們不僅是軍界、文化界、政界的風雲人物,更是關心蒼生疾苦、一心爲公的清廉賢相。他們用自己的在任光陰,恩澤了一方百姓,更以仁慈純善、寬厚待人的爲人作風,給子孫後代及故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3.jpg

講座現場群衆們積極做筆記

針對巴山蜀水的家風家訓,高敏歸納了四個字:文、慈、潔、公。文:以文化人,詩書傳家。慈:嚴以律己,仁厚待人。潔:剛正不阿,高風亮節。公:胸懷天下,一心爲公。而巴蜀家風對歷史的影響,她概括爲:家脉永昌,澤被故土。璀璨文明,彪炳千秋。激勵後人,凝聚精神。

談到鄉村文化振興與家風家訓,高敏認爲,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這對于鄉村的繁榮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具有重要意義。要努力讓優秀家風文化成爲新時代鄉村社會生生不息、凝心聚力、奮發向上的基礎力量,成爲鄉村振興的文化源泉、精神家園。

4.jpg

講座現場

最後一個環節的家訓名篇解讀,高敏選擇了諸葛亮的《誡子書》與《誡外甥書》。她結合當前社會的一些現象,爲聽衆們做了對比、分析與理解。她說,做人應該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要杜絕浮躁、自私、物欲。而做爲中青年人,不禁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還必須有實現理想志向的可行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

5.jpg

講座現場

高敏簡單易懂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博得聽衆陣陣掌聲,很多聽衆表示受益匪淺,在以後的生活中要切實修身律己、管好家庭,把家風家訓建設作爲人生的重要事業去奮鬥,對上報答國家、祖宗、父母恩德,對下給子孫後代言傳身教樹立典範,讓家族文脉不斷、代代傳承,匯入偉大的中華文明當中。

6.jpg

講座結束後,廣福村汪生富書記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了傳承家風家訓的重要性。

據郫都區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巴風蜀韵論家風”是郫都區首個以家風教育宣傳爲主題、以優秀傳統文化互動交流爲特色的鄉村文化振興公益活動,也是郫都區鄉村書畫院參與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一項具體舉措。講座由四川省文聯指導、郫都區文聯主辦。在開展公益講座的同時,郫都區文聯還將組織文藝工作者通過進戶走訪、查閱家庭檔案、翻看家書族譜、聆聽老人講述等方式,收集當地家風家訓家規有關資料,幷邀請知名藝術家爲村民義務書寫家風家訓家規,免費贈送到戶。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