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低價游為何難以根治?

来源:工人日報    发布时间:2019-06-30

  景點數量和質量縮水、低價引誘、强迫消費,讓游客對“低價游”性價比産生質疑——花錢少是否能玩得好?

  “現在下車去店裏,1小時消費兩萬元……”近日,一則廣西桂林女導游在旅游大巴車上態度强硬地要求旅客消費的視頻,再次引起社會對“不合理低價游”問題的關注。據瞭解,該旅游團屬“低價團”,游客因在購物點消費沒達到導游預期,于是出現上述情景。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回應稱,旅行社組織“不合理低價游”和旅游購物商店高額回扣是造成這一結果的直接誘因。

  《工人日報》記者在近期采訪中發現,近年來,雖然各級旅游主管部門多次發文禁止旅行社、導游推行“低價團”業務,也采取多種處罰措施,但不合理低價游問題仍屢禁不止。這一現象爲何難以根治?游客能否實現花錢少真的玩得好?

  “花錢買罪受”

  “報這種便宜的旅行團簡直是花錢買罪受。”6月23日,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訪問時,安徽合肥的席女士抱怨道。不久前她帶著家人報名參加了一個“99元景德鎮、婺源三日游”旅行團。席女士選的是當地一家較知名的旅行社,“此前參加過這家旅行社其他團,感覺牌子大,比較靠譜。”

  但等到游客集中時,席女士才發現,這個旅行團幷非由該旅行社組織,而是把多家旅行社的游客召集到一起,再統一由幾輛旅游大巴車和導游送到目的地。

  考慮到旅行團費較低,席女士對于可能會安排的購物行程也有心理準備。但行程中的景點“淪爲”購物點還是令她頗爲惱火。“行程中安排有個景德鎮的景點,實際上就是帶到一個小瓷器廠讓我們買瓷器。”

  三天行程結束後,席女士感到,玩了哪些景點幾乎沒留下印象,只記得每天都在被各種商家的營銷術洗腦。同行家人也被忽悠買了兩套蠶絲被和一條金鑲玉項煉。返程時,席女士家人在和同團游客聊天時發現,自己買的蠶絲被明顯價格要高,于是找到導游,想請她幫忙退貨。“買東西的時候導游特別殷勤,忙前忙後地幫著拎東西,一聽要退貨,立馬甩臉色給我們看,也不想幫忙。”

  陝西的退休職工鄧女士也對《工人日報》記者講述了類似遭遇。此前她報名參加一個單價600元雙飛昆明的旅游團,“去之前本來打算絕不在店裏消費,但一進去,商家搞‘一對一’服務,每個游客都有一個銷售跟著介紹,實在挨不過去就買了。”鄧女士還表示,團餐質量也非常不好,“就是米飯配酸蘿蔔和豆腐乳”。

  除了旅游景點數量和質量雙重縮水、低價引誘、强迫消費等表現外,“低價游”也被爆出存在安全隱患。近日,一輛載有中國游客的大巴在俄羅斯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9人受傷。對此,有業內人士對《工人日報》記者“解密”:一些低價團選擇的大巴車通常較老舊,安全係數偏低,一些黑心地接旅行社有時爲節省費用,會選擇使用二手甚至已報廢的大巴車接送游客。

  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價格低于當地公布的誠信旅游指導價30%以上”“組團社將業務委托給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費用”“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務費用”……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打擊組織“不合理低價游”的意見》,明確規定5種“不合理低價游”。記者梳理發現,爲整頓旅游市場,各地都曾出臺專門打擊“不合理低價游”相關措施。時至今日,該現象依然存在。

  “低價團之所以能盛行,主要還是背後形成了灰色利益鏈條。”長期從事旅游發展研究的北京大學自然地理專業博士、北京金筆創逸規劃設計院院長張建林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在低價團利益鏈條中,旅行社首先在互聯網或實體門店宣傳中誇大旅游綫路優點,對游客隱藏旅游環節中的不利方面,造成信息不對稱,形成低價攬客基礎;然後在低價團形成後,把游客輸送到地接旅行社,獲取利益分成。地接社通過招聘臨時的兼職導游,利用游客對當地旅游資源産品不熟悉的情况,擠壓旅游綫路中的利潤空間。導游則通過脅迫游客多購物消費,賺取返點,實現 “填低價坑”目的。

  “政府除了要加强監管和執法力度,也要鼓勵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以做‘百年老店’態度去經營企業、景區景點,做出品牌,而不要昧著良心,爲了一時利益去挖空心思設計旅游陷阱。”張建林說。

  張建林還建議,可鼓勵和嘗試讓旅游經營商對旅游綫路産品,在互聯網平臺明碼標價,進行合理競爭。“在該板塊中可設立或引進第三方支付,鼓勵游客所有的交易都經過第三方,以作爲雙方産生糾紛之後的憑證。旅游行程結束後,未出現違約、欺騙等情况,旅游經營商才能獲取相應的收益。”

  “一些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作怪也給了低價游市場。”在江蘇經營一家旅行社10餘年的于娜向《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如今還是會有游客到店裏專門詢問便宜的旅游綫路,比起旅行質量,這些游客更關心成團價格。她坦言,“買的沒有賣的精”“正規旅行社也不大願意推薦低價旅游産品,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但一些低價團確實能招來很多客戶。”

  高性價比旅游在哪裏?

  據記者采訪瞭解,一些缺乏資質的小旅行社往往是不合理低價游的“重灾區”。對此,于娜認爲,應提高旅游服務行業准入門檻,“一些小旅行社繳納一定的費用就可挂靠在知名旅行社的名下組織接團,但從業人員普遍素質不高、缺乏經驗。”

  低價游問題頻現,是否意味價格優惠的旅行團都存在旅游陷阱?

  “如果旅游團價格已嚴重脫離當地旅游相關部門提出的該旅游綫路市場指導價格,基本屬不合理、存在旅游陷阱或出行風險低價游。但也會有一些高性價比團,出于新景區促銷、老景區新建旅游項目的體驗活動等目的,價格會適當低一點兒,但不會嚴重偏離指導價,估計優惠在5~10%。”張建林說。

  旅游達人蔡汛在退休後每年都會規劃2~3次長途旅行,多采取到旅行社報團形式。他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價格低到誇張的小便宜占不得,但做好功課也能“揀”到便宜舒心的服務。

  今年“五一”小長假過後,他與家人報名參加了一個從西安直飛日本沖繩的旅行團,人均價位不到3000元,比市場價格低約1000元左右,“之前經常聯繫的旅行社通知我有這麽個掉位價機會。我們看時間合適,去的也是免簽地區,不用提前準備材料,就果斷定了行程。”

  錯峰出行和旅行社尾單撿漏是蔡汛找到高性價比旅游的主要方式。他和家人還曾在今年2月只花4500元團費去俄羅斯旅游,同樣行程8月則要超萬元。

  “首先必須找一個正規旅行社,其次要仔細核對行程,哪些含在團費裏,哪些是自費項目,給出的酒店我也會先到網上查評價。”蔡汛說。

  “錯峰旅游概念是基于旅游淡旺季等季節性特性提出的,鼓勵游客避開旅游出行的高峰密集期,從而使游客更好地享受各方面旅游資源。而‘旅行團尾單撿漏’一般針對國外旅行團多一點,通常位置也很有限,銷售時間很短。如果感興趣就需要當機立斷,平時也要把相關資料準備齊全。”張建林提示,消費者也要警惕一些旅行社打著“錯峰出行”旗號實施低價游的不正當活動,或將一些零負團費的超低價團冒充尾單甩賣,“旅游團是否靠譜,還需在簽署合同時仔細辨別。”

  在于娜看來,旅游業發展還需引導游客消費觀念升級,讓游客在選擇旅游産品時更加注重旅游品質,“不是總想著花招待所的錢,就能住到五星級酒店”。(記者 曲欣悅)

 


(原標題:花錢少是否能玩得好)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