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新節目陸續登陸熒屏暑期檔 文化綜藝表現繼續搶眼

来源:廣州日報    发布时间:2019-06-12

1124610118_15602975916351n.jpg

《鄰家詩話》

1124610118_15602975916421n.jpg

《神奇的漢字》

1124610118_15602975916441n.jpg

《書法大會》


  從《中國詩詞大會》到《詩書中華》,從《國家寶藏》到《上新了·故宮》,近年來電視從業者在文化選題上的創新,讓傳統綜藝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從正在舉辦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看,文化類綜藝表現亮眼,《國家寶藏 第二季》《見字如面 第三季》《朗讀者 第二季》《上新了·故宮》《一本好書》《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等節目紛紛入圍,其中《國家寶藏》的第一季更曾奪下去年白玉蘭獎的“最佳季播電視節目獎”,此番憑第二季節目再度爭奪“白玉蘭”。

  同樣,今年熒屏暑期檔繼續有不少文化綜藝的身影。

  文化綜藝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給觀眾傳遞更多文化內容?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文化綜藝節目又出新招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節目來看,今年暑假露面的文化綜藝形式有幾個,而且形式上有了新變化,參與者的範圍也擴大了。

  前晚,湖南衛視全民8秒漢字挑戰節目《神奇的漢字》開播。節目由何炅主持,胡一天、仝卓分別擔任紅藍兩隊的隊長,帶領素人參賽者們歡樂比拼,讓電視機前的觀眾一同領略漢字的魅力。

  與其他同類型節目有所不同的是,《神奇的漢字》的參與者基本不設門檻限制,來自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普通人占據最大比重。節目組透露:“題庫基本上就在常用字中做選擇,幾乎不會出現大家不認識的生僻字。遊戲規則就是在8秒的時間內,誰先答出來就誰獲勝。只要會認字,會寫字就可以答題。”“我們在做這檔節目的時候秉承著一個理念,一定要把門檻設定在‘人人可以參與、人人願意參與’,在 ‘參與感’的同時強調 ‘收獲感’。”

  據悉,除了《神奇的漢字》外,還有一些文化綜藝也已經計劃在熒屏“暑期檔”開播。其中就有詩歌文化節目《鄰家詩話》。《鄰家詩話》舍棄了傳統詩詞文化節目現代化的聲光電舞臺設置,專門打造了2400平方米的中式庭院演播室。《鄰家詩話》不僅就詩論詩,還邀請文學、表演、朗誦、音樂、舞蹈、繪畫、動漫等領域嘉賓,每期圍繞一首詩歌,以聊天的方式講述知識,用精彩的表演傳遞輕松的文化綜藝內容。

  《鄰家詩話》嘉賓、著名學者酈波則認為:“這檔節目的形式從未有過。每集一首詩歌,通過解讀它的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詩歌裏傳遞的情感,以及舞蹈、繪畫還有與流行歌曲產生的情感互動,這些都是我在其他文化綜藝節目裏沒有過的經曆。”

  另外,《書法大會》則是以“字裏有乾坤,書法正流行”為宗旨,節目采用創意十足的比拼新模式,多元嫁接書法的別樣魅力。在近日嘗鮮試播的一期節目裏,小朋友們的書法比拼、倪萍等嘉賓的點評,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

  節目組實踐:趣味性知識性兼顧,激發觀眾參與感

  在《神奇的漢字》首播後,有觀眾表示:“那些漢字我都知道,拆分以後怎麼就不認識了呢。”“聽說是一檔跟漢字有關的節目,就帶上孩子一起看首播,全家一起重新認識漢字,還了解一些小知識,挺好的。”

  《書法大會》雖然僅僅是嘗鮮播出,也已經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有網友認為:“書法文化上千年的曆史,現在因為沒有像唱歌跳舞那麼具有表現力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有這樣的節目出現會讓孩子更愛書法。”

  制作文化綜藝的節目團隊一致認為,緊扣文化命題、有效輸出知識性內容的同時,又將節目做得趣味橫生,才能真正吸引年輕群體的目光。

  文化節目如何做到趣味性、互動性和知識性的融合和平衡,相關節目的節目組也一直在嘗試。《神奇的漢字》節目組告訴記者:“‘寓教於樂’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實際在操作過程中除了‘教’和‘樂’,‘寓’和‘於’也有很大難度,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深入淺出、寓教於樂的目標,雖是此類節目創作者的共識,但在操作層面真正實現起來,絕非易事。《神奇的漢字》節目模式研發創新過程中,團隊主要采用了“自己玩”和“去取經”兩種方式,前者即內容設計需在導演組集體測試的基礎上做取舍,代入參與者與觀眾視角,打造更優互動與觀看體驗,後者則是指在充分拜訪節目相關領域專家的前提下研發環節,保證節目漢字相關知識性內容的精准和深度。

  作為《鄰家詩話》茶席主人,演員王勁松則認為,文化綜藝的嘗試包括找尋現代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的方式,讓千年中華雅韻與現代生活之間產生奇妙的情感互通。

  業界意見:

  深耕內容,再提升形式

  昨日,上海電視節“守正創新攀高峰”綜藝論壇上,業界、學界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電視內容產業的發展之路。在這個論壇中,談到文化綜藝的制作,業內人士一致認為,要給文化綜藝尋找到更合適的表達方式。

  從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中不難看出,文化類綜藝表現亮眼。而在電視熒屏上,近年來文化綜藝的口碑、收視也都有不俗的成績。這些節目通過挖掘文物、成語、詩詞等文化符號的內涵價值,以文藝表達文藝,以文化傳播文化,證明了文化並不會讓娛樂失色,反而會增加電視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昨日,在上海電視節“守正創新攀高峰”綜藝論壇之“挖掘中國文化寶藏創新優秀節目模式”的對話中,嘉賓們認為,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仍有無數的亮點未被發掘,找到適合節目表達方式的文化主題,找到文化進入綜藝語系的正確切口,是每一個從業者的責任和使命。

  論壇上,《國家寶藏》制片人、總導演於蕾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曆程。她認為,即使走到第三季的《國家寶藏》也並不會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曆史和文化特別的厚實,有很多角落我們都還沒有打掃過”。目前已經有多家博物館參與《國家寶藏》的錄制,但其實博物館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是曆史的趣味所在”。於蕾強調,創作文化綜藝,最重要的是關注內容,“不能為了藝術而藝術”“所謂4K、AI等新科技,我們也有過考慮,但我們首先會深耕內容,關注內容本身,再提升形式——尋找最適合節目的表現形式”。

  此外,《上新了·故宮》總導演毛嘉、《一本好書》總導演關正文等文化綜藝的創作者也參與了本次論壇。嘉賓們認為,文化與時代、娛樂可以更好地融合,必須要讓觀眾能接受娛樂中的文化,文化和娛樂的結合非常重要。


(原標題:新節目陸續登陸熒屏暑期檔 文化綜藝表現繼續搶眼)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