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吸引懷舊客 《園說——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首都博物館開展

来源:新京報    发布时间:2019-05-29

20190529091121826.jpg

青玉雲龍紋瓮是本次展覽中展出的最大的單體玉雕文物,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攝影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11家市屬公園近200件文物匯聚首都博物館,從園林與北京城市格局,園林及水利、水系的關係,園林與公共文化生活等新角度,見證不同歷史時期的都城風貌,深入表現北京園林的歷史文化、敬天尊祖的古老文化、中華禮樂文化、名人書法文化。市民通過多件“文物重器”感受首都公園的前世今生。

《園說——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自5月18日起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展出了來自頤和園、天壇等11家市屬歷史名園的近200件文物。

據統計,5月18日至26日,展覽參觀者達39871人次,現場開展講解70場次,服務近3000人。

天壇銅鎏金編鐘展示禮樂文化

《園說》展覽精選了天壇公園收藏的祭祀禮器、樂器等文物精品。

在展覽的第四單元《百年公園舊貌新顔》部分,一枚來自天壇的明代銅鎏金編鐘在1900年“庚子事變”中被八國聯軍掠走,漂流至印度。1994年,在編鐘被掠走近百年之際,印度陸軍參謀長喬希上將來華訪問,向我國交還了這枚編鐘。它被標定爲國家館藏一級文物,移交天壇保管。

頤和園送展文物創展覽多個“之最”

頤和園送展了70餘件展品,其中4件文物堪稱本次展覽中的精品。

位于第三單元起始位置的獸面紋三犧尊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爲商代時期青銅祭祀用禮器,體型碩大,是本次展覽中歷史最悠久的文物。

乾隆禦題青玉雲龍紋瓮則是本次展覽中展出的最大的單體玉雕文物,在清代爲祭祀酒器。這件青玉雲龍紋瓮爲一整塊巨大的青玉,隨形雕制而成,內膛呈現出海棠形,外壁浮雕海水雲龍紋飾,內底琢刻乾隆皇帝隸書詩文,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在“三山五園 移天縮地”展廳中央展出的緙絲無量壽尊佛像圖軸,長寬分別達到近7.5米和4.5米,是國內現存同類文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緙絲文物。整幅緙絲畫工精細,顔色艶麗,幷且有乾隆皇帝的五方印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本次展出爲這幅巨大的緙絲圖第一次對公衆展出。

壽皇殿寶坊匾芯“失踪”六十年首次亮相

此次展出中,一件來自景山壽皇殿的寶坊匾芯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

景山公園壽皇殿寶坊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景山山北的第一組建築,也是北京皇城內僅存的保存最爲完整的三面寶坊,爲四柱三間九樓式寶坊,每個寶坊正反面均有牌匾,寶坊原匾額均爲乾隆皇帝親自題寫。

1947年,三座寶坊進行修繕,用木質替換了原有的石質匾芯,但沒有任何檔案記錄被替換的匾芯被如何處理,原來的石匾芯就這麽不知所終了。直到2009年公園在清理庫房時,意外發現了三塊石質匾芯,至此,“失踪”了60多年的壽皇殿寶坊匾芯終于重見天日,幷在本次展覽中首次亮相。

《瀏陽二烈遺念》見證歷史變革

在展覽現場,琳琅滿目的文物之間,一塊看起來粗糙原始的長形“石槽”顯得格外突兀。這是香山出土的引水石渠的一部分,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修建靜宜園時製成。

據策展方介紹,香山引水工程後對京西園林、寺觀的造景産生了重要影響。“可以說,是香山引水工程成就了三山五園的輝煌壯麗。通過一段引水石渠,我們看到了古人在理水、用水方面的智慧,也展現出中國園林對周邊環境的關照與利用。”

北海公園收藏的《瀏陽二烈遺念》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瀏陽二烈遺念》作品中的“瀏陽二烈”特指兩位維新志士唐才常和譚嗣同。作品底圖爲譚嗣同就義前所藏,梁啓超先生獲得之後,在上題寫了奠文,作爲對蔡鍔將軍和唐譚兩位烈士的紀念。《瀏陽二烈遺念》的年代幷不久遠,但這幅作品將梁啓超、譚嗣同、唐才常、黃遵憲、蔡鍔五位對中國近現代發展産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聯繫到一起,成爲中國歷史變革的一個縮影,此後作爲一級文物成爲北海公園園藏文物珍品。

此次展覽中,北京植物園選送了清代大藏經和明代大藏經各一函作爲參展文物。其中《乾隆版大藏經》以明《北藏》《南藏》爲底本,比明刻諸藏更具有時代特徵,堪稱佛教經典的總集,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原標題:近200件歷史名園文物吸引“懷舊”觀衆)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