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四川做好“融”字訣,讓“老外”不見外

来源:四川日報    发布时间:2019-03-28

6-1F5231H119205.png

社區服務APP(圖片源於網絡)

在手機上打開英文版的社區服務APP,線下不到十分鐘就申請好了居留證延期,還順路打聽了去哪裏學習中國傳統樂器……在成都市武侯區桐梓林社區居住了5年的英國人凱文在社區鄰裏中心分享感受:“方便、溫暖,有家的感覺。”

成都外籍商旅人士約69萬人,常住外國人1.74萬,往來外籍人員數量已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如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在成都安家?3月26日,成都市召開國際化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首批4個已建成的示範點位相關負責人“現身說法”,與2019年擬建的13個國際化社區的相關代表展開交流碰撞。

讓外籍人士更多地參與社區管理和發展

桐梓林區域是全成都外籍人士居住最集中的片區,是什麼吸引他們紛紛在這“紮堆”?“讓‘老外’不‘見外’!”桐梓林社區相關負責人一語道出。以桐梓林社區鄰裏中心為例,這裏不但為外籍人士提供住宿登記、停(居)留證件辦理、駕照申領等配套服務,還是一個中外文化交流服務聚集地。

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該中心的打造就可看出,桐梓林社區做了大量的“融入工作”,國際化社區並不意味著把外籍人士當作特殊群體,提供特殊服務,而是要接軌國際的基層治理理念,讓社區居民感受到國際化氛圍和服務,讓具有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在此和諧共處。

同樣在“融”字上下功夫的,還有郫都區雙柏社區。雙柏社區屬於產業服務型國際化社區,這裏常住的外籍人士多為在英特爾、京東方、華為、富士康等周邊企業工作的外籍人才。在這裏,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標識和服務指南采用中、英、韓三語標注,社區便民服務手冊以三種語言編印;社區內投放多個多語種“無人超市”;同時,這裏還開設了應用漢語培訓班,滿足外籍產業人才的語言學習需求。

雙柏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社區正在加快制定國際居民公約,讓外籍人士更多地參與社區的管理和發展。

timg (2).jpg

桐梓林歐式風情街(圖片源於網絡)

讓國際化社區覆蓋更多區域

“國際化社區建設是一項整體趨於複雜的工程,包括了基建、空間、項目、機制、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工作。”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成都首批建成的4個國際化示範社區代表著四種不同的建設類型,為今年13個擬建社區提供思路、借鑒。

分類來看,武侯區桐梓林社區聚焦類海外生活場景打造,發展生活居住型國際化社區。錦江區青石橋社區聚焦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5家外國領事機構,發展商旅生態型國際化社區;高新區盛華社區定位為文化教育型國際化社區;郫都區雙柏社區則聚焦產業服務型國際化社區。

“交流學習後,我們更加意識到,國際化社區的建設絕不是建築物‘高大上’,要做好內功。”青白江大彎國際化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內核是文化多元化,物業、管理、服務理念國際化,以社區為載體,打造不同背景的人士和諧共處的社會共同體。

根據《成都市國際化社區建設規劃》,截至2020年,成都將打造形成不同類別的國際化社區45個;到2022年底,全市22個區(市)縣實現國際化社區全覆蓋。


(原標題:國際化社區怎麼建?做好“融”字訣,讓“老外”不見外)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