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灣仔劇團新劇《紅船》 致敬戲劇工作者

来源:大公網    发布时间:2019-01-31

20190131031756769.jpg

《紅船》滿載勵志激情和溫馨人情

現在的香港劇壇幾乎已是全職業性質。基於場地及資源有限,從前活躍的業餘劇社現時大多只作玩票式演出,藉戲劇抒發一些心底說話,又或與同道互相交流。「搞戲」的熱情如何延續?藝術水平如何提升?灣仔劇團於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為建團三十五周年製作的《紅船》,不單是本地劇壇的一頁歷史回顧,也是對戲劇工作者的一份敬意。

緬懷故人 紅船再動

聯合編劇老信及高繼祥撰寫的劇本,其實是一個老掉大牙的追夢故事。一個業餘劇團自創辦人離世之後,演出的數量大不如前。惟是劇團成員仍然定期聚會,並由年輕女團員家家擔任團長,以戲劇維繫彼此的友情。與創辦人同輩但已移民海外的老團員堅叔回港,向劇團提供現金資助,讓劇團有機會重踏大型舞台。各人眾志成城,希望製作一台好戲,但是客觀環境卻時不我與,堅叔亦突然病倒,原本給予劇團的資助金必須作為醫藥費……

編劇為角色建構了兩個陣營,分別是原有的劇團成員,當中包含資深及年輕男女,另外是從外地回港的堅叔,還有其擔任專業劇場導演的兒子Oliver及Oliver的同業女友Vanessa。除了由堅叔作為中間橋樑,團員和外來者Oliver因為對戲劇的不同認知和文化差異(Oliver及Vanessa是自小在西方國家成長的年輕人),因此在合作初期便形成不少衝突,構成一段段啼笑皆非的戲劇矛盾。與此同時,家家與母親和弟弟一起生活,令她在照顧家庭和追求戲劇理想之間,魚與熊掌,難以兼顧。家家想盡力為劇團達成演出夢想,但過程中遇到一次又一次挫折……

劇本的結構和發展都在觀眾預期之內,各角色的個性和形象雖然明確,但其行事和心理仍未細緻,部分角色之間的關係亦未算開展深入。例如Oliver作為一個陪伴父親回港還心願的年輕人,其高高在上的專業導演形象便過於浮面;家家與親人之間的感情亦過於輕描淡寫,未能深入剖析她追求夢想的壓力。

灣仔劇團演出《紅船》,除了是現時團員的藝術創作,也是該團的自身回顧,更甚至是對曾為香港劇壇作出重大貢獻的業餘劇人的一份致意。劇中不斷提及的已故創辦人,就是終生對戲劇不離不棄的何偉龍(一九五六至二○一四),他生前演活過不少經典角色,更對當年參與灣仔劇團的年輕人循循善誘,教授戲劇藝術知識和心得。

熱愛戲劇 人情常在

《紅》劇在原有的故事主線之內,有意識地呈現了灣仔劇團歷年來一些重要演出的片段,其中《聊齋新誌》(一九八九)裏,何偉龍飾演的老師朗讀《阿房宮賦》,情真意切地藉此教授狐妖做人之道,至今仍是本地舞台的經典回憶;另外,《我對青春無悔》(一九八九)和《秋城故事》(一九九八)的片段亦成為《紅》劇的戲中戲,與灣仔劇團的發展變遷互相呼應。

《紅》劇有一些細節是頗深刻的,能讓觀眾實在地感受業餘戲劇人的真誠和努力。例如每次開會或排戲之後,團員都嚷着要去「宵夜」,觀眾以為這些人都在尋歡作樂,但實情是團隊在日間辛勞工作,下班便趕來排練,根本趕不及吃晚飯,於是只能在完成排練之後,才一起往吃「宵夜」。這是一種無私付出的精神,令人敬仰。

戲劇人為何要如此辛勞?是否刻意自討苦吃?《紅》劇對此作出明確回答。除了各人本身對戲劇滿載熱誠,藉此追求自我成就之外,戲劇人透過排練和製作演出的過程,彼此關懷勉勵,互相扶持,將友誼與藝術同時並置,在追尋理想的路途上攜手並進,對自己的生命無怨無悔。

因此,《紅》劇亦以灣仔劇團曾經演出的音樂劇《飛躍紅船》(一九九二)的主題曲副歌部分,重新編曲而成全劇的終曲:「人踏上舞台,全沒有感慨,你可知不多不少不減這份愛。」全劇的人情味濃郁,演員的精神狀態充沛,志氣和毅力俱備,在現在充斥商業味道的香港劇壇更見可貴。

(原標題:《紅船》飛躍舞台情誼濃厚)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