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

作者:王笛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9-26

 timg (3).jpg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這是范書記在《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大會上的講話》所表達的中心觀點之一,也是要把成都建設成爲世界文化名城的出發點,在現代化、商業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爲成都今後長期發展繁榮確立了基調。成都的“根”與“魂”,就是“天府文化”,他的講話中表達得非常明確:“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講好成都故事,重塑精神標識,打造屬￿成都自己的經典文化符號,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成都形象。”

成都有著獨特的自然和經濟地理條件,生機勃勃的經濟文化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成都這座城市不僅實現了經濟的巨大增長,而且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以“天府文化”的軟實力爭得聲譽。縱觀當今世界,凡是建設、發展比較成功的城市,幾乎都具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良性銜接,經濟物質與精神文化成長幷行不悖。這些優秀城市幾乎都有主要基于謀求長遠發展的明確目標,定位精准的城市文化建設,理念與實踐的堅持不懈的積極行動。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體現成都城市文化建設的迫切要求,反映成都古今優良城市文化個性,進一步充分煥發中心城市地位的城市文化活力。

在范書記的報告中,把體現這一時代需求的行動概括爲: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具體內涵表達爲: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發展目標設定爲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對此,我感到鼓舞和欣喜。這種感覺,也是我與衆多學界前輩與同行們的共識,我們已經看到了穩健的行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這十六個字,高度概括了天府文化的特點,也將是實現世界名城的堅實基礎。

天府文化之所以能够孕育出如此豐富的內涵,是因爲擁有自然與人文資源的得天獨厚,包括水利、環境、氣候、物産、信仰、交通、移民、以及成都城名的長期延續,對這些因素如何保護與珍惜,是建設符合新的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基本保證。

timg (2).jpg

天府文化得以形成,有著長期的歷史源流,可以追溯到古蜀,于秦漢時期成型,鼎盛于唐宋,明清有所式微,但近代又漸漸復興。天府文化不僅是自然與人文,封閉與開放,農耕文明與城市文明,原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有機結合,更是巴蜀與四川文化的精華。在成都成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點的今天,重新挖掘天府文化的深刻內涵可以有力增强成都的文化自信,加固成都的文化軟實力,進而提升成都的文化競爭力。

根據研究天府文化專家的考察,天府文化發展大概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即秦統一之前,巴蜀在文化上相對獨立,創造出三才皇、五色帝、陰陽五行、巴蜀圖語等文化成果。第二階段即從漢至清,這階段文化上融入了統一、繼承、創新等因素,有“七經”、“十三經”、“漢賦”、“史學”、“古文”、“宋詞”、“術數”等重要成就。第三階段從辛亥革命至改革開放,在文化上賦予了改革意識,包括“中體西用”、“疑古”“改良”等。第四階段可以認爲是我們目前正在創造和發展的“新天府文化”,重在文化上自信,信仰和道德的重建等。

天府文化的孕育與發揚離不開其依托的生態大環境,天府文化背後的生態環境與文化資源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成都平原的林盤,便充分展示了天府農耕文化的思想內涵、文化特色以及産業基礎。作爲以農爲本的傳統中國社會,水利工程向來是物質文化的的突出代表。先秦李冰治水這一天府文化的重要源頭而言,其創新精神不但培育了天府文化的創新基因,其治水創新技術同樣豐富與提升了天府文化的科技含量與高度,而治水的創新成就則孕育了天府文化的物質基礎。漢代擴大了都江堰的灌溉範圍,發展了成都平原的稻作農業,爲其後兩千餘年能够成爲“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可以說,治水促進了天府文化優雅閑適文化性格的養成。

timg (4).jpg

“天府之國”的人文積澱非常深厚,這裏孕育和彙集過許多重要人物,包括文學、政治、軍事、商業等大家。他們受到天府文化的孕育,又反過來爲天府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因素,爲天府文化蓬勃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天府文化在傳承古蜀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地融合其他文化因素,形成了有自己風格與特色的地方文化,幷且孕育了當地人的處世態度與生活方式。他們愛國愛鄉,真誠坦蕩,自信豪邁,樂觀平和,熱情浪漫,更具備了廣納博采、綜合兼容、從容自如、求真務實、敢爲人先的智慧。

城市作爲物質文化的載體,對地域經濟文化發展往往起到關鍵作用。成都平原的物産豐饒,是成都城市發展的雄厚資源基礎,包括農業、絲織業、麻織業、漆器、造紙業、出版印刷業在內的一批利用本地資源和技術的産業,爲成都城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也塑造出獨特的天府物質文化。城市建築對天府文化的物質面向而言同樣十分重要。對教育的重視和文化的發展,也是天府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從而形成了天府文化中的兼容幷蓄與知快守慢的個性特色。

timg (8).jpg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要從政治、教育、文化、城市景觀等方面的代表性文化遺址進行保護。作爲中國十大古都,歷史文化名城,需要重要的標志性歷史文化遺存來印證其作爲古都和歷史城市的事實。由于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遺址,隨著時代變遷而遭受毀壞甚至消失,這一保護的迫切性顯得尤爲突出。這其實也就是保護天府文化的記憶。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洗禮,成都有輝煌,也有苦難,但總是能够再生和繁榮,其文化始終延綿不絕。城市的文化包含著的深厚的底蘊,具有朝氣與活力。這種底蘊、朝氣與活力需要學者和社會共同努力,以在新文化領域中繼續“創新創造”。

從更爲廣泛的意義上講,作爲蘊含豐富物質創造與精神內涵的文化系統,天府文化對中國文化做出了自己的獨到貢獻。天府文化幷非獨立存在,而是與外部文化和世界有著深刻的聯繫。天府文化雖然生根于成都平原,是一種地域文化,但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斷與包括中原文化在內的鄰近周邊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進行著交流、薈萃、乃至轉化,是具有開放性和發展性的地域文化。

timg (7).jpg

最後,我再概括一下對天府文化特點的十六個字的理解:

創新創造 如果我們追溯天府文化的淵源,從秦統一巴蜀、李冰治水、文翁治蜀,到西學東漸和文化自覺自信,涵蓋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各個層面。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競爭和合作,早已跨越國界,弘揚城市創新創造傳統,努力增强創新創造精神、意識和能力,無疑是城市發展的邏輯上的大前提,使成都永遠保持活力。

優雅時尚 城市文明的優美傳統和豐厚遺産,是改革開放以來外來文化的衝擊、碰撞、融會,實現城市文化的升格,幷逐步浸潤、融入人民的生活方式之中,幷與城鄉風貌和風情相映成趣。無疑是對這座田園之都、美食之都、詩歌之都、音樂之都、休閑之都等優質資源的薈萃、傳承與弘揚,推動成都成爲氣質高雅的城市。

樂觀包容 天府之國有著衆多先賢遺澤,山川奇幻,水旱從人,物産豐饒,花團錦簇,笙歌不輟,吸引著八方人來這裏生活,成都因樂觀包容而成爲一座十分溫暖、幸福指數超高的城市,人們生活從容不迫。樂觀包容,成爲能海納百川的城市。

友善公益 是這座城市歷來厚道慈善的本性。在傳統社會,物質不發達的時代,就有各種慈善組織爲民衆服務。和平年代總是物産充裕,儒釋道三教幷行不悖,移民基本來自社會普通階層,賦予平民化的城市風情。加之歷代先賢的文化和政教熏陶,這座城市擁有人際之間普遍的寬溫良恭儉讓,古今主持、支持、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者數不勝數。傳承其友善公益的品格,推動成都成爲人間的溫暖城市。

(作者系澳門大學杰出教授,天府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圖據網絡)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