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9块9电影票将消失?国家电影局将推新政限票补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09-17

20180917031716815.jpg

图:有消息称国家电影局将推出涉及票补、预售、结算及购票服费的新政。专家相信,新政短期或将影响电影票房,长远电影将更多回归质量发展,

也增大传统发行商排片的话语权,利好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電影業將迎大改革,有消息稱國家電影局將推出涉及票補、預售、結算及購票服費的新政。專家相信,新政若推出短期或將影響電影票房;對院綫行業影響不大。長遠來看,電影將更多回歸質量發展,也增大傳統發行商排片的話語權,利好中國電影産業發展。

電影票補的行爲一直爲市場詬病,票補行爲刺激觀影人次增長,部分構成票房與口碑背離。若取消電影補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低票價被消失。

據瞭解,目前一部電影的最低票價一般都在20元至35元(人民幣,下同)之間。製片商補貼、第三方售票平臺搶占市場等因素下出錢補貼,出現3.8元、9.9元、19.9元的票價。國金證券及國元證券均認爲,取消補票對三綫以下城市的觀影需求影響較大,因爲他們對票價變化較爲敏感,國元證券幷指出,票補對于票房還存在一定杠杆作用,因而短期可能會影響觀影人數和票房。

取消票補對在綫平臺影響大

目前兩大在綫票務平臺爲淘票票及猫眼。取消票補對在綫票務平臺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産生重大影響。今年上半年猫眼的銷售及營銷開支是11.46億元,占收入比例高達60%,同比增長114%。國金證券判斷其主要是票補的金額,預計淘票票的票補處于同一量級。

取消票補以後,流量入口、大數據分析能力,對上游內容的判斷能力,以及資金實力的比拼將成爲關鍵要素,對中小票務平臺影響更大,有利于龍頭集中度提升。

中長期看,兩家券商均表示“新政”對電影製作更利好。

國金證券傳媒與互聯網研究團隊裴培與薑姝指出,大量補貼掩蓋了片子本身的不足,同時預售的虛假繁榮也給影片的排片造成了干擾。取消補貼是讓票房反映其商業邏輯本質,就是依靠內容的高品質和口碑,來獲得票房的正循環,對促進國産電影的長期發展反而是利好。

國元證券提供的數字顯示,去年60%以上票補來自于片方,片方的補貼力度超過了在綫票務平臺,分析師李典認爲,取消票補後排片更加重視影片質量,發行商對于話語權增大,國産影片整體質量得以提升,從而使得優質內容驅動票場健康增長。

銷售平臺服務費用“封頂”

是次“新政”還包括對銷售平臺服務費用“封頂”、更改綫上平臺對影院的結算周期等(見附表)。

資深電影分析人士武劍概括“新政”的影響時稱,停止票補會讓很多對價格敏感的電影觀衆放弃觀影,但不排除平臺以紅包或綫下方式等方案變相降低票價;服務收入是真實的降低,單張票的服務費會减少1元至3元;未取得公映許可證不得預售,讓所有影片的宣傳環節都回歸到同一起跑綫;而結算周期的壓縮會大大减少在綫票務平臺因帳期而沉澱的資金池。

“新政”或于10月1日執行。國慶黃金檔期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國慶檔將有17部影片上映,創此前國慶影片數之最。出品方認爲,補票退場或意味國慶檔一場內容質量之戰正式拉開序幕。

市傳國家影局將推行電影新政

發行方、製片方、院綫方不允許進行網絡售票平臺補貼投放,銷售價不能高于結算價,也不能低于最低票價

第三方綫上售票平臺服務費不高于2元,其中系統服務商收取1元,網絡售票平臺收取1元,院綫/影投不得參與分配

未獲得公映許可證的影片將無法開展預售

綫上售票商對影院的結算周期從今年10月1日開始變爲T+7,明年十一開始變爲T+0

電影票補

觀衆購買電影票所獲得的補貼或優惠,票補實際上是影院售票結算價與觀衆實際支付對價的差額,而計入票房統計的金額便是結算價。

票補透過降低電影票的價格,以期取得票房和觀影人次上漲、口碑相傳的效果,進而撬動市場,贏得更大的票房數字。

電影票補興起于2014年O2O時代,當時的票補力度大,對象爲團購平臺新用戶,主要目的爲拉新用戶。隨著票務平臺實力的寡頭化,票務平臺與片方開始融合,片方開始加入票補大戰。

有統計顯示,2015年的440億票房中,約有30億至50億爲票房補貼,占比達到7%至11%。

質量和口碑才是王道

産業的發展,追求數字上突破同時,質量的改善更加重要。中國電影票房由2012年的不足200億元(人民幣,下同),擴大至去年的接近560億元的水平。但高增長票房的背後却是怪像層出不窮:《捉妖記》淩晨放映場場爆滿;《葉問3》存在非正常時間虛假排場的現象;今年五月一日檔期的《後來的我們》大量退票。當中的怪現象屢見不鮮。此次國家電影局的新政,旨在將行業回歸至內容質量,讓産業健康發展,實現産業做大做强。

電影票價補貼無助製作發展

有媒體報道,2015至2017年間,票補金額每年維持在20億至40億元左右,占到全年票房的8%至10%左右。去年559億元的電影票總額中,據報道大約有30億元是票補加入的“水分”。業界對電影票補行爲十分關注,導演馮小剛就曾疑問,“有時候票補甚至能超過一個億,小體量公司怎麽生存?今後有沒有票補?”一動畫片出品方也向媒體透露,製作的動畫片因沒錢票補,雖然電影評分不低,但排片很少,最後票房幷不理想。

現在的票補,更多的是將錢投放在電影票價補貼上,無助電影本身的製作。要打造一部好電影,金錢以外,更要講求題材、表現手法和演繹技巧,追求團隊合作精神。

去年上映的《戰狼2》,藉其中國主題、認真的製作、火爆的戰鬥場面,以56.8億元的票房創下單部影片票房最高紀錄。只有質量和口碑,才是行業發展本源,若能透過政策手段,讓整個行業向“高品質”轉型,才是電影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只有高質量才能留住觀衆;打開海外市場,向全球展示中國電影的魅力。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 新技術衝擊電影業 「返老還童」易如反掌

    早在生成式AI工具在全球風靡之前,荷里活電影公司和獨立電影製作人就開始利用AI技術及工具

    亞洲文旅網 2023-05-04

  • 國家電影局: 低風險地區電影院7月20日起有條件恢復開放

    國家電影局16日發佈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

    亞洲文旅網 2020-07-16

  • 2020年華語電影“大”有看頭

    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共生產電影1037部,總票房642.66億,同比增長5.4%

    中新網 2020-01-03

  • 十億元加碼扶助香港電影業發展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她表建議為「電影發展基金」從人才培訓、提升港產片製作、拓展市場及拓展觀眾群四方面支援和推動業界發展

    大公報 2018-10-11

  • 善用大灣區 重振港產片

    香港曾被譽為「亞洲荷里活」,目前仍擁有亞洲一流的電影製作人才,但受制於本地市場細小,加上內地電影業迅猛發展等原因,近年電影人大都「北上搵食」,每年在港上映的港產片由上世紀90年代的逾200部跌至近年的約50部

    香港文匯報 2018-09-11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