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跨國奇緣 珍寶回家——趙鐵山珍貴書法文物回國記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12-21

文/韓建忠

【亞洲文旅網訊】《中國書法大會》,火了!遠在大洋彼岸的日本由利子女士正與中國的楊俊友先生邊看節目邊視頻聊天,相約國慶再聚,紀念四年前趙鐵山書法“國寶”回家的美好時刻。

這是一個難忘和值得回憶的國慶節,當祖國人民歡度國慶的時候,在日本東京湯島聖堂博物館中日雙方代表正在舉辦“趙鐵山文物”交接儀式。四箱帶軸已裝裱好的,六箱沒裝裱的,共十箱。這些都是日本友人近森孝恕先生用一生的時間收藏的珍寶。捐贈人近森孝恕先生遺孀朋子女士和女兒由利子女士表示,非常榮幸將這批趙鐵山文物歸還給中國人民。她敬仰中國的優美文化和藝術成就,她感謝石川忠久理事長,將已經捐給湯島聖堂博物館的這批文物轉贈,送歸中國故土。趙鐵山文物的回歸,不是通過金錢或政治的手段,而是因為愛的力量和對中國人民的尊重。

3034cef6d88e26cb20cb9203a6dda74.jpg

楊俊友洽談趙鐵山文物的回歸

時任“山西恒青書畫藝術博物館”館長的楊俊友異常興奮,朋子女士和她的女兒由利子,將趙鐵山珍貴文物送歸故土的義舉,令人欽佩的崇高品格,展現了日本普通民眾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彰顯了回歸文物所蘊含的“藝術的真正價值”,表達了兩國人民攜手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共同心願,願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守護人類文明成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懈努力。

八十七歲高齡的湯島聖堂博物館理事長石川忠久先生,一進會議室就風趣地說,今天我一到就有人告訴我,早上院子裏那條巨蛇又出來了,這是喜慶之兆,今天熱鬧,有貴客來。有三百多年悠久曆史的湯島聖堂博物館,是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在日本影響甚廣。近森孝恕先生和石川忠久理事長是多年好友,生前每周六日都來湯島聖堂博物館,學習漢文和國學並進行交流,一起研究中國書法藝術。死後將趙鐵山等一批中國古代書畫捐贈給湯島聖堂博物館。經過由利子和她媽媽的一再請求,石川忠久在理事會上力排眾議反複協商,才決定將這批文物轉捐贈山西趙鐵山藝術博物館。

一周後,楊俊友和他的家人載著這批珍貴文物,踏上回國旅程,這是他五年間第十次赴日本帶文物回國,前後有一千多件文物已經葉落歸根。可每次都不是很順利,在歸國的飛機上他坐臥不安,又感慨萬千,無數國寶流失海外回歸難,確實它們走過一條無比曲折的歸國路。趙鐵山珍貴書法文物如約回歸故裏,乃國之幸事、民之幸事,這一切均源自楊俊友與日本友人近森孝恕一家延續近三十年的跨國奇緣,被坊間傳為美談。歸結到一點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緣份”。

(一)世間未了塵緣

中國西部有一個傳說,只要一個人塵緣未了,在心裏虔誠地念他的名字,再次回頭就可以看到他。楊俊友與日本友人近森孝恕的塵緣,緣自1986年在《晉中日報》上看到一篇文章,刊登太谷縣舉辦“山西文化名人趙鐵山書法研討會”,邀請日本書法家近森孝恕先生參加。感覺好奇,就把報紙收藏起來一直保存著,說不出的一種想法,一種心理暗示,想著有機會能認識近森孝恕先生。但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塵緣如流,兩個喜愛趙鐵山藝術的心怎麼會跨越國界,碰撞在一起,並擦出火花。

1957年,近森孝恕在日本開啟藝術生命之旅,在日本東京創辦“龍祥書道會”和“龍祥刊物”。宗旨是學習推廣趙鐵山書法藝術。他的“龍祥書道會”長期招收弟子,並不收費,免費授課。“龍祥”刊物免費刊登弟子作品,為的是使更多日本人民都喜歡上趙鐵山的書法藝術。推崇趙鐵山是:人中之龍,高節亮風,金石書畫,造詣超群。擅長八法,四體皆精。名聞華夏,馳譽東瀛。震今鑠古,翰墨流馨。對趙鐵山的書法藝術可謂情有獨鐘,“點如利鑽鏤金,畫是長錐界石”是趙鐵山的一句名言,近森孝恕每天寫幾十遍,悟得筆法和奧妙後,在這幅對聯上款寫到:“緬懷敬仰的趙鐵山先生,把先生的遺教書寫為志”。為了能在東京新購買的家裏掛上非常喜歡的趙鐵山對聯,不顧家人極力反對,重新把家翻蓋了,書房的高度,完全按照對聯的高度進行設計。“掀屋掛字”一時成為美談。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把最心愛的趙鐵山《張丹山公家傳》擺到桌上,頂禮膜拜,先叩拜三頭,然後閉上眼睛默背。不管再忙,每天都要臨寫趙鐵山的書法。對趙鐵山的書法喜愛陶醉到無以自拔。他曾六次到中國訪問,到處花重金購買趙鐵山的書法作品,得知山西太谷南張村段振文手中有趙鐵山《千字文》手書,上門求購被拒。墨寶持有人是趙鐵山弟子,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太谷淪陷,親眼所見日軍強迫趙鐵山當“維持會長”,企圖利用先生威望為其辦事被拒絕。又把先生關起來,逼他寫“侵華紀念碑”,趙鐵山痛斥。日軍惱羞成怒,家族商號“靜豐得”被炸毀,生意一蹶不振,弟子是受害者,對日本人有家仇國恨。

1957年,楊俊友才剛剛在中國山西太谷縣出生。上中學時到太谷南張村家姨娘家拜年,看到街門上寫的春聯很漂亮,總要停下腳好好看一看,進了屋見姨夫的老父親段振文爺爺端坐在一把太師椅上,中間一張四方八仙桌,對面牆上掛一幅字,落款趙鐵山。這是楊俊友第一次看到民國時期太谷縣大書法家趙鐵山的墨寶,感到很神秘。原來姨夫的父親段振文就是持有趙鐵山絕筆《千字文》的人,是千金不賣日本人的鐵漢。《千字文》在他手上從來秘不示人,這是趙鐵山為了不給日本人當漢奸,隱姓埋名幾年裏,潛心研究書法作品的傑作,是拖著病休,每日不離硯墨,筆耕不輟,用兩個多月時間寫完的《千字文》和跋。贈送給段振文讓他把書法藝術傳承給後人。1987年為了完成趙鐵山先生的遺願,段振文委托楊俊友在榆次刊印了6000本《千字文》,原件在楊俊友手裏保存了一個多月,他一有時間就欣賞臨摹,不知不覺的喜歡上趙鐵山的書法,與趙鐵山結下書緣。印刷完後,段振文留給楊俊友20本,讓他保存或當贈送禮物。近森孝恕渴望的《千字文》傳到楊俊友手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便是未了塵緣。兩人認識後因《千字文》建立了互信,並與家人結下了深厚友誼,才有了首次去日本就將近森孝恕收藏趙鐵山的180件文物運回國,有了開辦山西趙鐵山博物館的基礎。

819f61f10dfdea5d8e7556c1469bd61.jpg

楊俊友在“龍祥書道會”

(二)跨國書信投緣

楊俊友與近森孝恕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情,是因都喜愛趙鐵山的藝術而投緣。自從楊俊友喜歡上趙鐵山的書法後,就想結交更多喜愛趙鐵山書法的人,進行學習交流。說來也怪,只要有緣八杆子也找不到的日本人竟然也能成為朋友。

1992年6月在榆次鐵路醫院任人事主任的楊俊友,接待了一個三十多人的日本訪問團,有一個叫山名正三的先生,委托楊俊友找一個曾經在榆次火車站工作的師傅王奎元。留下名片地址和電話,從此和日本友人山名正三結識,有了書信往來。通過幫山名正三先生找人,楊俊友想起了曾經收藏的那一張報紙。突發奇想,能不能托日本山名正三先生,從東京找一下書法藝術家近森孝恕。於是提筆寫信給山名正山,說明情況寄給他。

時隔半年,山名正三先生告訴楊俊友,說聯系上了近森孝恕。沒多久,近森孝恕給楊俊友寫了回信。就像大海撈針一樣,竟然用這種書信的方法,從日本找到近森孝恕,而且奇跡般通信認識了。楊俊友去信告訴近森孝恕先生,說他也喜歡趙鐵山先生的書法,也告訴他段振文收藏《千字文》和在“靜豐得”的事。他又寫信來。從那以後書信來往為不斷,逢年過節互郵寄賀卡。

為了共同研究趙鐵山的書法,1993年初楊俊友贈送給近森孝恕一本印刷本《千字文》。這對近森孝恕彌足珍貴,花重金買不來,非常高興。不久,回贈送給楊俊友一套《趙昌燮碑銘集》全四冊。楊俊友看到欣喜若狂,特別是裏邊收集的10個趙鐵山先生寫的碑,真是拍案叫絕。尤其是隸書《張丹山公家傳》,簡直就是“鬼斧神工”一個碑一個體。如若顏,柳,歐,趙在世,也得拍手叫好,因此也對趙鐵山的書法藝術,有了進一步了解。對近森孝恕先生研究趙鐵山的書法精神蕭然起敬。

 890a2c9aa9df0d217215f2a04e51484.jpg

近森孝恕的筆記

(三)兩次見面情緣

楊俊友與日本友人近森孝恕是老少忘年交,雖一生只見過兩次面,卻如父子情深,5年間書信往來關懷備至。

第一次見面是1994年8月,近森孝恕先生從日本來山西訪問。那天楊俊友約了書法家魏振川先生,在山西大酒店與近森孝恕先生第一次如期見面。他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在楊俊友的提議下,兩位書法家舉行筆會交流。近森孝恕先生非常高興與書法家魏振川揮毫潑墨,各自寫了10多幅作品進行交流。在場的人都誇近森孝恕的書法寫的好,深得趙鐵山的筆意。其中,近森孝恕先生寫的一幅“壽”字,挺拔,蒼勁,筆法揮灑自如,一氣呵成,贏得在場人的喝彩,當場送楊俊友作留念。初次見面,就讓楊俊友感到,趙鐵山先生的書法藝術,就像一座橋梁和紐帶,把中日兩國的書法家緊緊地相聯系在一起,讓中國的文化和日本文化融為一體。

daf4e663c83ca50d985a3b511f064cc.jpg

近森孝恕書寫現場

第二次見面是1997年秋天。還是到山西大酒店去見面。與近森孝恕先生聊了很多話題,重點談了趙鐵山書法在日本的影響和在日本研究趙鐵山書法藝術的很多新的想法。同時邀請楊俊友有機會去日本訪問。兩人相隨一行參觀走訪,給山西博物院和省圖書館捐贈了趙鐵山碑銘集,又去雙塔寺參觀了趙鐵山寫的“張丹山公家傳”的碑牆。晚飯時,近森孝恕先說他有個想法,在他“百年之後”把他埋在趙鐵山的墳墓旁邊,活的時候無緣做趙鐵山的弟子,死後去做趙鐵山的“死後弟子”。他這次來是想和趙鐵山的後人商量。他語出驚人,令人敬佩。不單純是對藝術的崇拜,是被趙鐵山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也是與趙鐵山的藝術靈魂相契合,最終找到了他文化藝術的歸宿。

一語成讖,半年後不幸而言中,1998年4月近森孝恕因心髒病突然去世,享年僅68歲。這是在書信失聯快一年後,才從近森孝恕的弟子口中得知,仍使楊俊友悲痛萬分。近森孝恕一生為研究和傳承趙鐵山書法藝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四)網絡書信續緣

2013年3月,為了更有效,有質量地研究趙鐵山,楊俊友克服困難,辦起了官網,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十幾個小時,翻譯趙鐵山作品20多萬字,研究論文發表了十幾篇,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在做網頁的時候,整理出近森孝恕先生給他寫的幾幅書法作品,還有照片做了一個專欄,配上近森孝恕先生非常喜歡的趙鐵山行書對聯,又配上他和太太在一起照的照片。一是表達對友人近森孝恕的懷念。二是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網絡連著全世界,想“大海撈針”,碰碰運氣,看能不能通過這種方式,聯系到近森孝恕的家人。

52dc4c5a7c63eb4e4bd3e7675785b49.jpg

果不其然,天天更換網頁,心中始終充滿了一種期待。6月份的一天,突然在近森孝恕先生的網頁下面,有一篇留言:“我是近森孝恕先生的女兒,我想和你聯系。”他們互加通信軟件聊天。沒有想到近森孝恕女兒會說流利的漢語普通話,完全沒有聊天溝通的語言障礙。通過視頻對話,得知她是在臺灣留學過,經過一段時間溝通很快熟悉起來。為打消她的顧慮。楊俊友把她爸爸每年給他寫的信還有賀年卡展示給她看,還有來中國的時候一起搞筆會的照片發給她看。由利子在通信軟件上高興地對楊俊友說:“我爸爸寫給你那麼多信,而且,你還都保存的。”“我讓我媽媽都看了我爸爸寫給你的信了,我給我媽媽一邊念,她一邊哭。她哭我也哭。我爸爸在信裏面寫的話,我媽看見寫給你的信,就像寫給他兒子的,問寒問暖,那麼關心你,寫的那麼親切,我都嫉妒了”。她媽媽看照片的時候,也認出楊俊友。從那天以後,由利子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他們無話不談,經常是暢聊到很晚才休息。

聽說由利子要到成都參加國際會議,楊俊友親自跑到成都利用開會間隙拜訪認識。另一次由利子來北京開會,楊俊友特邀請她到山西參觀訪問。通過面對面溝通,得知近森孝恕去世後,家裏還有一部分趙鐵山的字畫,已經決定捐給湯島聖堂博物館了。都已經注冊登記了,等文件簽字就拿走了。楊俊友說:“能不能先留下來,讓我看看,我也研究趙鐵山”。想要,又不好意思直接說。知道近森孝恕家裏還有一批趙鐵山的東西,而且馬上要捐贈給湯島聖堂博物館,楊俊友十分著急。通過和由利子視頻通話,出乎意料,看到有《先大父錫九公事略》《心隱齋四體書》《臨摹鼎文墨跡費屺懷藏器燮觀於容我軒》墨跡;有《治亭常公墓志》《太谷縣舊志輯略》刻本,還有《趙昌變碑銘集》和書房牆上掛的等20多件趙鐵山珍品。

楊俊友看到了近林孝恕收藏的這些“寶貝”陷入沉思,心裏翻江倒海,一方面敬佩近森孝恕先生,用畢生的經曆收藏研究這些東西,而且完整的把它保存下來。讓趙鐵山如此珍貴的文化遺產,在異國他鄉大放光彩,傳播着中日文化好友。一方面覺得趙鐵山的故事和為子孫後代留下來的這些文化遺產是這個社會的精神財富,更應該是中國人的文化財富。趙鐵山是太谷人的驕傲,是晉中人的驕傲,也是山西人的驕傲。山西明末清初到近代有兩座文化大山,一座山是傅山,一座山是鐵山。傅山書法藝術名揚天下,鐵山書法藝術也漂洋過海,遠渡重洋。

(五)東渡扶桑結緣

那一夜楊俊友沒有睡覺,覺得有責任去把這“一座山”背回來,讓它回國。決定到日本祭拜好友近森孝恕和看望他的家人,願他在天之靈能護佑“寶貝”們回家。

楊俊友想去日本,由利子的母親很快同意並發出邀請。可楊俊友的母親卻不同意,當時中國和日本因為釣魚島問題鬧的關系十分緊張,怕這個時候去會有危險,而且眼看就要過年了,家裏人極力反對,沒有一個人同意他去日本,母親更是提心吊膽。但他去意已決,不管有什麼危險都要去。2014年元旦剛剛過後,他偷偷地訂了飛往日本的機票,在一家人極力反對下東渡扶桑,追夢到異國他鄉。

到達日本後,受到母女在家熱情的接待,使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按照日本的祭奠方式,先祭奠近森孝恕先生。然後,欣賞了一遍書房的陳設:除了近森孝恕先生的書法八條屏風之外,牆上還掛著《大盂鼎》,《散氏盤》的銘文。書桌上擺放著獅子壽山石篆刻和龍紋雕刻壽山石篆刻等,整個書房,臥室,一派文人氣象。由利子指著地上一堆東西說:“這些都是我爸爸生前研究趙鐵山的作品,都給你整理出來了。”楊俊友看著眼前的一堆東西,如數家珍。但還是壓住非常激動的心情,大致看了一下,有趙鐵山的對聯,有碑刻,有書籍,有畫片,有毛筆,有碑銘集。他沒有仔細去看,凡是趙鐵山先生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收拾起來,中午1點半才收拾完,裝了帶去的大拉杆箱和一個二米高的大旅行包,兩個大包,還有一個背包。

為了這些心愛“寶貝”回家,楊俊友曾十三次赴日本,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2014年第一次帶著趙鐵山珍品回國,差點被日本海關扣留,日本海關人員檢查非常嚴格,非要求打開行李箱檢查登記。多虧由利子和她媽媽出面簽字擔保,給海關說是邀請來參加文化交流的,旅行包和行李包都是自己的作品,海關才相信了,然後過磅時又說嚴重超重,讓交了3800元人民幣罰款才放的關。第二次到日本從東京坐大巴車到久米川,由於天氣熱中暑而心胃不適,加之旅途勞累,暈倒在久米川車站不省人事,嚇壞了跟隨的兒子和由利子一家人。2015年是楊俊友最難熬的一年,為了從日本搜回趙鐵山的珍貴文物,使他賣房籌錢,生活捉襟見肘,盡管省吃儉用,還得靠信用卡透支度日,勒緊褲腰帶,艱難苦熬。他的苦楚無法對人講,親戚朋友都不理解,可他內心深處知道在做什麼,也磨礪著他的人生和意志。最讓他感到困惑的一次,是2017年5月從日本往回帶書法作品300件左右,章料近200件,古籍,瓷器,景泰藍等幾十件套,整理裝滿了六個旅行箱。結果北京海關出關時,兩個凶巴巴的人對旅行箱一件一件查,翻的亂七八糟,把一件瓷器給碰碎。還盛氣淩人地說一批古籍屬於文物,要報關手續和交關稅手續,因為是捐贈品沒有辦。海關強行扣留,怎麼解釋也不行,還懷疑他編故事。在半年多的時間裏,楊俊友四次去北京海關交涉。最後海關請來國家古籍專家組進行了鑒定,每一本,每一冊的年代,出版時間,出版商,內容,批注,點校都詳細考證。全做了記錄,說都屬於國家文物,其中有幾套屬於孤本,一套十冊的是從未見過的“國寶”。專家組想高價收購。海關人員也在旁邊勸,讓轉讓給專家組。楊俊友說:“不可能。我是辦趙鐵山博物館展覽用。你們以後到山西看吧。”最終交了30多萬元罰款才完事。這已經是在上海出關時被查扣後,第二次被國內海關查扣了。國外尋國寶難,回國之路更難。

正是有了這些教訓,第十次帶日本東京湯島聖堂博物館捐贈的國寶回國,雖恰逢國慶期間檢查很嚴,但事前辦妥了相關手續,才平安順利回國,並順利在趙鐵山博物館和近森孝恕紀念館永久保存,也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和青少年人學習交流提升書法技藝提供了平臺。正如日本東京湯島聖堂博物館石川忠久才理事長所說:這是中日文化發展的又一個裏程碑。不管怎樣,曆經磨難,有緣人事竟成,終於完成了趙鐵山文物回歸使命,來之不易。而當前熱播的《中國書法大會》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更是讓中日兩國熱愛書法藝術的人們傳承趙鐵山書法精神,放飛理想,交流互鑒,充滿希望。

ccf0e2f8c7b392ec3435ed1ebde1b90.jpg

5c2bff9dd1412a18b03ff4bd117be26.jpg

375c0d2f6542740b976bddb343daaf5.jpg

dccdca2497ad25ee8cc8d38d4b91f42.jpg

趙鐵山博物館

注:

趙鐵山:趙鐵山,生於1877年,卒於1945年6月28日(農曆5月19日)。字鐵山、惕山、鐵珊,號漢持,別號綱齋。40歲後更名保詧,家省齋。又署名舊鐵、錯鐵,晚年號柴翁、孑然、漢持道人、心隱庵主人等。山西太谷城人,清宣統元年拔貢,農工商部庶務司主事,出任不足一年便歸裏省親,值辛亥革命事起,遂賦閑於家,幫助仲兄參與商業家政,數十年如一日,直到逝世。一生淡於仕途,篤於孝友,近代著名書法家,繪畫大師。早在清末年間,就名冠江南,應邀於“海上畫派”、“西泠印社”。特別是在民國初期,活躍於“京津畫派”,與徐宗浩有著長達四十年的書畫藝術交流。民國中期,參加中日書畫聯展後,趙鐵山的部分書畫藝術作品開始傳入日本。在國內,趙鐵山書畫藝術作品享有“大江以北,無出其右”“華北第一支名筆”的美譽。

作者簡介:韓建忠,系原太原鐵路分局榆社車務段黨委委員、黨總支書記,太鐵集團太鐵物流公司黨群部長、紀檢監察、高級政工師。兼中國《現代物流報》和《北京鐵道報》特約記者。2018年8月退休。

文中主人公楊俊友簡介:楊俊友,山西太谷人,1957年3月生。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學曆。先後在《火花》 《山西文學》 《山西日報》 《鄉土文學》 《晉中日報》 《榆次日報》 《京鐵日報》等報紙、刊物發表散文、詩歌200餘篇(首)。十幾年中致力搜集、研究趙鐵山書畫藝術,曾經無私無畏慷慨解囊,曆盡千辛萬苦13次東渡日本,購買搜集回趙鐵山生前珍貴書畫藝術作品180多件。2017年,籌備趙鐵山書畫藝術紀念館,2022年1月建成開館運營。先後創作出研究趙鐵山書畫藝術的論文160多篇,數十萬字,極具學術研究價值。現任山西恒青書畫藝術博物館、趙鐵山藝術紀念館館長,自稱“鐵緣人”。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