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舞劇《胡笳十八拍》藝術再現中華文明“和”文化強大生命力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12-19

【亞洲文化網訊】日前,大型歷史題材舞劇《胡笳十八拍》在江蘇啟東正式開啟首場巡演。舞劇《胡笳十八拍》以東漢末年才女蔡文姬在中原地區以及匈奴地區生活的相關歷史為藍本,通過全新的表達方式、深情的肢體語言、跌宕起伏的音樂,共同描繪出一幅生離死別與民族大義交織的全景畫卷,帶領觀眾沉浸式瞭解蔡文姬命運多舛的一生,引起熱烈反響。

“文姬歸漢”的故事歷來被廣為傳頌。東漢末年,正值青春年華的蔡文姬被擄去匈奴蠻地,為奴十二載,後被曹操重金贖回,《胡笳十八拍》正是她從匈奴重返中原故土的途中創作的一首融合了漢、胡兩地文化的音樂作品,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太好看了!尤其是夢中情節的設計,舞者半夢半醒狀態下的破碎感直接拉滿,讓我有流淚的衝動!”“通過歷史書,我認識了蔡文姬,看完《胡笳十八拍》,我‘愛’上了蔡文姬,她是一位歷經磨難依然堅韌,心中充滿大愛的偉大女性。”看完首演的觀眾紛紛表示,被舞劇中充滿故事張力和戲劇性的雙人舞,以及抓人眼球的情感走向所感染,仿佛置身於歷史現場,夢回千年。

鮮明的民族文化元素在舞劇中隨處可見。例如舞臺前區的投影設計採用了獨具特色的蒙古哈木爾紋、舞劇劇名使用了篆刻印章樣式、漢朝部分安排了極具年代感的書案等,讓觀眾更快進入地進入故事情節,並從中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

與劇情完美貼合的配樂,是舞劇《胡笳十八拍》的另一大亮點。作曲家趙博竭力通過音樂的表達,呈現蔡文姬的命運浮沉以及複雜的內心世界。“我們在配樂上做了很多嘗試,不僅加入了現代的音樂解讀,還通過不同樂器賦能歷史人物和情節,以此增強觀眾的情緒共鳴。”趙博介紹道:“我個人最喜歡的是謝幕音樂,採用了漢胡音樂融合的理念,這裏折射的是蔡文姬的歷史貢獻,打破了地域、民族、文化的疆界,促進了漢、胡的交往與交融。”

b56af69ffa60409e2f58189e9ad0de6.png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