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繪本“對話”甲骨文 一場文化溯源之旅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11-24

【亞洲文化網訊】今年9月,“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及《甲骨文繪本》首發活動在浙江省瑞安市玉海樓舉行。1個月後,該展覽於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甲骨窖穴展廳開展。從瑞安到安陽,古老的甲骨文通過繪本,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1.jpg

“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10月在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甲骨窖穴展廳展出。圖為展出的名為《歸去來兮》的作品,作者為劉釗、張辰明,藝術總監為嶽潔瓊。秦正旻攝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教授劉釗是“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策展人之一,也是《甲骨文繪本》的策劃者之一,見證了這套繪本從確定主題到最終面世的全過程。

如何想到把甲骨文和繪本結合起來?劉釗解釋說:“甲骨文是漢字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瞭解漢字離不開瞭解甲骨文。我們希望能為甲骨文走近大眾做點事,就想到了文字結合繪本闡釋甲骨文的形式,目標是從親子教育的角度讓更多人走近甲骨文。專案真正開啟後,我們遇到諸多困難,但還是堅持下來。”

該系列繪本的特色是“跨界協作”——由古文字專家、文字設計專家、繪本專業團隊共同創作完成,後期還有考古學家的參與。

“本書的文本作者是古文字專家、中國文字博物館學術委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常耀華,我帶的團隊負責字體設計、文字演變學術梳理以及書籍的整體設計,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楊忠帶領的繪本工作室根據繪本創作需要對古文字專家的文本進行擇選、分類、組合,再從孩童認知角度,以繪畫語言,完成藝術化創作。歷時3年,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套繪本。”劉釗說。

《甲骨文繪本》的文稿作者署名為“若耶”。“我給小孫子取名‘若若’,“若耶”就是若若爺爺的意思。這是我送給孫子的禮物,也是為孩子們寫的一本書。我的想法是,首先保證知識的可靠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硬講’,言必有據。在這一前提下,盡可能做到好讀、好玩兒。力求讓5至10歲的孩子能讀懂。當時寫的時候,也希望這套書能為海外學中文的孩子們提供一種選擇,所以講字有意採用‘滾雪球式’漢字教學法,把相關的成語串聯起來。”常耀華說。

據《甲骨文繪本》圖畫創作總監馮燁介紹,創作團隊還借鑒了摩崖石刻的風格,以豐富的繪畫語言展現甲骨文的字意神韻,力圖讓小讀者感受到甲骨文之美。

2.jpg

“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首展在浙江瑞安展出。圖為展出的甲骨文裝置。吳小淮攝

幾經打磨,繪本最終精選了70餘個甲骨文字,從身體感官、生命奇跡、漁獵生產、宴飲歡歌、屋簷之下、飛禽走獸、草木有情、天文地理等10個維度,展現殷商先民生活。

相關專家表示,文字承載著歷史底蘊和文化基因,甲骨文作為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如何賦予古老的甲骨文以新的生命力?《甲骨文繪本》從一個新的角度做了一次生動的嘗試。

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甲骨文,中央美術學院協同創新辦公室主任嶽潔瓊帶領的團隊和劉釗所帶的團隊一起,以《甲骨文繪本》為基礎,先後在瑞安和安陽舉辦了“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

首展選在瑞安,也是創作團隊反復考慮的結果。因為該市與甲骨文淵源頗深——瑞安先賢樸學大師孫詒讓,在玉海樓潛心著述,並於1904年推出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甲骨文的專著《契文舉例》。“作為甲骨文研究先驅的故里,瑞安重視甲骨文的傳播普及,以及當代價值的闡釋。此次選址在孫詒讓藏書、治學、著述的玉海樓,啟動‘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及繪本首發活動,就是文化代代傳承的生動見證。”瑞安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瑞安的繪本展現場,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主創策展團隊,運用造型語言和藝術裝置釋義甲骨文,形象地演繹故事,力求追尋漢字演變足跡,帶領觀眾開啟身臨其境的文化溯源之旅,穿越歷史長河,看見森羅萬象的殷商世界。

10月,“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在“文字之都”安陽亮相,再度吸引眾多關注目光。

嶽潔瓊是此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她表示,殷墟甲骨舉世聞名,繪本作品在甲骨窖穴展廳展出具有特殊意義。“我們以投影的方式將這套繪本仲介紹的一些甲骨文字及其異體字,投射到展廳中間的127復原坑中,是對發現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的先賢們致敬,也是我們勵志傳承文化別具意義的見證。”

在古老的甲骨文如何煥發新的活力方面,已有不少嘗試。

漢儀字形檔首席運營官馬憶原曾參與舉辦“白洞——甲骨文的奧秘與當代表意”藝術展,讓甲骨文與當代藝術碰撞出“火花”。“我們嘗試將甲骨文與數字藝術、裝置藝術等不同作品形態相結合,彙集38位當代藝術家和87件當代藝術作品,從‘形’‘義’等3個角度去探索古代文字與當代藝術的共通點。”她說。

3.jpg

在浙江瑞安展出的“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現場。吳小淮攝

馬憶原認為,漢字文化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進行漢字文化傳播時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矩陣,打通線上線下管道。比如,可以通過舉辦甲骨文文化節市集和藝術展覽等方式,持續激發人們瞭解甲骨文的興趣。

互動是增強傳播效果的有效途徑。嶽潔瓊表示,在瑞安“龜甲牛骨上的精靈”甲骨文繪本展上,展覽設計團隊特意放置了一堵線描形式的塗鴉牆,鼓勵觀眾寫下他們認識的甲骨文字。展覽結束時,塗鴉牆上已經形成了一幅美麗“壁畫”,這是古代漢字和現代人的心靈交匯。“可見,不能將甲骨文塑造成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形象,拉遠它與人們的距離;相反,應該設計能夠讓現場觀眾廣泛參與的書畫、猜詞等環節,使人們在寓教於樂的互動中熟悉、理解並親近甲骨文。”嶽潔瓊說。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唐際根表示,未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有望賦能古代漢字數位化建設,以現代科技推動甲骨文“破譯”工作,用嶄新工具拓展古代漢字傳播途徑,讓這個古老的漢字之源煥發新時代的澎湃活力。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