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人類首次發現!白堊紀恐龍“霸主地位”受到挑戰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7-19

【亞洲文旅網訊】在約1.25億年前,一只生活在如今中國遼寧地區的一種類似於獾的肉食性哺乳動物,在嘗試捕食一只體型遠大於自己的鸚鵡嘴龍時突遇火山噴發,噴薄而出的火山泥石流瞬間將兩只正在纏鬥的遠古野獸掩埋。後世的科學家們根據它們遺留的化石還原了這場殊死搏鬥的驚險場面。這塊寶貴的化石也被認為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哺乳動物捕食恐龍的最早證據。中加兩國學者圍繞這塊化石所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7月18日晚發布於國際知名學術雜志《自然》的子期刊《科學報告》。

d43e52ec5875f9d48b0b2a2c8f2c4fc2u1.png

藝術複原圖:1.25億年前,強壯爬獸捕食鸚鵡嘴龍。Michael Skrepnick 圖

這塊現在被收藏在山東省威海紫光實驗學校博物館的罕見化石被認為再次挑戰了白堊紀恐龍的“霸主地位”,在此之前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在白堊紀期間恐龍是地球的主宰,幾乎不可能受到同時代哺乳動物的威脅。

“當時這只鸚鵡嘴龍處於俯臥的狀態,而這只哺乳爬獸的身體向右盤繞並俯坐在獵物的背側、抓扒著鸚鵡嘴龍的下巴並撕咬著鸚鵡嘴龍的一些肋骨,與此同時,爬獸的小腿被鸚鵡嘴龍的後腿夾著。兩只遠古野獸在爭鬥過程中間糾纏在了一起。而此時火山爆發噴薄而出的熱火山灰和火山碎屑一下子就將兩只野獸埋住了。”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者吳肖春博士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化石中兩個動物死亡時都是亞成體。其中,化石中的鸚鵡嘴龍體長119.6厘米,大小與一只大型犬相當。這種植食性恐龍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有角恐龍之一,生活在大約在1.25億至1.05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而捕食它的哺乳動物是一種類似於獾的動物,學界稱其為強壯爬獸,體長約為46.7厘米。雖然按照恐龍的標准強壯爬獸並不大,這只鸚鵡嘴龍的體型甚至比它大將近三倍,但它仍是白堊紀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

在此之前,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強壯爬獸會食用包括鸚鵡嘴龍在內的恐龍,因為此前發現的一塊爬獸標本顯示,其胃中發現了鸚鵡嘴龍幼年個體的骨骼殘留。但當時學界並不能確定這只爬獸究竟是捕食了這只恐龍,還是僅僅是食腐行為。該論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自然博物館馬隆博士介紹稱,爬獸和鸚鵡嘴龍同時生活在一起並不新鮮,但從科學角度而言,驚奇的是這塊化石所揭示的捕食行為。

在現今世界中,小型動物攻擊體型較大的獵物司空見慣。吳肖春表示,眾所周知,一些孤獨的狼獾會獵殺較大的動物,包括馴鹿和家養的羊等。而在非洲大草原上,野狗、豺狼和鬣狗會攻擊仍然活著大型獵物,很多情況下,倒下的獵物經常處於休克狀態。馬隆則一步表示,這也可能就是這塊化石中所展現的情況,爬獸實際上在鸚鵡嘴龍還活著的時候就想吃了它 ,不過,它們都葬身於即時的火山噴發及隨後的火山泥石流中。

“此次發現的特殊意義就在於證明了作為哺乳動物的爬獸確實能捕食恐龍,也證明了爬獸和鸚鵡嘴龍在白堊紀整個生態鏈中的特殊作用。”吳肖春進一步介紹稱,這塊化石是於2012年在被喻為“中國的恐龍龐貝城”的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上園鎮小北溝村陸家屯被發現,該地區保存有許多個體完整的恐龍、小型哺乳動物、蜥蜴和兩棲動物化石,這些動物無差別地被一次或多次火山突然噴發及隨後的大量火山泥石流掩埋。當地發現的動物化石屬種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化石都是鸚鵡嘴龍,所以在整個生物鏈中,鸚鵡嘴龍是被捕食的主要對象,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是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

在論文中,由中加兩國學者組成的研究小組還推測,在遼寧陸家屯源於火山噴發的沉積層中可能會繼續產生物種之間相互爭鬥的新標本、新證據。吳肖春也認為,也不排除未來可能會發現白堊紀哺乳動物捕食肉食性恐龍的證據。

圖文來源:環球時報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