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新加坡亞洲新聞電視臺:富人和名人比你想象的更容易被騙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2-07

【亞洲文旅網訊】新加坡亞洲新聞電視臺2月5日文章,原題:為什麼富人和名人比你認為的更容易上當受騙    當人們得知有人被騙子騙走金錢時的經典反應是“他為何如此容易上當受騙”。騙子往往會利用人們的心理弱點來愚弄他們。不只是普通人,有關巨額騙局的新聞也層出不窮。例如,加密貨幣交易平臺FTX的創始人班克曼-弗裏德吸引了眾多一線投資者和名人,然而他的帝國於去年 11 月崩潰,他正在等待多項欺詐指控的審判。

edb0d5df-da83-45ae-be55-fe854c724847.png

資料圖 (IC photo)

人們對欺詐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是他們天真且年紀較大。然而,欺詐受害者的數據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遠比人們的刻板印象更微妙。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容易上當受騙。騙子通常針對特定人群制定特定計劃,而富人和名人也是他們的目標。

研究發現,過度自信是富人和名人容易上當受騙的重要原因。在某領域(如軍事)頗有成就的人,可能會高估他們自己在其他領域(如醫學)的能力。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伯尼·麥道夫(美國已故金融詐騙犯——編者注)能欺騙那些不是金融專家的高學曆人士。

我們的研究發現,人們通常對自己識破騙局的能力充滿信心。在一系列實驗中,我們調查人們為何接觸那些明顯是騙局的材料。一些人可能察覺到這是騙局,但他們仍會聯系騙子進行確認。典型的騙局會首先讓受害者暴露在騙子的推銷中,喚起受害者心中的恐慌等強烈情緒。然後,騙子使用說服策略,如承諾、權威、“社會證明”等吸引詐騙目標。“社會證明”是心理學家羅伯特·恰爾迪尼創造的術語,用於解釋消費者如何根據他人行為調整自身行為。

名人的“社會證明”效力可能特別強大。他們可能不完全了解這種手段,但仍對產品或服務的有效性深信不疑。專家和富人可能自認為,知識或財富賦予他們的權威成為保護他們不會上當的盾牌。但研究表明,那些已習慣於投資和冒險的人更可能接觸非法投資機會,他們也對這些機會持更開放態度。從騙子的邏輯角度來看,欺騙少數富人或組織比欺騙許多窮人容易得多。財富管理服務公司Saltus的報告發現,淨資產超過300萬英鎊的人成為騙局受害者的可能性約是淨資產介於25萬英鎊至50萬英鎊之間的人的兩倍。

當某人的聲譽處於危險時,他們可能更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受害者。他們擔心自己會受到羞辱,因此不願報案或尋求幫助。然而,他們的羞愧感只會讓騙局繼續下去並欺騙更多受害者。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