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庭院,各國風情的看臺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1-16

枯山水是日本独有的庭院文化。.jpg

枯山水是日本獨有的庭院文化。

庭院如同钢筋水泥丛林里的秘密花园.jpg

庭院如同鋼筋水泥叢林裡的秘密花園

经典摩洛哥庭院.jpg

經典摩洛哥庭院

【環球時報記者 景 玥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王 娟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劉廣新】

編者的話:很多國家都有別具風情的傳統庭院,它們折射著當地人對哲學、文學、藝術、建築以及生活的認知。

摩洛哥:靜謐的精神家園

“北非花園”摩洛哥歷史悠久,文化複雜多元,當地原住民是柏柏爾人,腓尼基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西班牙和法國殖民者都曾佔領過這裡。摩洛哥傳統庭院建築“Riad”(裡亞德)的風格就是阿拉伯風情與西方文化的混搭。裡亞德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是“別有洞天”。裡亞德一般集中在摩洛哥兩個古城——菲斯和馬拉喀什的老城區,深藏於迷宮般的狹窄巷道間。破舊的木門與周邊的破舊感渾然一體,但推開門的一瞬間,記者不禁被庭院優雅的調性、斑斕的色彩和天人合一的空間結構所震撼。

經典裡亞德形似北京的四合院,呈長方形或正方形,中間為露天庭院,四周圍繞風格迥異的房間和裝飾華麗的長廊。所有的窗戶都是朝內開設,空間幾近封閉,與世隔絕。開門是人來人往、嘈雜紛繁的現實世界,關上門便是靜謐溫馨、美輪美奐的精神家園,那種遺世獨立的界限感,令人仿佛置身一千零一夜的幻境。當地人告訴記者:“不同於西方別墅的‘外向文化’,摩洛哥庭院設計反映當地人注重家庭隱私,體現重感悟、重內涵的‘內向文化’。此外,在物理上,這樣的封閉設計還能起到很好的隔熱和隔音效果。”

庭院內目之所及皆風景。中央花園“自然美”和“藝術美”交融,從天井仰望頭頂的那方天空,讓人有一種井底之蛙的渺小感。庭院中央大理石噴泉噴湧,牆面和地面鋪以充滿濃郁民族特色的馬賽克地磚,四周還裝飾有精雕細琢的木紋拱門、做工精細的手工雕刻銅燈、莊嚴大氣的石膏像、雕花飾金的雪松木橫樑……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每一處都透露著文化交融的痕跡。

摩洛哥庭院對稱美很突出。花園裡草木的種植也體現了一絲不苟的秩序感。植物一般被種植在庭院四角。品種大多為柑橘、葡萄柚、佛手柑、石榴、椰棗樹等,鬱鬱蔥蔥,鋪天蓋地。在無可挑剔的對稱之中,每一個牆角、每一個門廊、每一塊綠地都精緻無比,讓人有一種誤闖博物館的錯覺。歐洲情侶西蒙和麥琪告訴記者:“在庭院中,生活的藝術性與舒適性激發了人對自然、對愛情、對未來的浪漫遐想,讓處於焦慮、空虛、不安中的現代人,在這方天地,情緒得到充分釋放,文明與生活融合,讓我們看到了世間最美的風景。”

德國:鋼筋水泥叢林中的花園

據說柏林是庭院最多的歐洲城市,它們如同鋼筋水泥叢林裡的一座座秘密花園,人們在其中舉行聚會、搞園藝活動,有時還放映電影或舉辦小型音樂會。

柏林庭院最有代表性的是“哈克庭院”,坐落于柏林米特區,在20世紀初修建完成,是德國最大的院落群建築和最早的商住混用區域之一。哈克庭院由8座相互連接的院落組成,在最初設計時就顛覆了傳統庭院的形態,每個中庭都建有花園、綠地或噴水池,將辦公、住宅、購物、休閒娛樂等功能結合到一起,創造出和諧與共用的空間。

1989年,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在為電影《直到世界末日》尋找拍攝場地時,發現了這座被遺忘的有著獨特歷史背景與文化氛圍的建築。在修復過程中,建築的主體和外牆,甚至戰爭期間留下的彈痕,都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尤其是一號庭院牆面上的新藝術風格馬賽克拼貼瓷磚,仍然保留了建成時的設計與色彩。

如今,哈克庭院是柏林人最喜歡的聚會和夜生活場所之一。庭院裡聚集了40多家企業、文化機構和高檔公寓,包括電影院、畫廊、工作室、餐廳、咖啡館、酒吧、俱樂部,以及出售裝飾品、玩具、服飾、手工藝品、書籍、紀念品的眾多特色商店。難得的是,庭院中的私人住宅並未因此搬遷,家庭花園也得以保留,店鋪的招牌和告示小而簡約,少有商業化裝飾,讓訪客有踏入家宅的樸素和親切感。哈克庭院也是不少遊客必到的景點,可以參加時長兩小時的“柏林庭院中的文化和生活”主題導覽活動,在專業導遊的帶領下探索城市的隱秘角落。

柏林的一些庭院會定期舉辦特別的“開放日”。威丁區的格裡希特庭院建成於1912年,面積9000平方米,包含6個院落,最初是一家化工廠所在地,現在成為擁有約70個工作室的德國最大藝術區之一。在每年為期兩天的“格裡希特庭院的日與夜”活動中,所有的工作室都會向公眾開放,舉辦繪畫、攝影、裝置、雕塑、珠寶設計、陶藝等各領域的展覽。

無獨有偶,滕珀爾霍夫區每年年末也會舉辦“老庭院舊物”活動。屆時,十幾個庭院社區都會敞開大門,居民們紛紛將居住的院落和花園裝飾起來,佈置好桌子,把家裡的舊物件擺放出來。訪客可以提前在網上下載活動宣傳冊和所有庭院的地圖,或直接到現場領取,並按圖索驥逐一參觀、漫步和淘寶。

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周日,是柏林西南郊外的泰爾托小鎮的“老城庭院開放日”,邀請市民到訪20多個私人庭院。訪客們可以欣賞主人家裡浪漫的花圃、芬芳的草藥園,參與手工工作坊以及藝術體驗課,品嘗當地特色美食。

日本:展現侘寂之美

秋天來了,在狹窄彎曲的小巷,筆者穿過一道又小又窄的門,被眼前所見驚到了,在看似普通的小院深處,有一座連綿的小山,山上流下來的泉水到山腳下形成小水池,池邊種著幾棵紅楓,經過精心修剪,枝條低垂,恰好映在水池裡,旁邊還少不了松樹、茶花及櫻花樹的身影。雖然是松樹,卻與我們印象中參天挺拔的身姿完全不同,這裡的松樹都被細心修剪造型,更像是巨大的人工培育的盆景一般。山的半山腰立著一尊佛像,顯示著院子曾經的主人的信仰。佛像正對著的建築便是主屋,你可以靜靜地坐在傳統日式建築搭起的高高的木制平臺上,仔細地觀察這個院子的更多細節;或者望著一片片輕輕飄落的紅葉,聽著葉子落在水面上的聲音,什麼也不想,讓大腦放空。也可以繞著主屋走到側面,能看到更多的植物和石頭搭建起的高低錯落的景致。這個小小的庭院雖然看似一覽無餘,盡收眼底,然而當你處在不同的位置時,會發現造園師所花的心思——每個角度看到的景觀均不相同。

日本庭院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6世紀左右。當時的庭院主要為舉辦各種儀式祭典的場所。到了平安奈良時代,日本庭院深受中國隋唐文化的影響,直到13世紀,禪宗文化的深入影響及日本茶道誕生,使日本庭院文化發生根本變化。此時結合禪思想的枯山水誕生,庭院也由追求氣勢磅礴富麗華美轉而尋求不完全、不均衡的侘寂(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本美學)之美,並最終演變成了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小巧精緻、極富意趣的日式庭院。

枯山水是日本獨有的庭院文化。通過白沙礫與天然石塊造景,營造出自然的風貌與抽象的意境,又因每個人感受不同、理解不同,使之顯得更加富有禪意。位於京都的龍安寺算是日式枯山水禪庭的代表。日本庭院還有可駕船遊覽的皇家庭院、巧妙借用遠山等風景的借景庭院、代表生生不息、永恆不滅的苔蘚庭院以及茶人千利休留給後人的茶庭,讓人有宛若隱身山中的寂靜與遼闊之感。

日本人用櫻花與楓樹去表現四季的色彩之美,用松樹來表達不變的永恆之美,用竹林體現山中野趣……最終這些感性認知與造園知識技術、日本的文化與審美意識交織在一起,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庭院文化。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