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盧克.凱奇》和黑人音樂

作者:李 妍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08-14

20180814031703515.jpg

圖:《盧克.凱奇》聚焦紐約黑人社區/作者供圖

漫威和Netflix合作的《盧克.凱奇》是一部以紐約黑人社區為背景的英雄題材連續劇。這很特別,因為就算之前復仇者聯盟裏也有黑人超級英雄,但仍舊是白人中心的主旋律大片。總說美國出口文化,但我們接收到的絕大部分「美國製作」都是荷里活的白人文化。《盧克.凱奇》終於打開了一個窗口,可以讓我們一探美國黑人幫派文化。

《盧克.凱奇》已經出到了第二季。第一季廣受好評,從對美國黑人親緣關係,街頭文化的描繪,到故事情節的推進都屬一流。但到了第二季卻後力不足。首先,節奏太慢。明明五六集就能講完的故事,拖拖拉拉講了十幾集。其次,盧克再怎麼說也是個超級英雄,但整季都沒幹實事,一直在捉摸自己到底應該如何「站隊」。

全季主線是來自牙買加的黑幫後代「巨蝮蛇」和紐約黑人地頭蛇瑪利亞的鬥爭。又高又壯、刀槍不入的超級英雄盧克在這兩者間,似乎拿不定主意,看哪一方勢弱了就要幫哪一方,不但沒能阻止黑社會死去活來的打鬥,還導致鬥爭延時,讓曼哈頓街頭多了不少「炮灰」。到了最後,竟然還是要靠瑪利亞女兒反水弒母,才能來個像樣的結局。舉棋不定真是致命傷。有了選擇障礙症,就算你是超級英雄,力大無窮又聰慧過人,到最後也是一事無成。

雖然劇情矯情的像個小媳婦,但《盧克.凱奇》第二季還有一個好,音樂好。與其說是音樂配劇情,不如把它當一場大型MTV看算了。從爵士嘻哈到牙買加雷鬼,Netflix和漫威真心捨得花錢,請來站台獻唱的都是大咖。

雷鬼之父、牙買加音樂鬥士Bob Marley的兒子、八屆格萊美獎(港譯:格林美獎)得主Stephen Marley在第七集裏高光獻唱。除了老牌歌手外,十八歲的藍調神童Christone Ingram也抱着結他來了,唱了一首藍調之王B.B King的經典曲目《激情已逝》。其間的電結他炫技,比盧克打「巨蝮蛇」的動作戲都好看。二○一一年打敗Justin Bieber拿下格萊美最佳新人獎的現代爵士女歌手Esperanza Spalding也有出場。雖然她在八卦雜誌上的出鏡率遠沒有Bieber高,但音樂是堅挺的,才華是金晃晃的。作為奧巴馬的死忠粉,她還曾多次到白宮獻藝。

「毒舌」的英國評論家諾曼.萊布雷希特寫過一本充滿憤怒、夾帶私貨的書叫《誰殺死了古典音樂》。簡單來講,就是一本歐洲人在鄙視美國人沒文化沒音樂的書。十九世紀,沒有歐洲人想去美國演奏,美國被當做是文化沙漠。二十世紀,美國有錢了,籠絡了不少歐洲音樂家,但歐洲人還是看不上美國,覺得隨便什麼貨色到了美國都能賺得缽滿盆滿,美國人就是沒有鑒賞力的暴發戶。

  諾曼說美國沒音樂,因為他只談古典,忽略了勞動人民的本土作品,而這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黑人音樂。可是,從藍調到爵士再到靈魂音樂,黑人音樂因熱衷表現情慾、載歌載舞、說唱時愛爆粗口,讓美國主流社會認為它們缺乏神聖可言,價值取向低俗下流,有辱斯文。

但黑人音樂並沒有因為得不到主流社會的認可而萎靡,仍舊自顧自的發展了起來。在多種音樂風格的碰撞下,創造出了「Rock n Roll」,流到英國,促成「披頭四」又返銷給了美國。自此,黑人音樂才逐漸翻身。到了米高積遜,他因集音樂嗅覺和舞蹈天分於一身,像神跡一般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也把黑人音樂推上新高峰。

今天,由於種族和階層的隔閡,黑人音樂仍處於時而生機蓬勃,時而匍匐前行的狀態。《盧克.凱奇》作為漫威這個白人文化代表的新產品,雖然第二季故事講的不怎麼樣,但確實對發揚黑人音樂很有貢獻,連大洋彼岸的我,都下載了好幾首配樂。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