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亞旅周刊封面人物】中國國畫研究院副院長周光漢:壯摹華夏江山 逸畫梅花精神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2-08-08

封面 - 副本.jpg

近年來,著名山水花鳥中國畫家周光漢,以其恢弘的華夏世界遺產山水長卷系列大作和更加脫俗不凡的梅花作品,備受業界內外廣泛關注,深受海內外各界人士贊許。日前,亞旅衛視對周光漢先生進行了專訪。


巨幅華夏山水畫長卷系列 獨領風騷

“川籍著名山水畫家周光漢先生,用了三年時間,行程四萬多公裏,對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所有中國名山勝景進行寫生研究,並創作出60幅大型山水畫,張張精彩感人,或許我孤陋寡聞吧,今天在山水畫界能夠完成此壯舉的,恐怕也只有周光漢一人吧!我對他表示誠摯的祝賀!”

——中國美協《美術》雜志前主編、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席王仲先生

周光漢近期剛完成擱筆的山水作品系列,以至今為止中國境內進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之列的二十五處著名的名山古跡為原本,堪稱恢弘巨制。為了完成該系列作品創作,周光漢行程幾萬公裏,足跡遍布四川、山東、湖南、江西、雲南等十幾個省的大江大川,從采風寫生到創作完成曆時三年時間,最終繪出了至今為止少有的,將名山大川匯集成鴻篇巨制的國畫作品系列。60多幅巨幅作品,每幅大都是丈六、丈二、最小為六尺整張的巨幅大作,令人驚歎。

觀賞這一宏美大作,人們能觸碰到畫家在創作中的肆意激情、舒暢筆墨和深厚意蘊。畫家並未因寫意而一貫粗放,作品結構縝密,設色典雅,皴染有度,寫意中不乏工筆的微妙與細膩,最終讓作品散發出頗有一定思想內涵的淋漓大氣與靈秀舒朗。

1.jpg

2.jpg

3.jpg

周光漢這一宏卷大作,對於當今業界具有重大引領意義和重大價值。專業人士給予極高評價:

·中國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25座名山首次由周光漢先生一個人用三年時間寫生、研究創作了六十幅大型山水畫,如此巨大的美術創作工程,他應是中國美術史上包括世界美術史上的第一位此類型開創者。

·中國25座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山,由於地質、地貌各不相同,繪畫的技法也各不相同,創作難度非常大。周光漢先生傳統功力非常深厚,他釆用曆史上不同山水名家技法,再結合自己數十年繪畫感受和研究,因地制宜創造出了既有各名山的特質,又把握住了自己風格,創造性的,自然性的《新彩墨》技法的形成。 去年入選並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共45件作品出版兩個專集,進行教學、研究、學生臨摹。在中國國畫美術教育史上留下價值極高的範例。 

·這批作品完全可以單獨建立一個美術館或博物館。名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中國名山全景國畫館》。他的建成將吸收眾多中國遊客和世界遊客參觀。還可世代吸引眾多藝術界人士進行學術研究。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承前啟後作用於後人。

·這批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國畫作品在全國展出受到廣大觀者熱情好評,同時美術界也大家贊嘗。 具體作品,作者評介也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八開大紅袍書全國發行,可祥細閱讀。

周光漢筆下的山水畫,既有層層疊疊的廣角深遠,也有長披麻皴的中鋒行筆。厚重恢弘,疏密得當,濃淡幹濕,起承轉合。豪邁、雄渾、厚重、恢弘而幽深,且精於長卷。他的山水作品,尤其以秋景俱佳,早期如《文信先生筆意》、《山水(秋)》等,畫面洋溢出秋天金黃色的豐富層次。繁華茂密,生機勃勃。他創作的山水長卷《富春山新居圖》,曆時兩年時間完成,由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得到國內眾多名家大師的高度評價。此長卷是周光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沿著當年黃公望的足跡徜徉在富春江畔,瞬間得到靈感,以當代畫家的視覺,創作出了這幅長度達68米、寬1米的巨幅長卷。“光漢先生這幅畫,結構縝密,皴法摯實,氣勢一貫,設色典雅,反映當代新風,真一代名筆也。”故宮博物院顧問、書畫家羅青教授如此評價。觀其《富春山新居圖》,可以讀出周光漢在把控巨幅山水創作上的氣勢、靈妙、重疊、移動與敦厚。該畫以平坦的田園、清澈的江水、搖曳的扁舟開始,逐漸走向起伏的山巒、蜿蜒的公路、薄霧連綿的群山,樓臺亭閣、滔滔江水、輕舟遊船以及佇立中的棟棟新農村建築,最妙的是,他在畫面中增加了無數當下存在的現代元素:汽車行人雲集的舟渡碼頭以及空中飛翔的滑翔傘。周光漢的《富春山新居圖》是當代富春江畔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記錄。

4.jpg

5.jpg

8.jpg

6.jpg


蒼勁老樹寒梅超凡脫俗 獨技逸絕

周光漢以山水畫為主,花鳥畫為輔。而花鳥畫中又以梅花畫作更為超逸不凡。他畫寒梅,構圖獨特,墨色深厚,樹幹極其粗壯,凸顯蒼勁古拙。蘊含一種蒼潤厚重之力量感。在梅花的表現上,他並未因花蕊綻放而糾結纏綿,而是追求一種蓬勃、雄渾剛毅的精神,“我希望那是呼喚春天到來的美好幸福的感覺“他說。

觀其寒梅圖,印象頗為深刻。老樹蒼拙,梅花若春。譬如作品《一樹獨先天下春》、《春滿乾坤》、《一夜東風起滿樹照紅霞》以及《生於山可知天地四時之變化》等等,皆可以讀到周光漢在寒相梅表現上獨特的紮實筆法與水墨張力。他皴染粗放。筆墨凝練,濃淡交錯,是隆冬時節老樹寒梅的陽剛氣勢與陰柔交錯的融合。這樣一棵老樹寒梅蒼勁的精神,令人頓悟生命的頑強,有著“微雪初消月半池,籬邊遙見兩三枝”的詩意,更折射出寒梅在冬天凜冽寒風中的傲骨灑脫與獨立寧靜笑傲環宇的引領精神。

周光漢除了表現梅花樹幹蒼勁豪邁野逸有獨特之處外,在梅花花朵的表現上也具有自已獨特的技巧。點點丹砂,墨彩紛紛,暗香浮動,香自苦寒。梅花的花朵與綻放,完全是花開墨痕,稀疏細膩,因而,揮毫潑墨之間,他將喜歡的胭脂、盈潤的朱膘化為滿紙赤霞般的紅梅朵朵,有著“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以及“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的孤傲清香。

9.jpg

10.jpg

11.jpg

12.jpg


藝術經曆坎坷光彩 獨享天酬

周光漢性爽直,笑容滿面,自信天然,風趣幽默。其談吐如江河之水,一發不可收拾。猶如他筆下的山水畫長卷,氣韻連綿,開合有度,筆墨爽暢,深藏故事。

每一位藝術家,對造型藝術的最初記憶,大都可以延伸到逝歲月裏的某一段。

1950年,周光漢出生在四川射洪縣一個叫做“金家”的小鎮上,直至20歲都生活在這裏。“我的媽媽頗有文化,雖是衣民,過去卻是文化家庭,讀過一些書。”

周光漢讀小學時,就喜臨募畫畫,或許具有無師自通的天賦。“上學時,每一本書都被我畫得亂七八糟。小學五年級時,參加《紅領巾》雜志社,我就開始給老師的文章配插圖。”初中時,周光漢繼續畫畫,“我有一個四叔,在江西地質大隊工作,他看我喜歡畫畫,就給我帶回來一本《芥子園畫譜》,從此,我就開始臨摹這本書裏的每一幅圖。”《芥子園畫譜》成為他的啟蒙老師。少年時期的周光漢頭腦非常靈活,善於動腦筋,家裏貧寒,沒錢買畫筆買紙,他就自己去大自然尋找。“為了畫畫,我去山上砍伐松樹根,松樹的根有油性,用鐵絲纏起來,然後用火燒,這樣松樹溢出的煙油可以調成墨,我就用這樣的松樹根做成的筆墨,完成了人生第一幅炭精畫。”

因為沒錢買紙,食不果腹的周光漢頗為頭疼。就在此時,他好心的四叔又給他買了一套理發工具。那個時候,周光漢還在讀初中。於是,每天中午放學後,周光漢就背著這套理發工具到村子裏走家串戶上門理發。“我當時給村子裏的老百姓理發,每一個人收五分錢,如果這家人供我吃午飯、燒水,我就免費給他們一家理發。”就這樣,周光漢用理發賺來的錢買紙買墨,繼續畫畫。

很多時候,人生中的苦難經曆,往往是磨煉人意志的一筆巨大財富。

22歲時,周光漢參加工作來到了“人民渠“的建設工地,個子瘦小的周光漢很珍惜這份工作,他被分配到龍泉山脈的中江縣修水渠。他打過石頭,背過泥巴,個子瘦小的他雖然感覺幹苦力極其勞累卻依然樂呵呵的。很快,他發現工地上的工人因遠離城鎮長期無法去理發店理發。於是,靈巧的周光漢拿著理發工具開始免費給修“人民渠”的工人理發,大家非常喜歡這個熱心腸的小夥子。隨後,工地領導發現他字寫得好,還能畫畫,抽調他辦板報。他夜裏寫作、刻字、油印,白天把有油印的小報發到民工手上,無比勤奮。不久,他調回縣城指揮部,繼續辦宣傳板報,當然也継續給大家免費理發。“那個時候,人民渠的渡槽上那些人定勝天、戰天鬥地等標語都是我指揮工匠們刻制、打槽、粘貼、上油漆弄上去的。有的字,一個就有五米高。很多年後,我專程去人民渠看那些字,有的依稀還在,有的早已風化消失。”1981年,周光漢結束人民渠的工作,因繪畫才能進入射洪縣絲廠工作,繼續搞宣傳,之後又調入射洪印刷廠擔任美術設計師。他不改初衷,一邊工作,一邊繼續學習並堅持繪畫。1989年進四川美術學院深造。1991年,周光漢人生第一次個人畫展在四川美院舉辦:1992年,周光漢調入成都工作。同年,周光漢的第二次個人畫展六十餘幅山水、花鳥作品在成都展出。“我的繪畫生涯,除了恩師孫竹籬先生,還有縣文化館的陳一純先生以及彭子模先生、張揚學先生,四川美院的李文信先生等老師都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與指導。“

周光漢的身上始終藴藏著一股韌勁。

16a596f6f50211a569ca6b72c1b327db.jpeg

他在山水創作、花鳥創作的藝術道路上,始終追求融情於景,描繪傳神。談到恩師、著名畫家孫竹籬老先生,周光漢感恩在老先生身上學到了對藝術創作嚴謹、勤奮、執著的品德,這些領悟至今讓他受益匪淺。“孫竹籬先生畫竹子,會一直畫,一直研究,直到完全畫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畫面與感覺,オ會選擇畫另外一個題材。又比如畫荷,他也會一直畫自己筆下的獨特之荷,日夜琢磨,夜不能寐,他對這種藝術充滿敬仰並嚴謹的態度,一直深深影響著我。

縱觀周光漢創作的曆程,大致經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芥子園畫譜》得悟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從齊白石、吳昌碩、石濤、孫竹籬等大師中得到花鳥畫的啟迪。第二階段,從中國傳統山水畫到融入西方現實主義的元素;花鳥畫從傳統中走來,結合了現代意識,因而大氣、豪邁、清朗。第三個階段,他逐步走入對繪畫題材的深度思考與思想性,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繪畫風格。藝術創作始終是無止境的,周光漢大癡畫卷,落筆從容,至今激情滿懷。觀煙雲跌宕,悟人生哲學,他的山水畫作品,藏著清晰的層析與意象的脈絡,凸顯大美山水的曠達之意、給觀者留下廣闊的思考空間。

附:周光漢個人簡介

周光漢,1950年出生,漢族,祖籍四川射洪,遷居成都、客居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孔子書畫院院長,專職畫家。美國國際文化科學院院士;川音成都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榮獲2007年首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傑出藝術家;中國文藝傑出成就獎;著名美術家等榮譽稱號。後又聘為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常務理事;中國教育電視臺《名家講堂》簽約藝術家;濟南廣播電視臺《翰墨丹青》欄目特約導師;中企聯投信息科技研究院藝術顧問;四川浩旺集團企業文化顧問;貴州省宏立城集團文化藝術顧問;國賓禮特供(外事)管理中心聘為《國賓禮藝術家》。

光漢先生組織撰寫的《如何運用傳統繪畫技法進行寫生與創作》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學科學研究所一等獎。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