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追夢中華•感知四川”華文媒體走進劍南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9-29

【亞洲文旅網訊】劍南春酒史博物館是由劍南春集團公司主辦的酒類專業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示與中國名酒劍南春有關的文獻資料和酒史文物。本館共展出文物六百餘件;圖片、資料近百件。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凝固的綿竹酒文化,能進一步增進您對中國名酒劍南春的了解和認識。

展廳共分為:“源遠流長”、 “劍南燒春”、“紫岩豐碑”、“救災自救”、“春回劍南”五個階段。其展品大部份為浩瀚的曆史長河、璀璨的古代文明在綿竹留下的古文化遺存。這些遺存將 為您展現劍

南春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您在俯仰之間,把千年古城綿竹和蜀酒的源流演進盡收眼底。

DSC09053_副本.jpg

  一 源遠流長

考古發現證明,人類釀酒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祖先們從自然發酵的天然酒得啟發後生產出人工釀造的米酒,然後發展到蒸餾白酒,曆經了幾千年的漫長歲月。天府之國四川更是美酒的故鄉,古往今來,川酒之花技冠群芳,享譽中外。綿竹更是名酒之鄉。

綿竹位於巴蜀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從茂汶營盤山遺址那曆經刀耕火種、摶土為陶的新石器時代,再到文明發軔、青銅鼎彝的三星堆文化時代,各種考古學文化綿延相接,傳承有序,從未中斷。綿竹市正好是處在北接茂汶,南連廣漢的位置。也就是古蜀時期的藏、羌民族文化走廊區域。眾所周知,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廣漢三星堆是川西文明之源,它同時也是川酒文化的源頭。近年在與綿竹比鄰的廣漢三星堆出土了大批酒具和與酒有關的文物。確切地表明了早在商周時期,綿、雒之地已經掌握了穀物釀酒的技術。

陶盉、陶觚、陶雙耳杯記憶銅尊等都屬於三星堆出土酒具,距今約四千年,為古蜀國酒文化的物證。

戰國提梁壺、銅豆,是在1976年2月,綿竹清道鄉金土村出土的。提梁壺與其它150件青銅器共存於一具獨木舟狀的戰國船棺之中。此器造型華美,工藝精湛,是古蜀人使用的珍貴盛酒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現存放於市博物館。

漢代青銅蒸餾器為上海市博物館的原樣複制件。經該館馬承源館長試驗,證明它能蒸餾出白酒,是漢代就有蒸餾酒的物證。

漢代調酒俑——綿竹市新市鎮長寧村出土。此件陶俑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漢代酒文化的具體形象,我國同時期反映酒與生活的文物僅見畫像磚、畫像石、壁畫等。而表現調酒內容的這件陶俑是極其罕見的,國內獨此一件,彌足珍貴。

DSC09044_副本.jpg

二、劍南燒春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它在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大唐王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譜寫了中華文明史上最輝煌的篇章。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昌盛,為酒文化的發展興旺奠定了社會基礎。

位於劍南道的綿竹,所產“劍南燒春”以其濃烈芳香而馳譽全國,並被選為宮廷禦用酒,成為唐代最負盛名的酒。“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與劍南燒春結下不解之緣。

南齊紀年磚,這塊紀年磚是1985年6月6日在綿竹城西天益老號酒坊地下出土,磚的一側燒造有環帶狀蓮花紋,紋樣中有銘文“永明五年”四字,屬南齊時代遺物,距今1500多年。

唐邛窖短嘴壺,綿竹出土,唐代典型酒具,距今已有一千年曆史。

唐雙獅金鐺,1970年自陝西西安市何家村唐代金銀器窖藏坑中出土。該金鐺小巧玲瓏,為唐代罕見的宮庭珍品酒器。

 三、紫岩豐碑

   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成熟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發達,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產生於宋代。與之相應,宋代的酒業生產規模巨大,名酒輩出,釀酒技術已經成熟。宋代四川酒業生產進入全盛時期,成為全國最主要的酒業生產基地。兩宋王朝在四川設立眾多酒務管理官,管理私酒業產銷,征收酒稅,四川的酒課稅收成為國家財政一項重要收入。南宋綿竹人張浚,自號紫岩,知樞密院事,任川陝京西諸路宣撫使,采納了總領四川財賦的趙開變革酒法的建議,推行“隔槽釀酒法”,促進了釀酒業的巨大發展。采納了總領四川財賦趙開作為釀酒大縣。綿竹燒春自唐代迄於兩宋,曆五百年而不衰,在中國名酒史再添光輝的一頁,

宋代的出土酒具,北宋青瓷執壺——2003年5月1日,於劍南春集團公司現酒史館序廳院內出土,是宋代隨葬酒器。執壺樸實無華,具有北宋清瓷瓶品的顯著特征。為何將此壺置放死者頭側,可以聯想到死者生前為一酒徒,這件近千年的酒具成為綿竹宋代酒史物證。

宋白釉蓮瓣瓷壺——綿竹劍南春基建土地出土,距今九百餘年曆史,此壺體型甚小,為盛蒸餾酒的酒具。

明代是中國酒集大成之時期,蒸餾酒為主流酒產品,傳統的釀酒技術在此間為完全定型。

清代康熙年間朱煜置辦酒坊,至孫輩朱天益時“天益老號”,成為綿竹最著名的釀酒作坊,所生產的“清露大曲”享譽全國。這裏陳列的明代和清代酒具都是曆史的見證。這張清代照片反映了上世紀初四川勸業公會開幕的盛況。綿竹大曲在這次會獲得酒類唯一頭等獎。這是美國教師路得.那愛德先生在1911年在成都拍攝的珍貴照片。

DSC09040_副本.jpg

四、救災自救

    在2008年那場猝不及防的特大地震中,距離震中汶川不足60公裏的綿竹頃刻成為重災區。貯存基礎酒的陶壇相撞破裂,劍南春的各類基礎酒損失三分之一左右。車間廠房受損嚴重。其他機器設備也有相當損失。 幸運的是,劍南春的大多數員工都沒有受到人身傷害。可劍南春的命根子——一萬三千多口釀酒窖池仍然完好。讓人稱奇的600年“天益老號”酒坊,只震掉了一些瓦片,數十口老窖池完好無損,這也意味著,劍南春的“核心”並未受損。在劍南春救災自救的過程中,劍南春人極大地凝聚起壓不倒、摧不毀的民族精神,在震後僅僅26天就在天益老號等部份釀酒車間恢複了生產,成為四川省地震極重災區第一個通過自救恢複生產的大型企業。

劍南春人在奮起救災的日子裏,得到黨和政府以及來自四面八方同胞的無私援助,給了劍南春人極大的鼓舞和鞭策,促使劍南春人將災難作為新的輝煌的起點。經過劍南春人的艱苦努力,目前,企業正以40%以上的速度實現恢複性增長,“三大區域、四大工程”建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集物流、酒體設計、灌裝、成品發運為一體的新包裝中心一號工程已經建成;在企業的三區,年產1.5萬噸的優質基礎酒擴建工程和五糧粉碎中心年內將竣工投產,劍南春的生產能力將得到更大提升。

五、春回劍南

“春回劍南”,也就是當代劍南春發展情況的展示。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延續本土千年的酒文化、伴隨著曆史的腳步,酒鄉綿竹跨入了新中國建立以後的酒業發展時期。

1951年5月,“四川綿竹縣地方國營酒廠”正式成立。以城西區的數十家釀酒作坊所形成的地方傳統優勢企業開始了綿竹酒業複興的進程。

1958年綿竹酒廠在開展釀酒技術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對唐時的貢酒劍南燒春進行了挖掘和開發。經過長時期艱苦努力,在延續盛唐禦酒的傳統釀造技藝基礎上引入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開拓創新,終於釀造出高品質的好酒,並恢複其禦酒的名號——劍南春。終於釀造出了質量很好的產品,並將這個新品名定為劍南春;它既表明了綿竹的地域位置屬唐時的劍南道,又體現了當代名酒與曆史名酒銜接關系。其後,產品質量和銷售業績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正如萬物萌生的春天回到劍南。劍南春從此一步一個臺階,不斷發展壯大。

產品逐步遠銷日本、香港、澳門等地,並獲得專家的評語:“窖香濃鬱、綿柔淨爽、回味悠長。”在國內外市場上站穩了腳跟。1984年更名為“四川省劍南春酒廠”。

1996年,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劍南春人狠抓管理和科研,創造了“複式新工藝”、“名優酒微機勾兌調味系統”、“名酒精釀工藝”、“曲酒交替發酵工藝”等,獲得多項國家級、部省級科研成果。產品的市場知名度不斷提高。劍南春成為家喻戶曉的全國名酒。1999年初國家工商授予劍南春“中國馳名商標”。劍南春以過硬的質量蟬聯我國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中國名酒”榮譽稱號,並獲得國家、部省級金質獎多達60項,產品實現全優。劍南春以其良好的市場信譽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暢銷國內外。

跨入21世紀以來,劍南春集團公司在市場經濟的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求實創新,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和經營領域。使企業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DSC09098_副本.jpg

 中央展臺      戰國井圈的曆史重現  

 中央展臺區的圓形設計打破了四周矩形建築的格局,“領銜主演”的核心文物是戰國木井圈,此井圈風格簡約、古韻猶存,與酒文化主題相符,具有二千三百年曆史文化底蘊和綿竹地域特色。四周環

立的都是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在明清時期貯酒用的酒壇。它表明劍南春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一脈相承,並且不斷發揚光大。

DSC09073_副本.jpg

四個酒史景亭

1、  匠心獨具的劍南春生態景觀    

綿竹市南接成都平原,北依龍門山脈,地處北緯30-42度之間的冰川時代天然礦泉水分布範圍,它背靠九頂雪山,山頂冰天雪地,山

  腰雲蒸霞蔚,山下卻溫暖濕潤宜於釀酒,《綿竹縣志》早有記載:“唯西南—線泉脈可釀此酒,清而冽,別處則否。”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這就是孕育劍南春名酒的曆史搖籃。

2、如夢似幻的唐宮議酒

 “劍南燒春”是唐代劍南道(四川)名酒,有唐中書舍人李肇的《唐國史補》記載為證。而表明“劍南燒春”為唐代宮廷貢酒的史料,則見於《唐書·德宗本紀》。

   唐德宗(742-805)李適於大曆十四年八月(779年)即位。改元“建中”,德宗即位之初,對前朝許多弊政進行改革,下令禁止歲貢。

此雕塑即唐德宗朝議罷劍南貢生(燒)春酒的情景。這就是說,在大曆十四年以前,劍南道每年要向唐室宮廷進貢十斛春酒(即每年貢劍南燒春酒約1200斤)這就是劍南春曾是“唐時宮廷酒”的曆史證據。

 3、傳統燒坊的古藝傳承

綿竹釀酒業曆史悠久,傳統工藝精湛,產品質量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此處展示的內容為綿竹清代釀酒作坊的傳統釀造工藝流程:制曲、拌合、裝甑、攤涼、入窖、發酵、蒸餾等。

4、 韻味悠長的明清酒肆           

 明清時期,綿竹城西一帶,燒坊雲集。尤以朱、楊、白、趙四

家酒坊最為有名。據《綿竹縣志》記載,當時“綿竹大曲”又稱“清露大曲”也已遐邇聞名。遠銷到西南廣大地區。清著名詩人李

香吟詩雲:“山程水路貨爭呼,坐賈行商日夜圖,濟濟真如綿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因此綿竹獲得了“小成都”的美譽。該明清酒肆景亭按曆史原貌複原了清代綿竹商賈如雲、街市繁榮、酒坊經濟興盛的景況。 

DSC09105_副本.jpg

劍南老街

劍南老街是劍南春集團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劍南春酒坊遺址” 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益老號”酒坊為依托,按國家4A級標准規劃建設的劍南春酒文化街區,總長500米,完全按明清風格恢複建設。

以劍南老街為主軸,一邊貫穿起“劍南春酒坊遺址”、“天益老號”酒坊、明清古窖池群等劍南春白酒莊園的崇高與神秘;一邊貫穿起川酒會館、曆代酒肆、關帝廟、古戲臺、年畫坊等美酒文化、地方文化的親近與共賞。

在劍南老街,遊客可以親身體驗釀酒全過程,現場品嘗新出的美酒;在川酒會館遊客可以煮酒論英雄,縱論天下事;在曆代酒肆與古戲臺旁遊客可以“邊喝酒邊看川劇”,同時還可以感受綿竹年畫和年畫現場制作的獨特魅力。

在這裏你可以品讀一部最完備的中國白酒百科全書;領略中國頂級白酒的極致享受;在這裏你可以見識最地道的綿竹民俗風情;在這裏你也可以領略最純粹的東方神韻。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