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彩雲之南——新“南行記”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9-14

DSCF2813.JPG

【亞洲文旅網訊】雲南因雲嶺之南得名(雲嶺亦稱大雪山,主峰玉龍山海撥5596米),有著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是一個去了還想去的地方。它不僅是古老的南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還有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明代狀元楊慎(楊升庵)替主充軍的淒美民間傳說,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艾蕪三次南行,撰寫出《南行記》《南行記續篇》《南行新篇》不朽名篇,令人神往。

艾蕪原名湯道耕,成都市新都區人,與楊慎是同鄉。艾蕪當年不滿現狀,為反抗封建包辦婚姻,追求勞工神聖的理想,毅然輟學離家,作為流浪漢漂泊南行,嘔心瀝血創作的《南行記》是真正、成功的行走文學。他將墨水瓶懸在脖子上,一路走一路寫,終於寫出名震中外的長篇小說《南行記》,作為中國現代小說中,首創的、唯一一部流浪漢小說,也是一部“南遊記”,切切實實地書寫了人間煙火生活。

四百多年前,楊慎作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與皇帝較勁的諍臣,直言抗爭,得罪朝廷,被發配充軍到中國蠻瘴煙雨的西南邊陲雲南保山。楊慎在雲南呆了三十五年,與妻黃娥傳書言情,直到老死他鄉,才“葉落歸根”。楊慎博學多聞,著述達四百部,有文學、史學、哲學、天文、地理、金石、書畫、音樂、戲劇、宗教、民俗,作為邊陲播種文明的戍客,為西南邊陲地區文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不愧為偉大的文化哲人。

筆者作為老成都人,小的時候作過流浪兒,也是三次南行。第一次上世紀90年代初,老伯作為在中央黨校舉辦的首屆中國報紙副刊研討班班長,應邀參加由《雲南日報》承辦的中國報紙副刊研討會,由成都、昆明、大理遊歷至瑞麗,然後,第一次走出國門到緬甸;第二次偕夫人經昆明、大理,神遊麗江;這第三次將沿著文學巨匠艾蕪的《南行記》足跡,由川南入昭通、昆明、大理、保山、德宏,再南行走緬甸。

雲南是一個旅遊的絕佳勝地,昆明的滇池、大觀樓、香格里拉、怒江大峽谷、麗江玉龍雪山、大理古城、蒼山洱海、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瑞麗邊貿,其獨有的多民族文化風格,亞熱帶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秀麗山川,人文遺產,讓人流連忘返。再南行,還可以通過瑞麗姐告邊貿口岸,去緬甸木姐、南坎領略感受異國的民俗風情。

值暑假期間,家人提議自駕車出行,三代“八老”一至贊同去雲南,於是,一輛微型小巴馳往彩雲之南,八千裏路雲和月,成為現實。

走上紅土高原

7月末,清晨,一行人從成都諸葛亮當年修築的九裏堤出發,上成雅高速,經樂山、宜賓,穿越美麗富饒的川西埧子、四川盆地、川南,一路順暢,進入雲南水富,中午時分至昭通,終於見到了蔚為壯觀的雲南紅土高原。

歷史上的雲南始終被稱為紅土高原,這是由於其境內廣布紅土而得名。這片紅土地世世代代養育了中國民族最多的雲南各族兒女,雲南東川的紅土地被專家認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約熱內盧外最有氣勢的紅土地,其景象比巴西紅土地更為壯美。翻山越嶺,沿途觀賞層層疊疊的梯田,火紅的土地上,稻穀飄香,三色梅斑斕炫目,鮮豔濃烈的色塊,一直鋪向高原、天邊的盡頭,讓人賞心悅目。

昭通位於雲南東北部,戰國時雲南東北部為滇國,雲南因此得名“滇”。昭通地處著名的烏蒙山區,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此地,偉人毛澤東詠歎出“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雄偉詩篇,讓人振奮。

昭通漢時置朱提縣,唐初置安上縣,清置恩安縣,1913年改為昭通縣,曾是古蜀杜宇王的故鄉。

時值中午,進入昭通市區懷古,確令人失望,城區雖有不少新建築,然衛生狀況堪憂,餐館更是讓人望而生畏,無奈匆匆填飽肚皮,驅車而去會澤。

棄昭通而得會澤,實為聰明之舉。

小小古城會澤位於金沙江東岸以禮河畔,舊城與現代相融,諾大的錢幣廣場,天橋從錢幣中心的方孔穿過,讓遊人鑽進錢眼,實為難得的市場經濟創意。會澤有世界上最重的古銅錢,為明代嘉靖年間鑄造,重達41.47公斤,直徑為58釐米,具有較高的保存和研究價值。碧水幽幽的毛家灣水庫滋潤了整個古城,會澤古城的會館文化享譽滇東,其會館寺廟祠堂遺址多達108座,讓人眼花潦亂,目不暇應。

入夜那繁華都市的情景,又使人驚訝,仿佛又回到內地的大都市。

會澤的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的高原草甸,水草茂盛,環境優美和會澤大地縫的幽谷、棧道、一線天,作為新開發的喀斯特地貌自然保護區,值得一遊。

小巴車離開高速公路,進入彎彎曲曲的公路,路況太差,僅管身為校長的老爸親自掌方向盤,全神貫往,小心翼翼,然不佇的顛簸,任讓坐後排的老媽、老姐、老妹,叫苦不己,“唉喲”之聲不絕於耳。好在紅土高原丹霞地貌,鮮豔奪目,風光秀美,加之雲南高原氣候宜人,緩解了路況的不足。近傍晚,汽車終於又駛上了高速公路,距昆明不遠了。

晚8時許,離昆明收費站3公里處,小巴車“嘎!”的一聲刹住了。“怎麼回事?”“前方堵車了。”這一佇就是2個小時,運氣太差了。幾年前,筆者來昆明離開時,昆明二環路高架橋搶修,短短3公里,也佇了2個小時,這昆明進城交通口岸為何如此不暢?臨時的突然佇車,急壞了車上的“八老”,更急壞了在昆明居住數十載的二爸一家子。原準備為我們接風,隆重招待的豐盛晚餐涼了!

路好不容易通了,是車禍,一輛滿載的貨車側翻,壓扁了一輛小汽車,擋了高速路面。“阿彌陀福!”

晚11時,到達目的地雲南省級機關宿舍,已過八旬的二爸夫婦早己回家了,留下老大夫婦,在寬大漂亮的中式客廳,熱情款待來自家鄉的親友。明日還要去澄江,晚12時眾人安寢。出生武術世家的筆者和夫人(曾獲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冠軍)卻無睡意,為健康與習武多年的老大在寬大的客廳切磋習練太極,年過五旬的老大雖在雲南省電信系統任處長,卻又是雲南武林高手,曾獲香港國際武術大會通背拳、太極拳金獎,身手非凡。於是“三老”切磋武藝至深夜,言猶未盡。

DSCF2573.JPG

澄江撫仙湖蕩舟

也許是日行920公里的旅途勞累,第二天一行人睡了懶覺,上午10時才啟程去澄江。昆明最有名的水面是滇池,是雲南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有高原明珠的美譽,因去過多次,這次決定去澄江。澄江位於雲南中部,距昆明1小時車程。澄江縣南有中國第二深湖--澄江“撫仙湖”,又稱“澄江海”。這裏生態環境優異,山清水秀,湖面開闊平靜,是新開發的度假旅遊區,不收門票。沿湖設有各式遊船,花50元租了一條4人腳踏驅動的遊船,穿上澄色的救生衣,八老雀躍登舟,齊心合力,馳向湖心。

撫仙湖,晴空萬里,碧波蕩漾,波濤湧處白浪如銀鏈滾動,浪靜時則湖面一片澄清。湖面遊船稀少,偌大的湖面僅有幾條小舟,開闊極了,一行人頓時忘卻了旅途的疲憊,沉醉這山清水秀之間。老媽、老姨、老姐三個仙姑,競展丰姿留下倩影,盡情享受這山高水綠的寧靜。此刻,人的心靈被撫仙湖的靜穆淨化了,握著相機的筆者,頓悟,這不正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忘憂湖”嗎?

遊撫仙湖也有遺憾,專門在成都網購的泳衣,因行程匆匆忘在昆明親戚家,暢遊撫仙湖的計畫泡湯了。好在返程另有收穫,馳名中外的進貢珍品,雲南特產美食“仙湖牌澄江紅棗藕粉”撞上了老仙姑們的錢包,各取所需,採購了幾大包。

晚上二爸一家再次設宴盛情款待,一醉方休。

酒過三巡,筆者告辭另有所約,去“香榭裏咖啡屋”約會久違的幾個老同學。特別是在昆明生活、工作數十年的雲南老年網路大學校長周孜仁,孜仁與筆者從成都解放初即開始在成都商業場小學同班,列五中學同校,又同喜繪畫、文學,相交近70年,難得的摯友知己。孜仁人生充滿傳奇,文革初在重慶大學作紅衛兵戰報主編,曾被時任中央文革小組成員陶鑄召見,其撰寫評論“8.15,必勝”,被送至中南海最高當局,毛澤東閱後點名批評。爾後便像歷史上明朝的楊升庵一樣,發配滇南保山。誰想命運突變,孜仁意外入伍,3個月後升任昆明軍區政委譚甫仁將軍秘書,譚將軍意外去世,又改任新任省委書記周興的秘書。改革開放後,被任命為著名的賽格科技集團自動化公司總經理,去深圳特區下海、經商,爾後返回雲南從文,任雲南老年網路大學校長、雲南遠程教育培訓中心主任,現為雲南才子、著名作家,其獲獎代表作品短篇小說《自動線的夢》《三重奏》和長篇小說《流浪特區》《省委書記秘書自述》等聲譽海內外。

正像他五十多年前來信言: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DSCF2582.JPG

信步“彝人古鎮”

走高速公路去大理古城,途經金沙江支流龍川江上游的楚雄。楚雄漢時屬益州(成都),滇緬公路橫貫,是彝、漢等多民族聚居區。遊新建的“彝人古鎮”, 仿古的彝人古建築群落,店鋪林立,民族服飾,工藝用品,玲琅滿目,小橋流水,楊柳輕揚,好個古樸的彝人街市,古風驛站,遊人如織。正街上有“土司府”衙門,門聯:

文明久匯三江生民無異豈可分漢制彝制,

教化早歸一統得保境有責不論流官土官。

土司府堂上,紅布包官印,“錦節安邊”高懸,兩旁兵器陳列,威風凜然。

信步彝人部落村,迎面土主廟,土主手握劍,持三尖叉居中,兩旁“田公、地母”。觀賞彝王雕塑群:彝王阿普篤慕,包頭布,披察爾瓦,飽經滄桑,是滇、川、黔、桂彝族共認的始祖,其名字意為“頂天立地的漢子”。他有六個兒子,“六祖分支”, 六子擁彝王渾然一體,堅不可摧。對彝族在西南地區的發展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佇立雕塑像前,讓人肅然起敬。

彝族村落,民風樸實。石山上雄鷹展翅,木欄橋,茅草屋,垂柳下水車射獵,呈現農耕文化。長青藤、圖騰長廊下,眾多彝族青年男女,手彈月琴吟唱,悠揚的彝族歌聲在村落回蕩:

人說馬纓花最美麗,

人說蕎子烤酒最香甜,

彈起悅耳的月琴,

讚美那領頭的大雁,

飛得高,看得遠……

歌聲讓人仿佛回到古老彝寨,讓人領略彝家古樸的民俗風情。彝族村落水池中,荷花盛開,豔麗襲人。荷花爭豔出於池,水底濁泥更護花,不正是彝族同胞純樸真誠的心靈寫照嗎?

茶馬古道上,又一組群雕。一隊彝族馬幫,在山間坡地休憩,盡現彝族同胞的民風民俗。

趕路:

頭上追著辣太陽,

岩邊長著馬蹄香,

挨近黃昏奔馬店,

鹽水燙腳喝米湯。

推坡:

頭頂紅彩飄灑灑,

趕馬先趕帶頭馬,

路爛坡滑鹽已重,

風裹雨裹推一把。

古樸的彝人古鎮,讓人迷戀,依依不捨,在這南方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上尋幽,留下一個個倩影,回頭再回頭。

DSCF2650.JPG

大理“風花雪月”

如果說要用什麼文字來形容文獻名幫大理,“風花雪月”四字再恰當不過了。“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就是大理古城千百年來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尚未到大理古城,沿途蒼翠的高山坡上己立有許多風力發電的大型風車,增添了一道新的風景線。“下關風”已造福於當代。

提到大理,人們總會想起蒼山洱海、蝴蝶泉,以及五朵金花,還有如畫的田園風光,洱海畔的漁家情調……綺麗的自然風光是大理豐富的旅遊資源。

自遠古以來,大理一直是滇池文明的中心,在新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的活動,她不僅是茶馬古道的重地,也是雲南設治最早的地區,西元前2世紀,漢武帝在這星設置了葉榆縣。唐代的南詔,宋代的大理國,都在這裏建都,先後長達500餘年,使大理一度曾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清康熙年間雲南提督深感大理的人文興盛,向清王朝申請了“文獻名幫”的匾額,保存至今。

穿過文獻樓進入大理古城,保存完整的白族民居,古色古香,縱橫交錯的石板路,分散的寺廟、書院和教堂---眾多元素彙集成這座歷史悠久,兼收並蓄,而又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瑰麗古城。從蒼山引入清冽的泉水,穿街繞巷,來到每戶人家。“家家流水聲,戶戶養花忙”的和諧美景,放眼望去,三角梅伸出牆外,香氣彌漫,伴著泉水叮咚,叫人怎麼不沉醉這花海之鄉。

多次來大理古城,八老一行輕車熟路,穿小街來到玉洱路白族民居“青石居”客棧。青瓦披頂的房屋,三坊一照壁,四合天井小庭院,幽靜典雅。住進乾淨清潔的客房,小樓廊、紅燈籠,相映成趣。忘卻旅途的疲憊,八老興奮的在樓廊以照壁為背景合影,那份開心、爽朗和笑意是按耐不住的,“再閃一張!”,老娘乾脆將藏起來的酒瓶遞到已“醉了”的老頭嘴上,“再飲一口!”這闔家歡蓋帽了。

順著棋盤式的街巷,曾在雲南生活過的老姨裹著花頭巾,著紅燈籠褲、民族花鞋,蹭在石梯上,坐在土牆、木門的老屋前懷舊,思索那遠古的白族民風民俗,神態專注、優雅,好似一幅寫真的油畫;身為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老媽著一身民族裝也來作秀,依在門框上,何像剛走出木樓的白族女子,那甜甜的笑意,爽呆了。

門樓有石刻:

舊本色人說根心話幹近情事。

橫額:

歸至如賓

門聯:

燕語鶯歌時清年瑞,

居安客好近悅遠來。

套上了孔夫子的話語:“遠者來,近者悅”,有些詩意了。

入季羨林題字的“玉洱園”,小巧玲籠,如是: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樓臺先得月。

大理確是賞月的絕佳之地。

玉華樓、洋人街,遊人如潮。

正是:

大理好風光,

全民共分享。

入夜,“唐朝酒吧”“櫻花屋”等酒肆,彙聚四面八方的神州食客,用啤酒瓶吹喇叭,笑語歡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語言,交響成一個樂章。沿街而坐的帥哥抬頭望明月,靚女們欲伸手摘星星,好一個極樂世界。

老姨、老媽、老姐、老妹四個仙姑確不湊這個熱鬧,專選避靜街巷,尋紮染、淘珠寶,品味雲南特色小吃:餌塊、米線、烤魚,大飽口福;老伯、老爸則陪老頭在四川人開的“一品川味”啖回鍋肉、麻婆豆腐,喝梅子酒思鄉。

大理城外,蝴蝶泉最負盛名。小小一方水池雖無法呈現《徐霞客遊記》當年所見的絢爛蝶舞,但卻承載了大理文化的靈魂。

30年前,老伯第一次遊洱海,好客的《雲南日報》副刊同行,租船遍遊洱海。參與白族婚禮,喝七杯茶,登蒼山覽洱海全貌,觀崇聖寺三塔,傳遞著濃濃的歷史滄桑感,散發出震撼人心的神奇魅力,記憶猶新。今昔,漫步洱海畔,深感景美、水美,人更美。

洱海畔的蒼山又名點蒼山,因山色蒼翠而得名,山景以雪、雲、溪著稱。蒼山由19座海撥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峰頂上終年積雪,銀裝素裹,景色壯麗。“蒼山雪”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

DSCF2943.JPG

站在大理古城,洱海邊,抬頭遠望,高高山上,雲層中投射出一縷縷陽光,灑在蒼山山頂的皚皚白雪之上,照射出洱海的萬畝粼粼波光,在明暗的變幻中,增添了神秘莫測的氣息。

蒼洱大觀,正是:

望望十九峰前,蒙顛段蹶,依舊河山,最難忘鄭回殘碑,阿南烈炬,狀元寫韻,侍禦遊蹤,世變幾興亡,往事都隨流水去;

遙遙百二裏內,關鎖塔標,無邊風月,況更有蒼山積雪,洱海奔濤,玉帶晴雲,金棱煙雨,樓高一跳覽,此身疑在畫圖中。

難忘高黎貢山

穿越奔流不息的瀾滄江,入保山,進入怒江大峽谷的高黎貢山。

怒江大峽谷的兩岸山嶺海潑均在3000米以上,因落差大,水急浪高,十分壯觀。兩岸多危崖,又有“水無不怒石,山有俗飛峰”之稱。怒江每年平均以1.6倍於黃河的水量像駿馬般奔騰向南,撞擊出一條山高、穀深、奇峰峻嶺的東方大峽谷。怒江一瀉千里,宛如一條玉帶,洶湧澎湃,奔流直下。

說起雲南,人們常常會用:“一山分四季,十裏不同天”來形容氣候的立體分佈,其實,這句話最初指的就是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這條跨越了五個緯度帶,巨龍一般的橫斷山脈,是地球上現今唯一存有大片由濕潤熱帶森林到溫帶森林過渡地區,是世界上極其珍貴也極其稀有的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的地區。高黎貢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被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列為A級(全球最重要)自然保護區。這個世界“動物王國”有孟加拉虎、羚羊、白眉長臂猿、白尾梢虹雉、小熊貓等獸類154種,鳥類419種,兩棲動物21種,爬行型類動物56種,魚類49種,昆蟲1690種。“植物王國”樂園有高等植物4600多種,是“雲南八大名花”:山茶、木蘭、蘭花、龍膽、報春、綠絨蒿、百合、杜鵑的故鄉。老伯當年曾在農林科研單位供職20年,在峨眉山、龍門山脈作過生物群種的調查和獼猴桃野生資源調查,對這絕妙的動植王國自然情有獨鐘。

然而,這極其珍貴的多樣性物種,“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八老一行確無法深入觀賞,因為---在大峽谷側的高黎貢山上行走,山路彎彎,懸岩絕壁,又下雨了,路打滑,路難行。偏偏此時,老姨、老妹,突發急症,因在大理貪嘴,多吃了餌塊、燒烤,加之她倆本身脾胃虛弱,病情嚴重,一個高燒嘔吐,一個胃疼腹瀉。汽車走走佇佇,老姨己虛脫,甚至言:“我快不行了”。在這人煙稀少的高山之山,上不沾天,下不著地,離最近的騰沖縣醫院,尚有100多公里的山路。真是求醫無門,急刹人也。無賴,只有堅持挺住,又經過2個多小時折騰、趕路,晚8時,汽車終於馳進騰沖縣醫院。

急診室就醫,兩位均是急性腸胃炎,於是打針、輸液、吃藥,又折騰幾個小時,病情才慢慢緩活,病人也慢慢安定下來,一行人長長籲了一口氣,算是有驚無險。

八老未進入熱帶雨林深處去親身體念,終歸是一個遺憾!

難忘的高黎貢山之行……

茶馬古道的餘香——和順

清晨,雨漸漸佇了,兩個病號也好轉了,於是決定按計畫去騰沖和順古鎮。

行程不到半個小時,汽車馳入和順古鎮。八老眼晴一亮,昨天的陰雲一掃而光。古老的石牌坊、雙虹橋,涓涓細流,荷花綻放,好美的和順古鎮啊!

在這遙遠的西南邊陲,在這火山和熱海之間,居然還隱藏著一個如詩如畫的和諧小鎮---六百年的和順僑鄉。作為中國第一魅力名鎮和順,名稱源於“雲湧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以華僑出國歷史長、僑屬多,而成為著名的僑鄉。

DSCF2966.JPG

茶馬古道,叮噹鈴聲,別樣的景色,讓人迷戀。汽車在紅土高原上穿行,看久了人都有審美疲勞。突然呈現在面前的是:沒有頂峰,覆著翠綠像小丘樣的火山,流水越過碧綠的田野,遠遠看到古鎮,坐南朝北排在小山坡上,高低有致的房屋,充滿了祥和的生活氣息,漫步於此,別有情趣。仿佛又到了江南水鄉“江南憶,更憶是杭州”,小橋流水,碧水迥繞,一排排執著的石屋,用高黎貢山上最堅硬的石頭建造,赭黑色的石板路與柔弱的涓涓流水相應,別有一番韻味。

雙虹橋石牌坊上篆刻著“和諧安寧”“文瀾壯闊”“冰清玉潔”“文人啟佑”的字樣,讓人銘記。坐在“雨州亭”暇想連綿:

亭中閑坐,談農聊商,仁裏和順,俗美風淳,土美民良。

欄外遠望,綠柳飛燕,紅蓮青牛,鳳山白鷺,景美如畫。

拱橋牌坊“和聲嗚盛”,正是:

半亭晚月,一彎碧水,近看神龜,左抱黑龍,右旋高崗,嵐幹日壽,燕語和順,德稱古鎮。

千尋古街,萬仞瑞麗,受儒學南,承文采北,經邊部化,被仁裏風,言銳志勇,行濟大同。

野鴨湖畔,荷池垂釣,白鷺點水,野鴨戲水,江山如此多嬌。

晚上客居“月明軒”客棧,小巧玲瓏的四合院,幽雅古樸。透過木窗,遠眺火山,窗前荷塘月色。

正是:

舉手推出窗前月,

迎面撲來蓮子香。

和順的月夜好靜,這裏正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不油人想起家鄉四川邛崍“白鶴山”魏了翁的讀書臺。而整個和順就是一個大的讀書臺,信步近鄰的“和順圖書館”,讓人驚訝!這個中外聞名的中國鄉鎮創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圖書館,此刻讀書人已稀少,沿石梯而上,門額上懸有“五四”文化運動先驅、著名學者胡適親筆的題字“和順圖書館”,藏書樓有原北大、北師大老校長李石曾的題字“文化三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錢偉長題詞:“騰越文化先聲”。著名作家艾蕪題詞:

“到過外國的人總是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正是:

一樓經典常開卷,萬裏雲山畫入懷;

書自雲邊通幫闊,報來海外起群黎。

文明的色彩,在這遠離腹地的邊陲之鄉,熠熠生輝。

文昌宮就在隔壁,題有門聯:

高必自卑合德智體而並育,

小能見大通天地人者為儒。

漓漓細雨飄撒在赭黑色的石路上,獨看河邊楊柳輕揚,岸邊芳草萋萋。碧波蕩漾的池塘,含苞的荷花在雨中格外嫵媚動人,徐徐的微風送來荷香。此情,此景,老伯輕舒猿臂,打一套太極拳,心情明淨極了,愜意得飄飄然,不知所以,此地,是否就是人們理想的人居天堂?

龍潭池畔的“艾恩奇故居紀念館”,和順河邊的“抗戰遠征軍紀念館”供遊人緬懷哲學和抗戰歷史的風雨歲月。

和順的夜色迷人,寧靜。然而,河邊珠寶一條街一排排紅燈籠高掛,遊人不絕。老娘、老姨、老媽、老姐沉緬於此,盡情選購,稱心如意的“黃龍玉”小飾品,黃錚錚、晶瑩剔透的精美掛件,讓仙姑們選花了眼,錢包淘空了,還歡天喜地,樂此不彼。

騰沖熱海探密

去騰沖熱海,沿途欣賞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盈江風光,騰沖的特點是火山和地熱景色,騰沖是火山地熱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騰沖地熱是騰沖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騰沖是我國三大地熱區之一,位於騰沖縣西南約20公里處的熱海風景區內。高溫熱泉與新生代火山同處一地,為全國第一,有97座火山,124處溫熱泉群,到處可見各樣的汽泉、溫泉,有澡塘河瀑布、蛤蟆嘴噴泉、獅子頭、美女地、大滾鍋等。

DSCF3068(1).JPG

“大滾鍋”位於翠綠披被的山群、熱氣騰騰的山谷間,“大滾鍋”直徑6.12米,水深1.5米,內有3個噴水孔,鍋底水溫高達102度。來自各地的遊人在小滾鍋裏煮雞蛋,品嘗一下,這種地熱水煮出來的蛋還特別香。

奇特的“懷胎井”,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水溫88度,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及水氫,對調節人體內分泌有顯著效果。老伯嘗了一口,水還真香,不知男兒是否也能懷胎?

“鼓嗚泉”典型的沸噴泉,沸水發出“咚咚”之擊鼓聲,從裂縫的岩石中噴出。

“珍珠泉”由眾多噴汽孔形成的凝結水坑,噴射出像珍珠似的泉水,蔚為壯觀。

騰沖的火山與地熱相伴而生,有數處溫泉沸泉群,在這裏遊人可以暢遊“天然氧吧”,親身體驗“泡金湯”的快感。八老一行馳車數公里,在地熱公園側一“黃瓜菁”溫泉,一人花20元實現了SPA健康旅遊新概念。“黃瓜菁”的裸體溫泉澡,水溫太高,燙得人受不了,毛巾、拖鞋需自備。普通男浴室約20平方米,浴池不到10平方米,僅能容下數人。泡澡設施簡陋,不到半小時就拜拜了。好在沐浴之後,渾身爽快,也算不虛此行。

邊貿重鎮“瑞麗”

入德宏州境內,景色煥然一新。龍川江涓涓溪流匯成開闊的江面,成片的甘蔗林織成濃密的青紗帳,寬大的芭蕉葉間綴著沉甸甸的芭蕉,三五成片的竹林與闊葉樹相映成趣,一派典型的亞熱帶南國風光。瑞麗市隸屬德宏,與緬甸相毗鄰,地處瑞麗江畔,因江得名,含吉祥美麗之意。

30年前承蒙《雲南日報》美意,首次到瑞麗,從姐告口岸過瑞麗江出國,感受了緬甸木姐、南坎的異國風情,記憶猶新。而今瑞麗面貌全非,認不出來了,完全是一個現代化的新興城市。那時的中緬貿易一條街,像個趕節的集市,簡易的棚架攤位排列兩旁,和成都當年的青年路一樣,人流湧動,熱鬧非凡,只是經營的商品不一樣。

一別30年,依然留戀當年原生態的瑞麗江和傣家寨的民族風情。

瑞麗江是滇西一條重要河流,屬伊洛底瓦江水系。上游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西岸高山聳立,常綠闊葉林、針葉林茂密;中下游江面寬闊,野鴨、白鷺群起群落,中緬兩國船支往來穿梭,江畔傣家晚穀,頗富詩情畫意。

八老一行車佇瑞麗方園賓館,一打聽居然沒有了床位,看不出來這裏旅遊還這麼火。出賓館大門,一小車下來一人和我們打招呼,是八達旅行社的任先生。早在我們行進於盈江芒漳,獨木成林的農貿集市小憩時,他主動來搭訕,去瑞麗可找“八達旅行社”遊緬甸。沒有想到他居然一直跟著我們,我們有些愕然與警覺。他講可幫聯繫住處,去了兩家不滿意,再回“方園賓館”,他去服務台一講,居然又有了房間,還可打折。看來他們是串通好了的,好在方園條件尚可,老姨曾在此住過,於是訂下來,並與八達旅行社談妥,明日隨他們旅行社去緬甸,先交200元訂金,明日返回再交全款,任先生爽快同意了。時間尚早,決定去“一寨兩國”遊玩。

“一寨兩國”位於瑞麗南11公里處,中緬兩國的71號界樁立於此。一人花20元門票進入風景區,國境線將整個村寨一分為二,中國一側叫“銀井”,緬方一側稱“芒秀”,形成了“一個寨子分屬兩個國家”的獨特景觀。寨中的國境線以竹籬、村道、水溝、土埂為界,兩國人民共飲一井水,同走一條路,同趕一個街,通婚互訪,民族同宗,習俗相同。

聞名的“緬甸的母雞到中國來下蛋,中國的瓜藤爬到緬甸去結果”,特別景觀就在這裏。觀生態、訪民居,欣賞一歌舞兩國的民族舞表演,71號界樁留影。興至勃勃的老媽、老妹倆娘母,蕩著“秋千”,希望能蕩到緬甸去。

離晚餐還有一段時間,先賭為快,離開“一寨兩國”,汽車直達姐告邊貿口岸。參觀國門,不知道是不是因緬甸是佛教國家,我們的姐告口岸國門大牌樓也弄得象寺廟金碧輝煌。遊中緬一條街、免稅店,在“天涯地角”留影。

姐告是傣語,意為“舊城”,為雲南最大的邊貿口岸,對面就是緬甸的木姐市。姐告與30年前完全不一樣,“舊城”己變新城,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特別是“免稅店”的擋次、裝修、買賣,幾乎和成都的高擋百貨店“仁和春天”一模一樣,有些失望,原來的原生態、集市印象,蕩然無成。當然,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無可非議。

晚上逛瑞麗華豐市場,市場面積很大,經營品種繁多,服裝、珠寶、生活用品一應俱全,特別是美食廣場,非常大,飲食種類五花八門,食客也很多,坐無虛席。八老在泰國人開的飲食店用餐,烤魚、炒田螺配泰國啤酒、鮮榨果汁,風味獨特,鮮美可口。不喜吃烤魚的老伯,品嘗之後,也讚不絕口:“香,真香!”泰國人也喜辣,對了四川人的胃口。

緬甸邊境一日遊

DSCF3182.JPG

清晨7時半,八達旅行社的導遊就帶我們出發,說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出境。沒有走國門安檢,汽車來到姐告邊境一綠色圍牆處,有一個不引人注意的缺口,無人守衛。導遊講從這裏去緬甸,我們一行與其他國內旅客都呆住了,這樣行嗎?導遊不斷的解釋:“我們一直這樣,安全的”。此刻,參加八達旅行社出國遊的中國遊人都在猶豫,老伯的腦海裏出現昨日,在姐告口岸“天涯地角”邊境不到一百米處,三個緬甸青年公然翻過邊境鐵欄牆,若無旁人的走進了中緬一條街,沒有人過問。中緬邊境就這樣?

此時,眾多遊人己通過這個缺口進入緬甸,事已如此,只好從眾了。順邊境鐵欄牆小道行10米遠,邊境小河溝上有一便橋,過橋進入緬甸人家後門,出大門己是緬甸木姐的公路了。隨導遊走數十米,到了緬甸黃金珠寶旅遊公司,這裏已有掛雲南車牌的汽車若干和眾多遊客,有的還在大餐廳用早餐。中國導遊講,現在起由緬方導遊帶你們遊木姐、南坎,中午在此用餐,看人妖表演,我在這裏等候,下午帶遊人回國。此時,我們一行人才稍稍放下心來,幾分鐘前心還是懸著的,“回不去中國怎麼辦?”一直在困繞著我們。看來這中緬邊境雙方早就串通了,同發旅遊財。本來出國遊就是想散散心,放鬆心扉,不想反爾更揪心了。是福是禍不可而知?

站在緬甸國土,不過幾分鐘,舉目四望,己感受到中緬兩國的差異。木姐的城鎮,有點像文革前中國的小城鎮,貧富差距十分明顯。我們上了4號旅行車,“這也是旅遊車?”,與國內帶空調的高擋旅遊中巴相比,真是一個天上地下。日本進口的二手車,破爛不堪,司機臺連車門也沒有,駕駛員從窗口爬進來,汽車沒有前擋風玻璃,這樣的“老爺車”破車早就該進博物館了,而現在確坐滿從中國來的幾十號遊客。

汽車發動了,速度超快,像坐蹦蹦車,順著坑坑窪窪的著名滇緬土公路馳向木姐寺廟。緬甸是佛教國,全民信佛,無論多麼偏避的城市或鄉村都有寺廟。儘管緬甸人的房屋很破舊,木板房、茅草屋處處可見。但他們的寺廟確修建得金碧輝煌,緬甸人信奉的是小乘佛教。這裏的男人一生要當三次和尚,小時候一次,中年一次,老年一次,不然沒有社會地位。緬甸公民分4級,一等是和尚,二等是男人,三等是尼姑,四等是女人。

遊人尊照當地習俗脫鞋進入寺廟,並虔誠的拜起佛來。接著逛木姐市區,像文革前的中國小城鎮一樣,木姐也有許多做商品買賣的店鋪,經營大多來自中國的商品。一群緬甸小孩圍著遊人行乞,給了錢,還繼續伸手,讓人生厭。

緬甸街上的女人臉上都塗著黃色的粉末,這黃色粉末可是緬甸一寶,叫特納卡,由一種樹枝研磨出來的純天然美容產品,能起到很好防曬作用。沒有塗特納卡的緬甸男人,在強烈的陽光下都曬得黑黝黝的。

中午回到緬甸黃金珠寶旅遊公司用餐,諾大的餐廳有幾百中國遊人,看來這裏的旅遊業經營得不錯,生意火紅。人妖表演八老沒興趣,於是換乘5號車去南坎。這次運氣不錯,是黃金珠寶旅遊公司新購的高擋空調車,緬甸太熱了,這下終於可感受到一絲絲涼意了。

空調車沿著滇緬公路過畹町橋,橋邊有持槍的緬甸邊防軍守衛。順著這條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將軍艾森豪修建的重要滇緬公路行走。遊人可想像二戰期間,國際反法西斯陣營援助中國遠征軍的戰略物質,就是通過這條土路運輸,畹町也成了中英美三國盟軍的大本營,那時的畹町硝煙密熳,可不像今天這樣,田園風光,一派祥和寧靜。

DSCF3335.JPG

南坎的寺廟更為壯觀,彩塑的佛像群、大型臥佛,金碧輝煌的寶塔,隱於闊葉樹林間佛像故事群雕,蔚為壯麗感人。

下午4時,遊興未盡的中國遊客順利回到木姐緬甸黃金珠寶旅遊公司,向中國導遊補交了一日遊的全款,再從讓人心虛的“綠色通道”返回中國姐告,終於又踏在了祖國的土地上,有了回家的感覺,遊人們的心才算完全放下來。

“綠色通道”應為低碳、安全,老伯作為資深媒體人呼籲有關部門,加強整頓和規範邊境與旅遊業的管理,保障中國遊人的安全,守好國門。

餘音繚繞

不用再翻越那雲霧環繞的高黎貢山,高速公路直達大理。依戀大理的四個仙姑再次盡情淘寶,價廉物美的紮染燈籠褲都採購了幾條,連從不為商品誘惑年過七旬的老頭,也在老伯的陪同下,為他名下的仙姑們買了幾條紅豆手鏈,“紅豆生南國”,親情感人。晚間時分順利返回昆明。

第二天上午,七老上昆明市區逛街、觀景、購物,不亦樂乎。昆明是一座有著浪漫情懷的城市,鮮花常年不斷,草木四季長青,頭上籠著“春城”“東方日內瓦”的耀眼光環,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天候旅遊城市。這裏不僅有天下第一奇觀---“路南石林”,有“阿詩瑪”的美麗動人的傳說,還有撒尼族人多彩的民族風情,大觀樓的長聯吊足了文人墨客的味口,而中國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成群的海鷗在湖面翱翔,有著高原明珠之美譽,湖畔國歌作曲者聶耳塑像任人瞻仰。當然,還有雲南特產:雲南火腿、普洱茶、鮮花餅、過橋米線,讓人嘴饞。

筆者則一人去昆明理工學院了卻多年的心願,拜會成都列五中學的老校友車仲英教授夫婦。車仲英教授是革命先烈車耀先烈士(成都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人、《大聲》週刊社長)的長子,當年筆者父親何鏡波與車耀先為友,在成都少城公園射德會和臥龍橋川北會館“新社會”共商抗戰大計,友誼長存。抗戰期間車耀先曾在成都列五中學任教,列五中學為“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巴蜀辛亥革命元勳張培爵(列五)烈士創辦,教育家葉聖陶、厚黑學鼻祖李宗吾、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文幼章均在該校任教,成都列五中學為巴蜀名校。筆者與車教授通信、通電多年,從未謀面,相互敬仰,今日了卻宿願,交談甚歡。筆者也向車敎授贈送自已撰寫的作品長篇小說《影子的誘惑》(省市作協聯合召開作品研討會),彩色圖文遊記《行走歐洲》(全世界數十個國家電子書刊出)和作編委並撰寫其中“生活卷”的國家重點圖書《新世紀老年百科全書》,只是時間太短了,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只好合影留念,互祝健康。

中午離開昆明返程,夜宿古城會澤,第二天平安回到闊別半月的成都。

山水有情,心中有根。後輩學前輩徐霞客、艾蕪,行萬裏路,將功業建於山水之間,不亦樂乎!

彩雲之南,八千裏路雲和月,八老行走,已此為銘記。

借用文壇巨匠艾蕪的座右銘擱筆:

人應像一條河一樣,流著、流著,不住地向前流著;像河一樣,歌著、唱著,歡樂著,勇敢地走在這條坎坷不平,充滿荊棘的路上。

本文作者何定鏞簡介

何定鏞,筆名亦兮,成都人,成都商報原副總編輯、調研員,中央黨校首屆全國報紙副刊編輯研討會結業,2004年退休定居溫江。現為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原秘書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紙副利研究會會員、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監事長、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員、成都市微型小說學會顧問、溫江區作家協會顧問、溫江書院副院長、溫江人物(1949-2016)、溫江區文藝名家、溫江區政協文史研究員。

曾經為生活科學報副總編輯、《科普創作與研究》執行主編、中國美容時尚報總監、四川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課題戰略研討組專家、四川省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四川省記者文學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報紙副刊研究會常務理事、成都市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成都市作家協會理事。

曾榮獲:四川省九十年代優秀科普作家、四川省五十年來產生的五十位優秀科普作家、四川省資深科普作家、21世紀前十年四川省優秀科普作家並獲金質獎章、四川省科協先進學會工作者、先進個人,主要作品:《初撩霧紗》《影子的誘惑》《行走歐洲》《智慧者的光芒》《科學育兒手冊》《巴蜀武林英豪》《成都文化人散記》等 300多萬字,有若干作品獲全國、部、省市獎,獲全國首屆“書香之家”、四川省“書香文明最美家庭”、成都市“最美家庭”榮譽稱號。

文圖/何定鏞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