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孫友軍 “佛竹”搖出春夏秋冬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8-16

魯班,在一片馬齒莧上發明了鋸。孫友軍,從一片竹葉上悟出了佛。

嘉陵江,嘩嘩地流。轉過三臺到南充,淌過南充入重慶,插進長江一起面向大海。

面向大海,春暖花開。

花兒開,竹兒也開。

孫友軍,呼呼地畫。竹,這個修了千年萬年的魅力蛇身仙女,被這魯班鎮的後人用畫筆的刀,抵在了七寸。

他以佛的魅力升華了竹。在他的濃墨下,竹葉為佛字,竹莖為佛身,竹魂為佛心,其畫獨樹一幟,漸之揚名中外。

嘉陵江,被他擰起來,赤橙黃綠青藍紫,舞在江湖皓空。

有他佛竹,真得安好。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34.jpg

孫友軍——與竹為伍,其節亦明

“一枝青竹到軒中,便覺塵氣一洗空。

我願此生長伴竹,心中無垢寫禪風。”

這是孫友軍自吟的一首七絕,道的是他的心聲。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39.jpg

“我家屋前有塊不小空地,父親不用來種菜而種的是竹。我童年就對竹子感情很深!”

2018年10月重陽節前的一天上午,68歲的孫友軍一身白衣白褲,外套一件成都文人慣穿的紅絨大褂子,頭戴一頂橄欖帽,在成都環球中心六樓大觀藝朮館的露天茶坊,呷着美女館長畫家晏璧敬上的香茗,吐出了接受釆訪的第一句話。

“你發現沒有?”他又說,“這號稱亞州第一大建筑群的環球中心,就像一簇遮天避日的竹子,正門,E2、E3門,好似三棵巨人竹,它們橫展的竹枝,形成了建筑房檐彩虹般的五條飄帶!”

天,這就是畫家眼光的奇特,獨到?!

接着,他就滔滔不絕地講,講他那個魯班鎮當年竹子何其之多,何其之茂;他喜歡那尖尖的竹筍,毛聳聳似牛角;他喜歡那細細的竹枝,在陽光里,吐綠揚翠,在風雨雷電中,又堅韌不撥!他喜歡竹笛,竹笛曾贈給他《陝北好》《揚鞭催馬運糧忙》的美聲;他更喜歡課桌上的毛筆,那靈巧的筆杆也是竹,十幾歲,他就揮動筆杆,跟着在古鎮街道兩邊家家門屝上用紅色油漆書寫毛主席語錄的校長練隸書,行書;同時,他也畫畫,天安門、領袖像、三國連環畫上的關公趙雲張飛,他都摩仿得讓鎮里人說像像,像極了的像……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43.jpg

他父親孫善堂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在基層從事領導工作,書雖讀少了點,但幹工作卻是拼命三郎。友軍回憶道:當年堂屋兩面牆上貼滿了父親曆年獲得的獎狀和喜報。我才八歲那年,上級要調他去外地某縣當副縣長,他不願離開故土和家人便讓了賢。“我父親為人正派,處事公道,雖退休多年,當地有什麼糾紛,當事人不找當政者,卻要找他幫助論公道。他就象根老竹子,又倔又挺!父親常對我說,做人,要立得直,站得正,處人處事要讓三分,特別是在利益面前,本該你得十分,也要讓出三分,這樣才經得起風吹雨打!”

1968年,他參了軍。兵車行,一路《真是樂死人》。但一進西藏,高原反應,雪吼風嘶,把群新兵蛋子弄得目瞪口呆。他們的目的地是昌都,與鄰國印度僅隔着個龐然大物:喜瑪拉雅山。

他天生的英俊,機靈,竟在上千新兵中,被部隊首長慧眼識中,先選到連部當通訊員文書,不久又調軍分區宣傳科當新聞記錄員兼電影放映員。他的任務是每天要收聽廣播里的數條新聞,然後記錄整理,刻版,油印,下發到那些一年四季聽不到廣播,看不到當天報紙的邊防哨卡戰士手中……

這可不是輕松活兒,刻字,手凍僵到失去知覺,哈口氣再幹;放映,腳凍得麻木,跺幾跺堅持放到夜深……

這就是竹的韌勁,竹的擔當!他說。

由於他在出版報和制作幻燈片中表現出的字不錯、畫不錯、文章也不錯,很快成為軍分區機關出類拔萃的才子。由於他年年被評為五好戰士,到部隊兩年就入了黨,被選送到成都軍區新聞攝影培訓班學習,學成歸隊被提拔為新聞攝影幹事。

一年後,他又被錄取到四川大學深造,成為全軍首批大學培養的理論幹部之一。學成歸隊,一紙命令,他被調到西藏軍區政治部,專門從事理論研究工作。在此期間,他先後在軍內外報刊上發表了數篇論文,引起了上級機關的關注,很快被點名調到成都軍區機關報《戰旗報社》,負責《理論與修養》專版的編輯組版工作,五年後又被調任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專職記者。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47.jpg

是真才子,天生我才必有用!

也就是在報社副總編位置上,閑暇時,他拿起了畫筆。當然,他的第一幅畫,非竹莫屬。

中國國畫中的墨竹,是偉大民族又一文化瑰寶。他游弋在千年前的墨竹畫史的曆史長河中。他在唐·李隆基的梨園外尋找竹的仙蹤,在王維的詩畫外探討竹的風韻。他深掘於唐、宋、元、明的畫竹大師們竹門竹道——他知道,這才是中國墨竹有記載有墨寶留傳的寶庫,於是,南唐的李煜、五代李頗、宋朝文同、元季趙孟頫、柯九思、顧安、明代夏昶、王紱等畫竹大師,都紛紛成為他不叩頭的師傅,他拼命吸取,不停作畫,一邊舞墨,一邊吟啍着鄭板橋大師的配竹詩:“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初出茅蘆,盡管身為成都報業集團副掌門,他極為謙恭,一面之緣,他就拜一位重慶的畫竹高手曾教寬為師。老人收徒三十有余,新弟子孫友軍才畫半年,老師就驚嘆贊許道:“你才畫半年,就抵過我教了十多年的一些弟子!”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52.jpg

於是,從1996年至今,在22年光陰中,他創作的竹畫數以千計,在他一張新的藝朮名片上,我們看到的再不是那個軍人、軍事記者、作家、詩人、評論家,軍隊旅級領導幹部,宣傳部處長,傳媒老總,而是——

孫友軍,號泮橋,現任中國文人畫會理事、學朮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尋找中國畫的根學朮工程學朮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新文人畫院藝委會終身榮譽主席、藝朮總顧問,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名譽副院長,四川省湖州竹派研究會會長,銘仁堂文化藝朮機搆藝朮總監,成都市美協花鳥畫會副會長,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朮學院藝朮系客座教授。出版有《孫友軍墨竹》《友軍佛竹》畫冊,作品、傳略、辭條入編《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藝苑名家精品概覽.中國名畫家》等大型典籍。書畫作品在國內外大展中先後12次獲得金獎、特等獎、一等獎、銀獎。作品被包括英國珍寶博物館、中國核聚變博物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泰國泰中友好協會等在內的17家機搆收藏。先後七次在抗州、成都、海口、濟南、香港等地舉辦書畫展。

中國美協、書協,國家畫院,四川美協,書協等著名書畫家,評論家以及新浪、百度、騰訊、文藝報、中央電視臺、成都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四川日報、成都日報、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天府早報等媒體都紛紛報道,發表評論,對孫友軍的竹畫進行深入探討和全面宣傳。

他的竹畫火了!孫友軍也火了!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656.jpg

“在地方職場這二十多年,我最大的幸運就是,除幹好本職工作外,就是作畫,練書法,守住這方淨土!假如整天自以為是,好大喜功,聲色犬馬,哪能挨着這畫家的邊兒!所以,人吶,就得像竹子哪樣,櫛風沐雨。”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701.jpg

孫友軍——竹韻佛心,仙禪化境

直筆一竿畫破天,佛字入畫翠葉堅。

板橋我師仿墨驗,欲作高風亮節先。

這古絕,還是孫友軍自吟。依舊說的竹畫,依舊道着他畫竹的心聲。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706.jpg

2016年6月7日,成都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國曆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政府首席專家譚繼和教授發表文章,隆重推荐了孫友軍中國墨竹畫史上這一重大突破“佛字連筆組葉法”!

譚文道:“友軍竹畫,別具一格。別者,別出心裁,以竹導心,別為仙禪,如杜甫所謂“別一世界”也。格者,自創奇格,以筆破墨,創佛字格,如蘇軾所謂“怪怪奇奇”也。這樣的畫,以逸品稱許之,當不為過。其間不知畫家經曆了多長時間的筆墨磨厲和心靈磨煉,方才達到板橋所稱許的境界:“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灑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筆者不是畫家,難有切膚的體味。不過,賞其畫,如《風晴雨雪》四季帖,其神秀飄逸之氣撲面而來,頓使心靈酣暢如有所悟的感覺是實在的。友軍以佛字寫竹,初觀如葦苴叢生,枝露於外,細審之,始覺大道無言,大象無形,自有仙禪合一的化境在。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曾來德曰:“孫君友軍,身懷藝才,情具哲思。習哲學於少年,耗青春於新聞,忽然操觚弄彩,下筆便見不凡。獨創‘佛竹’,支竿片葉,寓深藏遠。被英國博物館收藏,為新揚州八怪約盟。開前代之無有,與後生而垂范。”

中央美朮學院國畫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姚治華在專論中稱:“孫友軍獨創的‘水墨佛竹’,不拘成法,筆墨精練,富於新意,以平和之氣,清新之韻,空靈之境,形成個人獨特的藝朮風格。”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750.jpg

總之,孫友軍開宗立派,自成一家。在當今工巧時尚的背景下,孫友軍守望文脈淡泊自甘,孤高寂寥,以傳統筆墨為本,以詩文入畫,以書法為畫,以人格立畫,以人文精神為魂。因此,他的作品風格體現出了鮮明的獨創性,而這種獨創性又是一般人難以摹仿和掌控的。孫友軍其人其畫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了。

時任四川省美協主席錢來忠也著文道:“中國墨竹如何發揚光大?痴迷於墨竹的當代文人畫家孫友軍,經過長期探索,獨辟蹊徑,草書‘佛’字連筆組葉,取得成功。其畫作行筆奔放,如行雲流水,“草書佛字連筆組葉法”的創立,把以‘寫’代‘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成都市博物館書畫院院長、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鄧代昆在其專論中稱:“友軍早年居大學間,所研習者為哲學,故其畫竹,亦喜與道謀。探幽索微,深究其理。其以為“筆墨為象,終屬形質,而一枝一葉,則關乎情性。藝之為道,根本在情性,所謂:神彩為上,形質次之,而情性到處,神彩生焉。”其近作中有自創“佛竹”一法,乃純乎心畫。凡寫竹葉時,盡用“佛”字書出,手為心馭,心為意駛,妙乎無痕,通乎幽微,蕩蕩悠悠,渺渺冥冥。濃重處,枝交葉團,儼乎我佛蓮臺:憩適處,筆靜墨清,依稀仙家聖境。“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是法身。與之靜對片時,但覺有清氣從紙間流出,恍然如酬醍之灌頂.甘露之滋心”。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754 - 副本.jpg

成都畫院時任院長田旭中曰:“喜畫墨竹者多矣,然自標新路,自成一家淵數者鮮見。今友軍能於前賢中吸精納髓,了然於心,開悟於懷,直陳於筆,此誠善學之人,善紹之人也。”

國家一級作家、詩人孫建軍專論中稱:“吾兄孫友軍氏,少年喜丹青,半世讀詩文。命運所系,舍身於竹,研習湖州底蘊,試筆新文人畫風。立誓繼以大哲先賢,獨辟筆下獨有煙雲。努力終有果報,今作石破天驚。友軍當下之竹,西蜀書畫前輩錢來忠先生己作定評:破“人”,破“個”,破“介”,破“分”而組葉以“佛”,發展連筆技藝,令人目光一亮。吾以為同感:實乃心心大徹悟,筆筆真創新。組字本為畫技,心境才是飛升。破“人”,己識生命本相;破“個”,心趨天下大同;破“介”,乃驅利害之念;破“分”,更棄計較之心。欣同品透趙州茶味,喜如跳出慧能指尖。

中國書協藝委會委員謝季筠更是專篇立論:“友軍先生敢於獨創,把曆來技法傳承之‘人’字,‘個’字‘介’字生衍出‘佛’字連筆組葉,其與佛心相融而相發於畫竹,別具風范,脫棄塵俗,韻雅風清,而寓意雋永!”

緊接着,在全國畫界頗有名聲的揚州八怪紀念館今瑞揚州新八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也立即將孫友軍邀入八怪成員之一。

那麼,這佛竹的誕生又意味着什麼,孫友軍又是怎樣打開這一藝朮的“潘多拉”魔盒的呢?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929.jpg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從研究竹畫理論起,就開始探討竹禪了,我喜歡他的竹詩,竹畫,並在長達十余年中四方搜集他的字畫資料,當然,我是買不起,只是拍攝下來。後來,我竟自費為他主編出版了清代以來第一本《竹禪竹譜》。這種痴迷,或許感動了上天的竹禪,2005年秋,在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我正為自己的墨竹畫尋求突破點愁腸百結之中,那夜,我竟然做了個夢!”他說,夢境中,也是夜晚,但不是月朗星稀,而是風雨大作!

雷鳴電閃中,他看到一個清瘦的和尚佇立於廟堂作畫,依然是在五尺的宣紙上,畫那彎腰拾柳的九尺高的觀音,口中似念着一個字!

夢醒後,他清醒地感到這和尚像極了竹禪,他念的那字,從口型看,像“阿彌陀佛”的“佛”,但這佛字與他們又有什麼關系呢?

忽地靈光一閃,他沖進畫室,鋪開宣紙,執筆,蘸墨,他寫起了“佛”字——單人旁:寫成兩片竹葉,右邊弗字的撇和豎,又草成兩片竹葉, 橫折彎勾,草成枝和葉的錯落連綴……

再練幾遍,更像,更像,神了!他的“佛字連筆組葉法”,誕生了!

他仿佛看見了一顆星星,這星星是那麼小,那麼遙遠,那麼微弱。這是什麼星?火星,木星,比太陽還大的天王星?都不是!他知道了那星的名字,它叫佛竹星,或夢竹星……

從這以後,“佛竹”二字,便注入了他的血液,他的神經,他的魂靈。他不停地畫,不停地寫,他的理念,他的睿智,都化着一頁頁才華飛揚的佛字,每一片佛竹葉都是星星之火,助他點燃畫壇一次次燎原的熱浪。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934.jpg

畫竹在中國有其深遠的文化緣源。惇煌壁畫中就有西魏、北周時期的竹畫,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竹畫。其實,早在晉代就已經有了以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到唐代,唐玄宗李隆基、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竹畫。到宋代,蘇軾和文同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以前的畫家們的雙勾着色法,而把枝幹、葉均用水墨來畫,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此種畫法確立了東坡文同中國墨竹的鼻祖地位。曆代大文豪專事墨竹者不在少數,鄭板橋就是其典型代表。

清代《芥子園畫譜》中的竹譜分位置法、畫竿法、畫節法、畫枝法、畫葉法、勾勒法、墨竹法等,對畫竹已作了系統的描述。民國初年的《三希堂畫譜》,也有畫竹專章,但中國墨竹創立一千多年來,形成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程式,這就是畫竹組葉中的人、個、介、分四字組葉法。我越畫越覺得沒味道。

越畫越沒味道的郁悶使他下決心要突破,當“佛字連筆組葉法”像一把利鉗撬開了茅塞,他頓感如沐春風,心眼大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竹枝搖兩岸。他感覺自己像回到了故鄉,在煙波浩淼的魯班湖上,他搖着剛剛啟動的小舟,正駛向那座魯班發明鋸的小山,哪怕是班門弄斧,他也要在佛竹這條道上奪關劈隘,多幾個發明,多為畫壇作點貢獻!

其實他的墨竹,不光是組葉上的突破,他畫竹出枝也別出心裁,摸索出了“橫式露枝法”。凡畫竹穿枝均從下向上穿入葉中,而友軍畫竹穿枝,無論自左至右,自右至左,還是自上至下,自下至上,均直達葉之頂端,並將自然界中少見的橫枝集中以夸張手法加以表現,見筆見枝,更顯竹之風骨。

曆代畫竹者組葉皆是中鋒行筆,左一筆右一筆寫人疊加而成,而友軍組葉時草書佛字連筆,中側鋒兼用,佛字本身連筆,上一佛字與下一佛字又是連筆,如用短鋒筆吃墨不夠,無法相連。於是他摸索出了“長鋒連筆法”。長鋒吃墨飽滿,無須在運筆中途吃墨,數組佛字葉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氣韻相生,濃淡自然天成。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938.jpg

自古至今凡畫雪竹,皆用塗染留白法。友軍在創作“風晴雨雪”四條屏時,用傳統塗染留白法畫出的雪竹,總覺與其余三屏很難協調。於是他又在多次失敗中,摸索成功了“偏鋒積墨雪竹法”。

通過這四個突破,孫友軍的佛竹作品越來越引起畫壇更多人士關注,一幅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竹畫,似他跋涉藝朮徵途的腳印,以炫目的光影閃爍在世人眼中——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943.jpg

孫友軍乃資深新聞工作者,先後出版發表政論、新聞、文學、詩詞、美朮評論等作品三百余萬字。根植於他自身的文化積澱,友軍在取得技法上的突破後,又着重思考怎麼跳出技法的層面。於是他又把目光投向提升佛竹畫的文化內涵上。他自創禪意吟竹詩百首,同時廣結高僧大德,感悟佛學的奧秘。自古至今凡畫竹者,其畫作上皆題寫傳統竹文化之內容,而孫君之竹或句或詩或長款或短語,均與佛文化相關。

微信图片_20210810164948.jpg

為更好傳承文人畫詩書畫溶於一爐的文脈,友軍先生長期堅持臨習《爨寶子碑》《戰國縱橫家》《中岳嵩宮靈廟王碑》《好大王碑》《鷹門太守鮮於君碑》《毛公鼎》《散氏槃》《封龍山頌》等碑貼。因此友軍之書法致力於碑學漢隸,其書法由碑出自成風度,書風莊重朴實,古掘韻雅,筆墨線條均追求“老、重、拙、勁”,形成了自身朴茂古厚,大巧若拙獨有的筆墨法度。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種極強的張力,與其水墨佛竹相映成趣,掘中見雅。

不懈的追求,友軍佛竹畫以詩書畫合璧,枝道合一境界展現於世。

2003年1月,在香港索斯比書畫精品拍賣會上,成功拍出他的《幽篁圖》《春風夏雨搖清音》《高潔》等作品;

2005年9月,《清明高遠圖》獲香港中華藝朮華表獎金獎;

2005年12月,四條屏《風》《晴》《雨》《雪》獲法國蒙彼利埃“中國當代藝朮雙年展”特別收藏獎;

2006年7月,《節節高升圖》獲中日友好水墨畫大展一等獎;

2006年9月,在古今通寶成都秋季拍賣會上,作品《清風入懷》成功拍出;

2006年12月,《詠竹詩意圖》獲當代作家書畫展優秀獎;

2007年10月,百米長卷《吉祥平安圖》,獲“情系北京2008全國書畫大賽”特等獎;

2007年11月:《清明高遠》圖(68 x 68cm),在由《北京晚報》和北京市慈善協會舉辦的慈善大型義拍賣會上以3.8萬元成功拍出。

2008年11月,《四季圖》(135CmX34Cm)在“2008秋季夢虎中國書畫精品拍賣會”上,以3.9萬成交;

2009年2月,銀獎作品《竹隱禪韻》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收藏;

2009年12月應國防部邀請創作長卷《祥和平安圖》,在創作現場受到時任國務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的接見,並題贈“友軍佛竹,日新德業”;

2011年2月,孫友軍中國水墨佛竹研討會在成都舉行,錢來忠、田旭中、鄧代昆、葉星生、羊慧明等二十余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提交論文;

2011年9月,被全球華人藝朮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收藏潛力藝朮家”;

2019年7月應邀參加的華夏品牌名家慶祝建國七十周年藝朮展投票活動(由中國好品牌網聯合品牌機搆、文化機搆、華夏品牌名家榜推選活動組委會共同組織),被推選為”華夏品牌名家榜首批上榜名家”和“2019百強最具收藏價值作品藝朮家”。

全國著名作家,原四川省人大主任,作協主席馬識途親筆題贈:“青青翠竹,盡是法身。藝朮貴在創新,友軍別出心裁,以佛入畫,明心見性,難能可敬。”

老馬識途,更識畫與畫家也!

西貝 紅梅/文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