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中國東北延吉,一座逃荒者掘起的美食城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0-10-22

前不久,吉林的一場“鍋包肉”大賽,惹得五湖四海的吃貨們,在自己的美食的地圖上又畫了一個圈。而對於吃貨們來說,真正屬於東北地區的美食寶藏和物產天堂,延吉必當之無愧,不僅有東北大哥的赤誠款待,還有超越時空的民族異域佳肴!

深居祖國東北邊境的延吉,是東北三省中吉林大哥下的“小弟”,隸屬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延邊州下屬八個縣市中“顏值”和“氣質”擔當;它又是“國際通衢大轉盤”,東臨俄羅斯,從琿春市可進入俄羅斯;南依朝鮮,中朝邊境就位於延吉市內;與日本海隔相遙望,沿著圖們江便可進入日本海,直距日本海僅80千米。

01

延吉人的美食“基因”

在尋找東北美食的道路上,最佩服的要數早先朝鮮族小夥伴的智慧和勇敢;而在尋找異域美味的餐桌上,東北的地大物博和鄰近韓國、朝鮮地理位置的相得益彰,給了吃貨們意想不到的期許和滿足。

但當你開始細品延吉人美食時,才發現這是身居東北內陸的朝鮮族人,在時空流轉中,對自己民族文化的崇敬,和對自然饋贈的新穎詮釋。

11.jpg

早在19世紀60-70年代,朝鮮族先民為逃避連年的饑荒,第一次跨過鴨綠江和圖們江,來到中國的東北邊境。在受到當地人的接納和幫助後,勤勞的朝鮮族先民突破了東北嚴寒自然環境的局限,實現了在荒涼的東北地區開墾、種植水稻的夢想。隨後,越來越多的朝鮮族人跋山涉水循跡而來,先後數次遷徙進入東北地區,延吉所在的延邊州就順勢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

2.jpg

攝影:Helen曉世界

如今,居住在延吉的朝鮮族更是高達30多萬人口數,占據了延吉市總居住人數的57%。走在延吉街頭,“東北大碴子”的刺激夾雜著朝鮮語的咕噥,樓廈間中韓文並存的廣告標識,讓人一時間分不清是地處大東北還是異域韓朝,恍惚間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體驗。

3.jpg

延吉人對於胃口的關照,相比廣東人毫不遜色,餐館總能不經意地出現在大街小巷間。他們對美食的追求,能讓韓國與朝鮮甘拜下風。可以說,在延吉,你所吃到的朝鮮族美食,滿足了“中國胃”對韓朝美食的一切想象,甚至比起韓國和朝鮮美食更為正宗。

以米飯為主食、湯菜為副食的搭配,是朝鮮族飲食習慣的核心,也是朝鮮族開荒種水稻的潛力所在,這在延吉人的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掘。他們用大米創造出的美食數不勝數,拌飯、糕餅、米腸、包飯……是朝鮮人家最創造力的體現,也是對生活的無限熱情。

4.jpg

攝影:Helen曉世界

在不少人的心中,韓國的石鍋拌飯,往往不及延吉街頭偶遇的可口。延吉的石鍋拌飯看似與韓國拌飯別無二致,實則卻是東北食材豐富度的炫耀。東北大米飯放入石鍋中燒成脆口的鍋巴,配上胡蘿蔔絲、菠菜、西葫蘆絲等時蔬,打上個溏心荷包蛋,待荷包蛋在石鍋餘熱烘烤下趨於成熟時,冒出的金黃溏心襯得素菜愈發鮮嫩,海苔碎和芝麻的加入,讓這碗飯的色澤愈發鮮豔誘人,而這恰也是對朝鮮族美食特色最好的詮釋。

5.jpg

外地人鮮聞的延吉石鍋飯,與石鍋拌飯僅一字之差,實則氣質迥異。石鍋飯更像是米飯的升級版,東北粳米碼上面瓜、核桃、紅綠豆、松子、紅棗等果實一同蒸熟後,四溢的香味,是大地贈予的豐富能量。在石鍋餘熱不斷烘烤下變得焦脆的鍋巴,往往會被留到最後,澆上一碗熱湯,燜煮片刻,就變成了一道熱乎乎的鍋巴湯。石鍋飯和石鍋湯的組合,堪稱是一道冰天雪地裏最撫慰身心的家常飯。

6.jpg

打糕、月亮糕、發糕、散糕……由大米衍生出的糕點,是朝鮮族女性家長最驕傲的智慧體現。東北大米蒸好後捶打的細膩軟糯,是延吉朝鮮人家逢年過節招待貴客的必制打糕。打制好的米糕,剪成塊滾滿黃豆粉或紅小豆粉即可入口,包上豆沙捏成月亮形就成了月亮糕,搓成條加入火鍋燉煮後糯香彈牙……這些都是東北大米的魅力變身。

7.jpg

在延吉,食物對胃的撫慰有多溫暖,它對胃的挑戰就有多寒冷,比如蕎麥冷面。勁道的蕎麥面湯汁裏浮滿冰塊,相比朝鮮族傳統酸味冷面多些甜辣,相比韓國冷面,則在蔬菜和肉類份量上更顯豪爽。除了常見的蕎麥冷面,延吉獨有的豆漿冷面,用豆漿替代湯汁,豆香與蕎麥一同入口,冰涼爽口下更添醇厚。此時再咬上一口酸甜酥嫩的鍋包肉,便能獲得一整天的滿足。當然,延吉的冷面之正宗,也少不了朝鮮族溫面搭檔的身影。

02

延吉臨海,豐收“鮮美”滋味

靠江吃江,靠海吃海。延吉臨江近海,自然離不開海味之“鮮”。生蠔、板蟹、扇貝、八抓魚……蒸烤隨心配,但要數朝鮮族對海鮮的盡情發揮,還得是獨霸餐桌的明太魚。

就像“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延吉的明太魚有著相同的宿命。產於日本、韓國、朝鮮和俄羅斯附近深海域的明太魚,卻在延吉的餐桌上被發揮到極致,用“沒有不能吃的部位,只有吃不夠的滋味”來比喻明太魚“全身都是寶”的地位一點也不過分。

8.jpg

初來乍到延吉,入鄉隨俗的第一步就是一頭紮進延吉明太魚專門店——一種能將明太魚吃得明明白白的“明太屋”餐館。

“幹明太魚和榔頭是絕配”,幹巴巴的明太魚,用榔頭將肉質敲松送入口中,嚼上半天,魚香味逐漸溢出,喝口當地的冰川啤酒,酒香中裹著魚鮮,越品越有滋味。而幹明太魚用水泡發後,再放在炭火上烤制,烤至兩面金黃,較幹明太魚更加松軟,用後槽牙扯下一塊,炭火和魚香就著啤酒,回味無窮。從幹明太魚身上剔下的魚皮,泡軟後包裹上糯香飯團,就是一道魚皮包飯,沾上些許粗片辣椒粉,米的軟糯和魚皮的韌勁相得益彰。喜歡這口的食客,還能再點上一份兄弟鍋“魚頭包飯”或者“明太魚包飯”。

9.jpg

如果愛吃魚皮,此時就要點上一盤炸魚皮,酥脆魚皮咬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沾上辣椒,也是一道能讓人喝到天亮的下酒小吃。

明太魚入菜,有另外的講究。蒸好的明太魚鋪墊在豆芽菜上,再覆蓋上一層厚厚的朝鮮族秘制辣醬,夾上一筷子蒜瓣肉塞入口中,是吃辣人最愛的鮮爽。吃不夠明太魚,就再上一鍋明太魚鍋,用一整瓶啤酒燉熬的明太魚切成段,鮮亮湯底中滿盛著的緊實肉塊,混雜著大塊魚籽和各種內髒,口感豐富,吃魚也能大呼過癮。如果對魚籽和魚雜有所偏好,更有專一的鐵板或鍋子制法。此外,數不盡的紅燒明太魚、明太魚醬、燉明太魚、拌明太魚、明太魚絲……更是讓人大呼朝鮮族物盡其用的功力。

10.jpg

在明太屋吃完了明太魚,少不了再去延吉的菜市場轉上一圈,大小規格不等的幹明太魚在這裏鋪天蓋地,包裝好的幹明太魚往往會配上小包的調料。與朝鮮族各色美食一同,成為外地人吃飽喝足後帶回天南海北回憶佳肴的首選伴手禮。

03

延吉靠山,長白山深處有“山貨”

不只近海,延吉還有山脈和盆地,地勢上的豐富性,恰是延吉能集合自然造物於一身的先天優勢。延吉地處長白山北麓,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面開闊,中間是平坦盆地。交錯的獨特地勢好似“聚寶盆”一樣為延吉環繞起大地中最豐盛的財富。

在這裏,一覽山林風光的同時,也少不了大快朵頤的機會。登上帽兒山帽尖形的山頂上遠眺,山野林間裏不只有春夏中綠浪重疊的清涼,還有冬日白雪下銀山素裹的肅穆和純淨。而在時下金秋山野中,蘑菇、松塔、榛子、沙參……早已悄無聲息地歡聚一堂,但最終豐收和熱鬧景象,還要聚焦到每日熙熙攘攘的市集上。

111.jpg

攝影:Helen曉世界

雖然在東北的其他城市,山珍也並不少見,但要論豐富程度,幾乎沒有哪個城市能出延吉其右。蘑菇在延吉不是寶貝,在秋季的市集上是成“攤”的售賣。榛蘑、元蘑、雞冠蘑、松樹菇、紅蘑、榆黃蘑……小到拇指大、大及手掌的蘑菇,在延吉人手中被加工成各色誘人的菜品,五花肉烤蘑菇、蘑菇燉小雞、蘑菇湯、炒蘑菇……是延吉人公認的美味。

而蘑菇中的貴族——松茸,曾被朝鮮多次作為國禮成噸贈送給韓國。松茸多長在松杉林中有50高齡的樹種上,一旦被發現,就榮升成為人們的財富寶藏。

12.jpg

采下的松茸用小刀輕輕刮去外皮上黃褐色的細絨,沾上香油等蘸料,塞入口中,柔嫩鮮美溢滿口腔,切片裝碟後的松茸搖身變成人們垂涎萬分的“松茸刺身”。能像當地人這般大口吃上松茸,是眾多食客得以“炫耀”的資本,也必然成為美食佳話中的高光時刻。

松塔、榛子,不只是山林間小精靈松鼠的越冬食糧,也是延吉人追劇、嘮嗑時舍不去的果仁。剛從山林中摘下的松塔,碧綠油亮,用工具砸開後,露出果仁紅皮,門牙輕輕嗑啟,油香鮮嫩。若要想吃新鮮的綠皮榛子,從枝頭嫩葉包裏掏出後,就要拼的一副好牙口,開殼的新鮮榛子仁此時還飽含水分,相較炒制的榛子少了份火氣,多得是山野原味中的清脆香甜。這是少有人才能品嘗到的美味。

13.jpg

同樣是土壤孕育出的果實,沙參雖長著一副人參模樣,卻和桔梗是親戚。甜辣醬煎沙參是延吉朝鮮族人家的家常菜,比起韓國沙參要更加可口和美味。采來的沙參捶砸至扁平出絲,油煎至兩面金黃,用朝鮮人家的傳統甜辣醬為料底,配上蒜蓉、糖、蘇子油等調料,待火候恰好時出鍋,撒上一層芝麻,就是一碟色澤誘人香味撲鼻的煎沙參。

可以說,延吉這座城市的美食,根於東北,源於朝鮮族,卻在二者融合中顯現出韓國與朝鮮的身影。隨著時間和人文的滋養,在國人的心裏和口腹間,延吉美食早已比朝鮮食物與韓餐更顯地道且回味悠長。

14.jpg

攝影:Helen曉世界

延吉旅行小貼士

如果沒有太多的時間,延吉大學城對面的美食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這裏的延吉美食集中且豐富,能滿足一般吃貨的要求。

如果想吃豆漿面,可以到興豆飯店家,也可以去金達萊冷面、順姬冷面;喝參雞湯可以去張師傅;元奶奶包飯當然要嘗一嘗包飯的正宗;畫圖明太魚屋別忘了要來一桌明太魚全宴;小木屋的米酒是公認的純正;吃石鍋拌飯少不了全州拌飯,而百年石鍋飯能就著小菜,來一場連鍋巴都不放過的熱乎石鍋飯。

除此外,烤肉、黃牛肉、狗肉、啤酒屋、酸甜米酒、鍋包肉、皮凍、牛板筋……眼花繚亂不要緊,就讓腳步隨著胃的召喚,來一場痛快的延吉異域美食之旅吧!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