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上海大都市圈協同規劃:把零散的藍圖拼成一張貫通的願景圖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0-09-29

微信图片_20200929100950.png

上海大都市圈(1+8)範圍圖。“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亞洲文旅網訊】“雙迴圈”發展格局下,上海大都市圈迎來新進展。

這個包含了上海、無錫、常州、蘇州、南通、寧波、湖州、嘉興、舟山9個城市的都市圈,是長三角城市發展最成熟的區域之一。

根據年初發佈的《上海市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上海在加快編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

微信图片_20200929100953.jpg

2020年9月28日,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揭牌  主辦方供圖

為支撐上海大都市圈協同規劃、建設和管理,9月28日,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社會科學院三家單位合作,共同成立了“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同時,上述三家單位聯合無錫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寧波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8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聯盟”。

1990年代,南京大學教授崔功豪將“都市圈”概念引入規劃界。在他看來,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0%,進入這一階段,就需要改變過去城市間各自為政的競爭狀態,轉變為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共建基礎、共商策略、共用利益”。

而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和研究聯盟的成立正是順應了這種需求,將理論設想與實踐經驗相結合,讓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碰撞,最大程度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百家爭鳴”。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35.jpg

基於地理鄰近性和功能關聯性的多重嵌套關係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城市發展思維正在悄然轉變

當下,國家正加緊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背景下,都市圈被賦予重要意義。

在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熊健看來,都市圈已成為產業鏈、供應鏈組織的基本單元。

上海大都市圈這個基本單元有多大?

“以上海大都市圈‘1+8’範圍來說,5.6萬平方公里,約7100萬人,人口數介於英國和德國之間;10萬億元GDP,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經濟體第13位,相當於韓國。”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長孫娟說,這就是一個迴圈的單元,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已經開始滾動起來了。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38.jpg

鐵路現狀圖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43.png高速公路網現狀圖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孫娟分析,當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變化,人員等諸多要素流動受限,同時,上海大都市圈的9座城市正迎來後工業化時代,對於這些城市來說,依靠工業快速擴張,以帶動城市發展的階段已成為過去。

她在城市調研中感受到,《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上海2035”)所提出的創新、人文、生態目標,已成為上海大都市圈9座城市的發展共識。城市發展思維正在悄然轉變:從各幹各的,靠規模發展轉為追求分工效益,要求加快要素流動。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圈裏的城市愛競爭。”孫娟說,在上海大都市圈,上海是核心,其餘每座城市都有特點和長板。在歷史上,蘇州、湖州、無錫、南通、寧波等城市都曾強勢一時。“這個圈子可稱之為‘核心引領的多中心組合體’,與東京都市圈的單中心相比,上海大都市圈更具韌性。”

“上海大都市圈有著區別於世界其他都市圈的獨特優勢。”崔功豪表示,在“山水相依、人文相親”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不僅上海作為中心城市的經濟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周邊其他城市實力也很強勁,能起到互相輻射的多重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50.jpg

南京大學教授崔功豪發言  主辦方供圖

他相信,如此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多中心、網路化空間模式,將成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形態,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城市從競爭走向競合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成立當天,由該中心推出的《上海大都市圈城市指數2020》同步發佈。該指數以上海大都市圈40個城區以及縣(市、區)為評價單元,構建了生產性服務業、航運貿易、科技創新、智能製造、文化交流等五個維度的評價體系。

指數顯示,上海市區以“五項冠軍”高居榜首,龍頭作用全面發揮;蘇州、寧波市區以多項“前三名”擔當“全能領袖”;入圍六強的無錫、常州、南通市區各具長板,分別擔當國際科創、智造或貿易領域的“專業先鋒”;嘉興、湖州、舟山市區已形成國際科創、文化、航運領域的優勢方向,是頗具潛力的“明日之星”。

“希望由9座城市組成的上海大都市圈能夠破解自身資源局限,加速優勢整合,共建卓越的全球城市區域,這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願景所在。”熊健認為,全球城市區域正是通過聯結多個不同特色、各具長板的全球城市,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對於上海來說,在這一過程中也將不斷提升自身地位。

基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目標,上海從跨省城鎮圈、示範區、都市圈、城市群多個層面推進落實區域規劃協同工作。

熊健介紹,“上海2035”提出要以城鎮圈促進城鄉統籌,在主城區以外,劃分24個城鎮圈,其中3個為跨省界城鎮圈;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涵蓋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是在縣區級層面的探索;及至地市級層面的探索,就是上海大都市圈。

回望歷史,這一區域長期以來都有部署規劃。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屠啟宇介紹,改革開放初期,規劃力量先行,國務院決定建立上海經濟區;進入1990年代後,市場經濟推動下,市場和功能一體化進展領先於行政制度與政策的一體化,市場驅動力大於制度供給;進入本世紀後,政策供給和市場相向而行,趨向均衡。

但他認為,截至目前,關於該區域的規劃,總體上仍是自上而下供給。“而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應該是我國目前為止第一個用了‘協同’二字的規劃,是在中央宏觀部署下,地方政府自發地、自下而上地進行政策供給,這是一個重要變化。”

屠啟宇表示,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都市圈首先要做到真正的協同,從競爭走向競合,“這種合作必須實實在在,否則難以形成有效而實在的內部大循環。”

他講到,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之上,都有同一個省級行政主體。而在上海大都市圈內,有著9個甲方。“對於這樣的都市圈規劃,必然是一種協同規劃。”

把一張張零散的藍圖

拼成一張貫通的大都市圈願景圖

城市間如何協同規劃?這是一個大命題。

專家表示,在這背後,一方面有市場力量可以推進;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應發揮作用。對比國外,許多跨行政邊界的都市圈、城市群規劃中,進行協同工作的主體甚至是專業的第三方。

以支撐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為導向,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和研究聯盟有其使命所在。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54.jpg上海大都市圈水源地共保共建規劃圖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專家們一致表示,該研究中心的目標定位是成為智庫平臺,能一路陪伴上海大都市圈的誕生、發展,為各方傳遞意見,彌合各方的發展願景與版圖,努力把一張張零散的藍圖,拼成一張貫通的大都市圈願景圖。

在9座城市調研時,孫娟發現,自己所做的大量工作就是溝通。以連貫蘇滬的太浦河為例,通過一輪輪溝通後,大家的共識是如何把河水治理好,如何讓上千萬的人喝上乾淨的水。

“對於都市圈的規劃,首先需要大家擁有共同的願景,在實現目標的路上,用共同的標準去執行,比如創新理念、生態環境、交通等城市間最核心的連接問題。”熊健說,以生態網路建設為例,在5.6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把藍綠生態網路協調好,形成一張網。當各個城市在編制自己的規劃時,可以以此為依據。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57.jpg上海大都市圈圈層發展體系  “上海大都市圈規劃” 微信公眾號

熊健進一步表示,世界上著名的都市圈,如紐約都市圈、東京都市圈都有智庫組織,以持續跟蹤研究區域,總結發展的經驗或教訓。上海作為全球城市,也應有這樣的機構,而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成立後,將持續跟蹤都市圈發展,定期評估規劃的推進,進行專題專案研究,從城市間合作角度,推進都市圈協調聯動。

作為“上海2035”編制者之一,熊健認為,編制“上海2035”時堅持“開門做規劃”,上海大都市圈規劃研究中心和研究聯盟的工作,更是多主體合作。上海大都市圈空間規劃協同工作,“9座城市、涉及10個以上部門,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9乘X。”

微信图片_20200929101059.jpg          與會人員合影 主辦方供圖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