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仙霞嶺不可不到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0-08-03

  【亞洲文旅網訊】它的面貌,曾讓鬱達夫驚歎:“要看山水的曲折,要試車路的崎嶇,要將性命和命運去拼拼,想嘗一嘗生死關頭、千鈞一髮的冒險異味的人,仙霞嶺不可不到。”在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線路中,有一條千年古道蜿蜒在浙閩贛三省交界處的仙霞嶺。這,就是仙霞古道。

  作為三省要衝、兵家必爭之地,宋、元、明、清乃至民國,仙霞古道戰火頻仍。明有葉宗留領導的農民起義,清初“三藩之亂”耿精忠在此敗降,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侍王李世賢的部隊也曾在此活動。粟裕、劉英率領的工農紅軍挺進師在仙霞嶺建立了根據地。侵華日軍強攻仙霞關,企圖由此入閩,我軍以少敵多,重創日軍。

  千年間,仙霞關歷經無數戰事,軍事地位極為重要,與四川劍門關、河南函穀關、山西雁門關並稱“四大名關”。仙霞關今存關門四重,嶺巔兩重,南北山腰各一重,自北而南,分別稱一關、二關、三關、四關。四關全用毛石和條石砌築而成,形式相類,規模稍異,一關規模最大,關門成拱形,頂設井欄通天,可以從上往下實施攻擊。

仙霞古道不僅是軍事要道,也是商業要道。錢塘江水系和閩江水系曾分別是浙江和福建境內的交通命脈,而兩大水系之間的分水嶺和重要關節點,就是仙霞嶺。仙霞古道成為溝通浙閩兩個富庶經濟區距離最短、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商路。

d62a6059252dd42a08b41d560a3b5bb5c8eab889.jpg

  仙霞古道北起浙江江山,南至福建浦城,縱穿清湖、石門、廿八都等鄉鎮,全程120.5公里。據記載,“凡自浙入閩者,由清湖渡舍舟登陸……連延曲折,逾嶺而南,至浦城縣城西,複舍陸登舟,以達於閩海。”仙霞古道構築了穿越浙閩的大陸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陸上運輸線最重要的路線之一。各地出產或轉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物資,經錢塘江水系在清湖碼頭卸下,轉成旱路,由挑夫肩挑至南面的福建浦城,在那裏的碼頭再入閩江水系,最後運至海港。許多貨物就這麼被輾轉運往世界各地。鼎盛時期的清湖,“萬商雲集,百貨星羅”,“江山船幫”和“挑浦城擔”赫赫有名。晚清至民國年間,錢塘江上有四大船幫,“以江山幫為第一”。至於“挑浦城擔”過仙霞嶺的挑夫,頭戴竹笠,腳穿草鞋,小腿緊打綁腿,使用著由官方註冊的扁擔、擔拄和籮筐,日行二三十公里,四五天一個來回,用汗水澆灌出仙霞古道的繁榮。

  仙霞古道還是一條文化之路,從古道上走過的名人難以計數。陸遊、王安石、楊萬裏、辛棄疾、朱熹、徐霞客……一串串照耀中國文化史的名字,都曾閃亮在仙霞古道上。據考,歷代文人墨客為仙霞古道留下的詩文不少於300篇。

91529822720e0cf39bf0891a0846f21fbf09aac8.jpg

  歲月呼嘯而過,烽煙與繁華如一場大夢,如今的仙霞古道以其優美的風景和深厚的人文吸引著天南海北的遊客。古道寬處可達4米,窄處則不到1米,最陡峭處坡度約70度。一路上林木森森,幽篁疊翠,草色侵階,苔蘚上牆,讓人生出悠悠古意與濃濃蒼涼。從山腳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最雄偉的第一道關門。遊客一般到此攝影留念,前行一小段即止。徒步者則不懼艱險,繼續穿越,愈行山谷愈加幽僻,只有潺潺水聲相伴,又是一番意境。

  仙霞古道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腳印,記錄著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如今,無數喜怒哀樂遁入歷史,轉和綠色相連,和健康相連,和樂活相連。或許,這就是它最好的歸宿吧。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