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粵港澳達成共識 大灣區將建國際教育示範區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7-10

a15a.jpg

■粵港澳三地28所高校校長及代表探討高校合作如何服務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三地教育部門達成共識

香港文匯報訊 「粵港澳高校聯盟2018年大學校長高峰論壇」昨日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教育部門及其28所高校校長、代表匯聚一堂,就高校如何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服務大灣區參與全球競爭積極建言。廣東省教育廳廳長景李虎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頒佈,三地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新起點上,廣東望引進港澳在內的高水平高校辦學合作模式,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在大灣區的建設,助力大灣區高等教育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大腦中樞和動力引擎,早日晉升世界一流灣區高等教育群。

景李虎透露,粵港澳高校本科合作項目已接近190項、廣東高校及國際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已立項建設達78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首批立項建設5家。除此之外,還建有廣州南沙資訊科技園、深港產學研基地、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深圳虛擬大學園區等合作基地。

粵將引進港澳等知名大學

景李虎表示,三地教育行政部門達成共識,將在現有合作基礎上,為2035年實現基本構建起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大灣區高等教育共同體,基本建成中國教育對外開放的國際教育示範區,三地需要秉持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深度整合大灣區高等教育資源。比如,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大力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

過去多年來,香港高校和珠三角一直在探索合作辦學,近年成果不斷。景李虎也透露,當下,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目前都在和廣東省一些地級市、高校開展辦學合作的前期磋商。對此,廣東給予高度支持。此外,廣東也將積極引進包括港澳在內的世界高水平大學和特色學院,加快建成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學,增強灣區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集聚力和輻射力。

佈局七新興學科交叉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1小時生活圈」,在此基礎上,粵港澳高校聯盟是「1小時的學術圈」。接下來,高校在產學研人才培養方面,要更加符合各地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比如,香港中文大學去年推出創新舉措,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思維訓練課程,提前把握大灣區內各個城市的創新機遇。

在具體學科建設方面,三地教育界積極優化佈局,提出以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目標的,推動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是日揭牌成立的超算專業聯盟,將着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行業發展,為智慧城市群建設貢獻高校智慧。據悉,除了此前成立的圖書館專業聯盟和最新成立的超算專業聯盟,三地高校代表也在會議上最新提出創建中醫藥創新聯盟。

三地專業認證學分互認

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鼓勵聯盟高校建立各類專業聯盟,可以促進聯盟內開展專業認證,學分互認、學生互換、學生學科競賽、教師交流、聯合科研攻關、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共享三地高校的優勢創新資源,為三地高校在關鍵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前瞻性的基礎研究、引領性的原創成果。

據了解,粵港澳高校聯盟自2016年成立以來,有效整合三地高校的優勢,促進更多學術創新的產出。景李虎表示,以建設珠三角科技轉化示範區為契機,三地高校應積極創建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示範基地,深化粵港澳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支持港澳高校來粵開展科技成果的轉移、轉讓,努力讓大灣區高校,通過許可、轉讓、入股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劉錦表示,作為人才的蓄水池,高校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動力,為大灣區建設提供人才的智力支撐。同時,她也呼籲粵港澳高校聯盟,以改革開放發展需求為導向,用好教育部的「萬人計劃」平台,促進更多平台落地,為港澳青少年到廣東及內地更多省市學習提供更多支持。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