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泰勒·魏德曼在前往木斯塘禁區旅行時寫道:“木斯塘,或前珞王國隱藏在喜馬拉雅山的雨影當中,位於尼泊爾最偏遠的角落之一。這個前珞王國南面是世界最高的山脈環繞著,北面則是西藏。自十五世紀以來,這個小小的藏族王國實際上一直都沒有改變。如今,木斯塘大概是世界上把傳統的藏族生活方式保存最好的地方。但,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卻為變革作好了準備。一條高速公路首次將該地區與加德滿都以及中國連在了一起,不僅迎來了現代化的新時代,還永久地改變了木斯塘荒漠般高山村莊的狀態。”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圖片是從魏德曼的書籍《木斯塘:消失了的藏族王國的生活和景觀》中的挑選出來的。
團結就是力量:唐格(Tangge)村矗立在一條卡利甘達基(Kali Gandaki)支流的邊緣。這些樓房緊緊地擠在一起,有助於保護居民們抵擋每天下午所刮的勁風。
兢兢業業:播種季節,一群珞巴(Loba)族人聚集在族人聚集在羅滿桑古城(有的譯為羅馬丹 Lo Manthang)外面的田地裏幹活。
佛祖也需要看護:Tetang寺廟的大殿裏,這位寺廟的冬季看護人站著照相。
巧婦之炊:Tashi Dolkar Gurung是位珞巴族婦女。她在羅滿桑古城土房的窗戶光線附近挑揀米中的小沙礫。
盡顯滄桑:一位和尚穿過羅滿桑古城的小巷。
昔日古道:一位年輕人騎著馬走下卡利甘達基河谷。該河谷是進出這個地區的主要管道。而且,在歷史上,該河谷是連接西藏和印度的重要鹽道。
舊日宮殿:從察讓(Tsarang)鎮的寺廟看到國王在此的舊宮殿。最近幾年,這座宮殿一直沒有使用,並已開始陷入破敗的狀態。
最後的香格里拉:Dhakmar村民在地裏幹了一天的活之後回到鎮上。Dhakmar村是傳說中最後的香格里拉。
舞姿翩翩:一年一度的體己(Tiji)節在羅滿桑古城的主要廣場上舉行。跳舞之人精巧地打扮成如動物、惡魔和神靈一樣。
張牙舞爪:為期三天的體己節演出期間,和尚們打扮成不同的動物、惡魔和神靈,上演一場善良與邪惡之間偉大而感人的鬥爭。羅滿桑古城的廣場上,伴隨著藏傳佛教音樂,一位打扮成骷髏的和尚跳著一支古老的舞蹈。
降魔驅鬼:體己節快要結束時,國王的朝臣成員們帶著火槍聚集在一起。因為他們準備通過排射接著排射而幫助追蹤該城的惡魔。
威嚴依舊:體己節期間,珞王國的前國王晉美·帕巴·比斯塔(Jigme Palbar Bista)仍然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時,他和其皇家侍臣坐在該鎮廣場上觀看和尚們表演。
薑還是老的辣:羅滿桑古城外的一片野地裏,一群地位較高的和尚為了一次紀念儀式而聚集在一起。
絲光滿面:一位年長的珞巴族人穿著他最好的衣服參加一年一度的體己節。
老當益壯:年長的婦女們坐在羅滿桑古城裏旋轉祈禱輪並一起祈禱。這是許多退休的珞巴族人集體參加的一種日常儀式。
日新月異:祈禱儀式前,珞巴族農民們聚集在羅滿桑古城外。由於新路接近完工,人們可以看到當地越來越多的人穿著西式服裝。
整裝待發:一位年輕的和尚正在整理他的長袍。
再現科勒:一位珞巴族婦女沿著羅滿桑古城的城牆走科勒(kora)(順時針繞行)。科勒是藏傳佛教裏的一種朝聖或默念類型。一般來講,走科勒是指佛教徒順時針繞著寺廟、窣堵波(指的是佛塔)或其他神聖之地走,通常走108遍。
馬到成功:Phuwa村民們把幾袋化肥裝到馬上,以便運到地裏面。
精心打扮:體己節期間,國王宮殿內的一個預備區域內,一群和尚幫助跳舞之人準備即將來臨的儀式。
傳統頭飾:各種特殊場合,諸如婚禮和各種節日期間,珞巴族婦女穿著叫做佩拉克(perak)的傳統頭飾。
形單影隻:一位牽馬的和尚走在Ghemi和Dhakmar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