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馬來西亞國內政局在過去一周動盪不斷,爆炸式的政治新聞不斷洗版社交媒體,網上留言更是煽動著不少線民的情緒。馬來西亞受訪臨床心理治療師提醒,勿輕易陷入“真相化學效應”中,且避免轉發舊新聞或假資訊加深網路不適感。
馬來西亞希望聯盟崩盤,中央政府變天,國內政局在過去一周出現戲劇性變化,令許多國人情緒也隨著高低起伏。
馬來西亞前首相拿督斯裏納吉曾在個人面子書上揶揄,希盟政府在過去一周不斷上演反轉劇情,幾乎每小時都有新的政變。
這些猶如泡沫劇的轉變,令關注政治的朋友出現憂慮情緒,並容易擴散至朋友圈。
MY心理學臨床心理治療師葉浩懷接受《東方日報》詢問時指出,過去一周的政治變動頻密,確實容易讓緊跟新聞資訊的線民,不自覺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中。
他分析,產生這些負面情緒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無法影響結果所致。
他說,選民在選舉期間一般會特別關注政治動態,是因為瞭解自己的行為,即投票能影響結果,因而產生了積極感。然而,在結果出爐以後,卻存在其他發展的可能性,包括現有的紊亂政局,並已明顯超出行為所能影響的範圍。
“政變是我們無法掌握的,會有一部分人的自我認知裏,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無法再左右結果,所以產生彷徨與無助感。這些負面情緒或會讓他們減少接觸相關資訊,包括降低來屆大選的參與度。”
葉浩懷分析,政變導致社交媒體彌漫負面情緒,與大眾對於政治理解的缺乏有著一定的關係,那是因為不了解政治任務、國家背景和憲法等知識,不明白國家的未來該何去何從,才會產生焦慮。
“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直接面對這些問題,嘗試去瞭解國家憲法中賦予選民的權利有哪些,或是重新思考自己當初投票的初衷,重新拾回應有的價值觀,是最有效舒緩焦慮情緒的辦法。”
他也建議,線民若在這段期間,因過度關注政變的新聞而產生焦慮、不安、憤怒、無助等負面情緒,應暫時讓自己“休息”,離開在社交媒體上的極端的貼文分享,轉而投向自己平時喜歡的休閒運動,或是向身邊的人傾訴自己的想法,以減緩負面情緒蔓延。
同樣來自MY心理學的臨床心理治療師張庭鋒提醒,社交媒體的便利容易令人陷入“真相化學效應”中,讓人默認“越多人轉發即可行度越高”,惟事實並非全然,謠言傳多了也有人相信是真的,一旦線民認為的“事實”被戳破,即更容易產生焦慮與憤怒的情緒。
“大眾會認為在朋友圈看見的消息更具可信度,因此若朋友圈時常出現與正規媒體不符的新聞資訊時,反而更容易讓被動接收資訊的線民陷入更深的不安中,擴大網路負面情緒。”
他也提醒,線民在轉發新聞前,有責任先查詢新聞來源以及時間是否符合現有局勢,否則不斷地在社交媒體上轉發未經證實的假消息或舊資訊,容易加促網路負面情緒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