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古代皇帝與蒙頂山茶(上)

作者:陳開義    来源:茗边    发布时间:2019-11-04

1.jpg

       蒙頂山茶自唐玄宗天寶元年(西元742年)開始作為貢茶,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長達1169年,被譽為“五朝貢茗”, 是中國歷史上貢茶時間最長的歷史名茶,深受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的追捧。其中,有多位皇帝在蒙頂山茶發展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乾隆皇帝還專門寫了茶詩來稱頌蒙頂山茶,一定程度上對提升蒙頂山茶知名度、美譽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jpg

紅草坪萬畝觀光茶園


漢宣帝與蒙頂山茶


      漢宣帝劉詢(西元前91年—前48年),本名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西漢第十位皇帝。由於幼年遭遇變故,長期生活在民間,因此對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瞭解。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任用賢能,賢相循吏輩出;注重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他先後使用過多個年號,其中甘露(西元前53年-前50年)是第6個,一共四年。
      甘露年間,邑人(雅安名山人)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其葉細長,網脈對分,味甘而清,色黃而碧” ,故名“仙茶”。吳理真在有“天下大蒙山”之稱的蒙山頂上的五峰之間馴化七株野生茶樹,並製成名茶吉祥蕊、聖楊花,因此被公認為世界上有文字記載最早人工種茶的第一人。宋孝宗淳熙十三年(西元1186年),吳理真被敕封為“甘露普惠妙濟大師”;淳熙戌申(1188年),宋孝宗又敕賜其“甘露普慧妙濟菩薩”封號,俗稱“甘露大師”。

 

松贊幹布與蒙頂山茶


      松贊幹布(617年-650年),吐蕃王朝第33任贊普,是實際上吐蕃王朝的立國之君,在位期間(629年-650年),平定吐蕃內亂,極大擴張了吐蕃王朝的版圖,使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強國,確立了吐蕃的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法律等制度,從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從唐朝引入科學技術以及曆法。
唐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王松贊幹布,據傳將蒙頂貢茶帶到吐蕃,由此開創了西藏1300多年飲茶歷史和當今聞名於世界並可與絲綢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馬古道”。《西藏政教鑒附錄》記載:“茶葉亦自文成公主入藏也。”隨後,藏族同胞逐漸飲茶成習,達到“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程度。蒙頂山茶、雅安藏茶自唐至今,為藏漢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做出巨大貢獻。

 

唐玄宗與蒙頂山茶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亦稱為“唐明皇”,在位期間(712年-756年)開創了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最為鼎盛的時期,史稱“開元盛世”;在位後期(天寶十四年)爆發“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國勢逐漸衰落。
唐代是蒙頂山茶發展最快、品質最優的時期。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蒙頂名茶因其品質優異、工藝精湛,被列為朝廷祭天祀祖與皇帝飲用的專用貢茶。當時蒙頂山屬蘆山郡管轄,所以《新唐書》這樣記載:“雅州蘆山郡土貢……茶”。


唐憲宗與蒙頂山茶


      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唐德宗李適之孫、唐順宗李誦長子,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805年—820年),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取得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唐憲宗執政期間,是蒙頂山茶發展的高峰時期。當時,蒙頂山茶成為進貢最多的一種茶。元和8年(西元813年)蒙頂山貢茶以正名列入史冊,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嚴道縣蒙山在縣西十裏,今每歲貢茶,為蜀之最。”

 

唐敬宗與蒙頂山茶

 

      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李恒長子、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哥哥,唐朝第十三位皇帝(除武則天和唐殤帝李重茂外)。除了唐末代亡國之君哀帝於17歲被害以外,敬宗是唐朝皇帝中享年最短的。在位期間(824年—826年),奢侈荒淫,後為宦官殺害,廟號敬宗。敬宗、文宗、武宗一共在位不到23年,但是他們卻創造了唐朝的一個奇跡,那就是兄弟三人唐代宦官相擁繼為君。中國歷史上的皇位繼承,既有父死子繼,也有兄終弟及,但是像敬宗、文宗、武宗兄弟三人連續即位為皇帝的情況極為少見。
寶曆元年(825年),蒙頂貢茶達到頂峰。李肇撰《唐國史補》記載:“劍南有蒙頂石花,或小方或散芽,號為第一。”

 

唐文宗與蒙頂山茶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期間(826年-840年),勤勉聽政、厲行節儉,革除奢靡之風,下令停廢許多勞民傷財之事,致力於復興王朝,在唐朝中後期諸帝中頗為勤政。他喜作五言詩,《全唐詩》等錄有其詩6首、聯句2句。
開成五年(840年),日本學問僧慈覺大師圓仁,在長安學習佛學,歸國時,唐文宗賜贈其禮品中就有“蒙頂茶二斤,團茶一串。”作為天子禮物,蒙頂山茶成為國家禮茶並載入《日本茶葉發達史》。


3.jpg


唐宣宗與蒙頂山茶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異母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期間(846年—859年),勤於政事,從諫如流,整頓吏治,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老百姓稱其為“小太宗”。《全唐詩》錄有其詩六首。
      大中十年 (856年),蒙頂茶價格昂貴。楊曄《膳夫經手錄》記載 “蜀茶得名蒙頂也。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頂……。不數十年間……歲出千萬斤”。


宋太祖與蒙頂山茶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976年),宋朝開國皇帝,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又以杯酒釋兵權等策,削奪禁軍宿將及藩鎮兵權,加強中央集權;在位十六年,務農興學,慎刑薄斂,但重文輕武、“守內虛外”的方針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
宋太祖開國初(960年-976年),力圖征服北漢,為確保西川民族安定,注意力尚不在以茶易馬,而是以羈縻為主(羈,馬絡頭也;縻,牛靷也,引申為籠絡控制。唐朝對西南少數民族採用羈縻政策,承認當地土著貴族,封以王侯,納入朝廷管理。宋、元、明、清朝時稱土司制度)。
乾德中(約965年),宋太祖下詔在碉門(今雅安市天全縣),首先創立“土軍三千,茶戶八百,種植茶樹,采焙製造,以備賞番”,賞番成為羈縻的主要手段。賞番主要對象是在大渡河沿岸黎州(今雅安市漢源縣)所轄的54個羈縻州以及雅州(碉門)所屬的44個羈縻州。雅州賞番茶一是通過靈關(今雅安寶興縣)北上,二是西行越二郎山至嵐安(今屬瀘定)至康藏,成為藏族群眾的生活必需品。

 

宋太宗與蒙頂山茶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西元997年),宋朝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在位期間(976年-997年),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當時,因為對手遼國切斷了從蒙古和新疆購買戰馬的途徑宋太宗為了保證軍馬之需,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實行“榷茶易馬”制度。這一制度在四川首先推行,並規定“名山茶專為博用,不得他用。”從此蒙山頂茶、雅安藏茶成為歷代中央王朝與吐蕃等少數民族進行茶馬貿易的專用茶,是我國漢族人民與吐蕃等族人民加強政治、經濟、文化聯繫的重要紐帶。《宋史·吐蕃傳》載:吐蕃“喜啖生物,無蔬如醯醬,獨知用鹽為滋味,而嗜酒與茶”,故“蕃戎性嗜名山茶,日不可闕”,這也是茶馬貿易能夠持續五百餘年的重要原因。


4.jpg

俯瞰金鼓茶園

宋神宗與蒙頂山茶

 

      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宋英宗趙曙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治平四年(1067年)繼位,在位之初,耳聞目睹積貧積弱的困境,故即位不久,即召王安石赴京,推行變法,史稱“熙寧變法”。在變法過程中,宋神宗以君權的力量,保證了一系列新法的推行。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先後頒佈實行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取得階段性勝利,但遭到守舊勢力的攻擊和反對,神宗搖擺於新舊兩黨之間,但維持新政、堅持變革的決心不變,確是宋朝有抱負、有作為的皇帝。
      隨著茶馬貿易的發展,到了宋神宗熙寧三年 (1070年),朝廷“置文州(今甘肅文縣)買馬場,又置威州(今四川理縣)、龍州(今四川平武)、碉門(今四川天全)買馬場”,此為官方第二次置買馬場,全國四處,四川占了三處(《長編》)。
      熙寧六年(1073年),朝廷與西夏的戰爭造成陝西發生“馬道梗阻事件”,北方馬源路斷。於是宋王朝不得不將茶馬互市的地點由西北的秦、鳳、熙、洮諸州改到西南,開闢新的馬源。當時四川的黎州(今漢源縣)、雅州(今雅安)是通往康藏地區的交通要道,於是成為“茶馬互市”的重要市場。
宋代茶馬貿易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為朝貢和賞賜,進行官方的交換;一為宋王朝設茶馬司在沿邊各地“召募蕃商,廣收良馬”的貿易。在進行“貢”、“賜”交易的同時,宋王朝還通過設置茶馬司管理茶馬貿易。正所謂:蜀茶每入諸番市,胡馬常從萬裏來(黃庭堅詩)。
      為了確保吐蕃對蒙頂山茶的大量需要,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遣三司幹當公事李杞入蜀榷(統購)茶,提舉茶馬司在名山設立買茶場合熾焙作坊,於秦、鳳、熙、河博馬。僅雅州境內就先後設置名山買馬場、雅州城買馬場、名山百丈買馬場、滎經買馬場、蘆山買馬場、黎州買馬場、靈關買馬場、碉門寨買馬場等。同年,為了加強茶政,在名山設立茶監(正七品)由當時縣官兼任,後改專職,並在名山、百丈設置“茶場”,盡“榷”(統購)全縣茶葉,蒙頂山茶成為軍需品。
      自北宋實行“榷茶”制以來,蒙頂山茶一直是宋王朝關注的重點。1075年,朝廷又派蒲宗閔入川,治理蜀茶。他下令“川陝民茶(指四川雅安和陝西漢中的茶)盡賣入官,嚴禁私行交易,全蜀茶盡榷”(《宋史食貨志》)。這是封建王朝壟斷西南邊茶貿易的開始。
      熙寧八年(1075年),茶場,馬場合一,以後有分有合。四川戎(今宜賓市)、黎(1074置茶馬司,今雅安漢源縣)屬全國第二批買場,此時買馬規模最大,北南並舉。神宗熙寧七至八年,川茶在全國占江南諸產茶省之和(《宋史食貨志茶》)。因川地距離西北、西南民族產馬地近,故而朝廷決定川茶以換馬為主,茶類轉向,邊茶生產壓倒一切。
     熙寧九年(1076),吐番購茶定雅州為交易所,置茶場,縣令加同監茶場銜,稱茶監。元豐時有司請以茶易馬,名山設茶馬司。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遺址是目前我國唯一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元豐四年 (1081年),宋神宗7月12日特詔:“專以雅州名山茶為易馬用,自是蕃馬至者稍眾”(《宋史》《兵十二·馬政》)。此為雅州專制邊茶之始。
      元豐八年(1085年),四川茶葉產量達2954.8萬斤,當時蜀中產茶區設有茶馬司(管理機構)、買馬場(互市地),交易最火的市場有雅州(今名山區新店鎮)、雅州靈關鎮、雅州碉門和黎州(今漢源縣清溪)賣馬場,可見蒙頂山茶在當時影響之大。

 

宋徽宗與蒙頂山茶


      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間,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導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先後爆發,北宋統治危機四伏。眾所周知,宋徽宗不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但其藝術上造詣非常高。他十分愛好繪畫,利用皇權推動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發展。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兵臨城下,宋徽宗受李綱之言,匆匆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與欽宗趙桓被金人虜去;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死於五國城。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12月,宋徽宗重申宋神宗原詔:“用名山茶易番馬”並“定為永法”。
      崇寧二年 (1103年),熙河地區“所管茶數共約四萬餘馱,數內名山茶約一半以上,依條專用博馬,不許出賣”(《宋會要·職官》)。
      大觀二年(1108年),宋徽宗又詔:“熙、河、蘭、湟路,以名山茶易馬,恪遵神考之訓,不得他用”。
      由於宋王朝重視,官認督“榷”,徽宗正和三年(1113年),名山茶產量多達“四萬二千一百六十五馱”, 即年產量達到四百多萬斤,基本滿足了藏族的需要。宋徽宗執政期間,蒙頂山茶出現了兩大歷史名茶。宣和二年 (1120年),蒙頂山創制萬春銀葉,年貢皇室40片(一片即一餅);1122年(宣和四年),又創制玉葉長春,年貢皇室100片。當時,蒙頂石花、露芽、穀芽、聖楊花、吉祥蕊、不壓膏、石蒼芽膏等名茶,位居全國前八名。

 

宋孝宗與蒙頂山茶


      宋孝宗趙眘(1127年-1194年),南宋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強的皇帝,1162年—1189年在位。年輕時發誓要振興南宋,在位間刷清嶽飛冤案。
      淳熙十三年(1186年),因“京師旱”,植茶祖師吳理真“顯靈”降雨救災,宋孝宗敕其為“甘露普惠妙濟大師”;淳熙戌申(1188年),宋孝宗又敕賜其“甘露普慧妙濟菩薩”封號,俗稱“甘露大師”。上清峰所產的七株“仙茶”,被列為正貢茶,並修建石欄圍護,賜名“皇茶園”。1192年立碑紀念,“勒石於名山縣蒙頂山房”。據宋代《金石苑》記載:“甘露祖師由西漢出現,吳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嶺表來,住蒙山植茶七株,以濟饑渴。元代京師旱,敕漲秦二相,詔求雨濟時,師入定救旱,少頃,沛澤大通。”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