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文化消費迎來火熱“暑期檔”

来源:人民日報    发布时间:2019-08-14

1210241203_15657417672101n.jpg

一名讀者在江蘇南通某書店內閱讀圖書。

暑期是文化消費的重要窗口期,各種內容新穎、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與服務精彩紛呈,給人們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這個暑期,文化消費有哪些新特點?如何讓老百姓品嘗到更多更好的文化佳肴?記者進行了采訪。

文化消費熱潮湧動

伴隨技術手段進步和創新意識提高,優質文化產品不斷湧現,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文化需求

“看得真是過癮,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讓人看了還想看,我已經是‘三刷’了。”在湖北武漢工作的90後女孩吳薇薇說。

暑期是電影上映的高峰期,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今年暑假最熱門影片之一,觀影人次直奔千萬級。截至目前,在專業影評網站豆瓣網上有72萬多人打分,得到了8.6分的高評分。

“現在暑期電影類型越來越豐富了,從故事片到文藝片再到紀錄片都會在影院上映,不同的消費者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口味的片子。”吳薇薇說。

今夏,各地文化消費熱潮湧動。在北京,第七屆惠民文化消費季暨2019文交會啟動,300場劇作精品演出、圖書展銷、畫作展覽、時裝表演等文化大餐撲面而來;在上海,沉浸式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文化藝術節目輪番登場……

“暑期文化消費火爆是人們精神需求集中釋放的體現。伴隨技術手段進步和創新意識提高,優質文化產品不斷湧現,滿足不同人群個性化文化需求。”北京三川文創研究院副主任趙榮進說。

“讀書可以怡情,使人明理,與孩子一起進書店學習知識、共同成長是件很愉快的事。”暑假期間,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何萍每周帶孩子“打卡”一次書店,“光是買書就花了2000多元,孩子收獲很大,這錢花得值!”

K12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商城的統計顯示,今年暑期以來,《平凡的世界》、《哈利·波特》系列、《駱駝祥子》、《朝花夕拾》等中外名著銷售火爆,銷量同比增長1倍;同時,繪本、字畫等也有不錯的銷量。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文化經濟總量明顯增加,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質量不斷提高,文化市場是一片值得深挖的藍海。”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說。

文化市場亮點頻現

“刷館”成為新時尚,文化成為“夜經濟”新標簽,“互聯網+科技”成為文化產品新元素

產品更新穎,需求更多元。這個暑期,文化消費亮點頻現。

——“刷館”成為新時尚。

美團門票的數據分析顯示,暑期以來,文化博物館相關品類銷售量同比增長近50%。北京故宮博物院、廣東科學中心、廈門科技館、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青島啤酒博物館位居暑期全國熱門博物展館前五位。

今夏,北京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館門前,人們觀展熱情高漲。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展在開幕前門票就預售一空,畢加索早中期作品展188元一張的門票很搶手,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單日最高接待參觀者1.2萬人次。

“沉浸於悠久的中華文化,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與藝術創造,我的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華,這門票真值!”浙江杭州某互聯網公司員工王明涵最近到西安進行一場“文化樂旅”,參觀了陝西曆史博物館等展館,感覺很棒。

——文化成為“夜經濟”的新標簽。

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自7月28日起,每周日延長至晚9點閉館,延時開放時段可容納預約人數1萬人。在上海,上海筆墨博物館等14家博物館試點夜遊項目,大光明電影院、國泰電影院啟動“跨零點”放映,傅雷圖書館聯合大隱書局於上海浦東開辟深夜書房。上海博物館首個特展夜場共發放2000個預約名額,15分鐘就被一搶而空。

“琳琅滿目的夜文化、新體驗,拓展了城市夜生活的深度、廣度與多樣性,各種文化夜市不僅滿足大眾不斷提升的文化消費需求,還可拉動餐飲、購物等消費增長,為城市生活增添新活力。”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說。

——“互聯網+科技”成為文化產品的新元素。

“上周帶孩子去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看《HELLO火星》3D數字太空展,在1500平方米的超大空間參與互動體驗,孩子們身臨其境接觸、感受浩瀚宇宙的故事與景象,玩得很開心。”北京海澱皂君廟居民吳鐘凱說。

不止展覽,演出市場也用上了數字技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大麥網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雲計算、人臉識別、實時人流分析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演唱會、嘉年華、戲劇節、動漫節等大型演出現場,推動演出票務信息透明化,助力大型活動更加高效、安全、有序與智能。

內容供給亟待提升

整體上看,我國文化消費領域具有獨特創新能力的文化產品還比較稀缺,同質化問題仍然較為嚴重

“暑假期間,我帶孩子看了不少兒童劇,總體感覺還是良莠不齊。”江西南昌紅穀灘居民趙紅豔說,比如有些戲劇,劇本內容陳舊,創意不足,跟不上時代變化;在演出票務市場,捂票囤票倒票、炒作票價、虛假宣傳等現象時有發生。

“說到底,這些還是文化消費市場上的老問題,只不過在暑期文化消費旺季,有些會表現得更明顯。”魏鵬舉說,整體上看,我國文化消費領域具有獨特創新能力的文化產品還比較稀缺,同質化問題仍然較為嚴重。文化市場秩序也有待進一步規範。

“擴大文化消費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提升內容供給的質量和水平。”來有為建議,政府在政策紅利、資金扶持上向優質內容生產傾斜,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消費領域,培育有創新精神的全產業鏈式龍頭企業;企業也要加大在內容供給方面的創新研發與投入,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

“隨著用戶需求不斷細分,對優質內容的追求成為消費重點。”趙榮進認為,內容輸出方應保持對消費需求轉變的敏銳度,拓展“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發掘出更具差異化、個性化的文化產品,從產品交易向品牌服務轉型,努力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對於文化消費領域存在的類似涉嫌假冒偽劣等現象,要多措並舉,形成監管合力。一方面,要嚴格規範相關產業審批程序,定期巡視、檢查、處理,責任落實到人;另一方面,要通過執法平臺和信息公示系統,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規企業實施聯合懲戒。此外,還要充分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強化消費者維權意識。

(原標題:文化消費迎來火熱“暑期檔” 產品內容新穎、形式多樣)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