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又到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人間迎來“東方情人節”。
不過,這一起源於中國的節日,在日韓仍保留著最本真的習俗——少女對月穿針,乞求心靈手巧。
所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古時,“乞巧”多半與祈盼美滿婚姻相連,但現在的日韓女性,對婚姻大事却越來越“佛系”……
七夕是啥節?中國情人節,日韓乞巧節
早在中國古代的民俗中,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少女們對著天上的織女許願,乞求一雙巧手的日子。夜幕降臨時,她們在庭院中對著明月穿針,如果紅綫從針眼中穿過,就叫“得巧”。
2016年8月9日晚,西安百餘名漢服愛好者齊聚漢城湖畔,身著漢服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幷以折紙、漢舞表演、茶藝展示等形式度過七夕。攝影 張遠
在古人觀念中,女子心靈手巧,恰如男子文采飛揚,擅長女紅是待字閨中的女子最好的“招牌”,未來等待她的可能就是稱心如意的郎君,和幸福美滿的婚姻。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現在中國的七夕節,更像是“情人節”,人們在這一天祈禱的,更多是得到愛情,慶祝的,也是牛郎織女般難得的愛人相聚。
而日本和韓國,却把源自中國的七夕節“乞巧”風俗保留了下來。
奈良時代,七夕風俗傳入日本。每年七夕時節,天上的織女不僅要賜給日本少女們“一雙巧手”,還要滿足各種願望。人們聚在一起,寫下自己的心願,挂在七夕竹子樹上。這些願望多種多樣,諸如身體健康、容顔美好、早結良緣、家庭幸福等。
就連日本東京的迪士尼樂園也入鄉隨俗,不僅讓米老鼠和米妮穿上和服,扮成牛郎織女游行,還在園裏設了“許願台”,讓游客寫卡祈願。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慶祝七夕節的主題公園。
韓國女性則會在七夕這天,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擺在桌上磕頭祈求,求織女星賜她們靈巧的雙手,讓她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此外,家家戶戶還會在七夕這天在祭臺上放上乾淨的井水,用新鮮瓜果和煎餅供奉,祈願家人平安等。
七夕的N種過法:兩棵樹的守望 一群人的堅持
800多年前,朝鮮半島上一對“夫妻銀杏樹”中的雄樹被洪水連根拔起,獨自漂到了乶音島。當地漁民打撈了這棵樹,幷把它種在了島上,雌雄兩樹從此兩地守望,兩邊民衆則通過共同祭祀的習俗一解“夫妻樹相思之苦”。
南北分裂後,“夫妻銀杏樹”雄樹在韓國,雌樹在朝鮮,兩地共同祭祀的做法也中斷了。好在,去年七夕時,在朝鮮半島的和平氛圍中,韓國舉辦了“夫妻銀杏樹”重逢儀式的活動,以在雄樹旁挂巨幅雌樹照片的方式讓它們“重聚”。
韓國文化遺産廳廳長金鐘鎮當時表示:“夫妻銀杏樹,與離散家屬一樣,經歷了漫長的相互分離的歲月。我們計劃推進通過南北合作共同舉行祭禮的方案。”
其實,日韓民衆迎接七夕,有很多種方法,不僅商家會推出浪漫時髦的“情人節”活動,各地也會結合自身特色,賦予七夕特別的意義。
日本廢除農曆後,七夕節變成了每年陽曆7月7日。在今年七夕節時,北九州市多地舉行了“夏日情人節”活動,發行附有現場拍下情侶照片的“戀人證明書”,頗受歡迎。
證明書上寫有“在此證明2人爲幸福的戀人”字樣。很多人專門爲了證明戀情而來,也有修成正果的情侶前來“報告”結婚之事。
韓國民衆則喜歡在七夕前夕“找點事忙活”。七夕來臨前,韓國舒川郡厚岩里村,就在所有居民的參與下,進行了村莊清掃及除草工作。這是村子每年都堅持實施的傳統活動,今年也不例外。
日韓“佛系”婚戀觀:公子向北走,姑娘不想結婚
在日本和韓國,女性不論是遵從傳統七夕習俗,乞求心靈手巧,還是慶祝時髦的“東方情人節”,和戀人花前月下,最終真正想走入婚姻的人越來越少。
日本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是18歲,但前幾年的一份調查顯示,50歲仍未結婚的女性在日本女性中的比例約爲14.1%,這個比例被定義爲“終生未婚率”,這意味著平均每7名女性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
日本女性爲何對結婚如此“佛系”?這部名爲《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的日劇或許可以提供最直觀的答案。
實際上,不少日本女性認爲,結婚意味著要爲家庭放弃事業,因爲婚後就會被期待退出勞動力市場,轉而承擔家庭主婦的角色。對很多女性來說,結婚、生子、撫養孩子、贍養父母是被捆綁在一起的,比起背上這個沉重的“婚姻包袱”,她們更想享受單身生活的輕鬆自在。
在日本,女性單身旅行,正成爲一種時尚,“一個人旅行,不用照顧這個考慮那個,能够讓自己真正放鬆”。女性單身旅行也爲旅游市場創造出無限商機。有旅游業者戲稱,今後要想在日本旅游市場上混,必須學會“討好”女人。
而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8年結婚及離婚統計報告》也顯示,2018年韓國人口每1000人中登記結婚數量爲5對,創下1970年以來的最低值。另外一份調查顯示,不少韓國未婚女性不進行异性交往的理由,竟是“爲了自由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