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氣候變化按目前狀態持續,那麼到本世紀末,全球海洋可能會損失約六分之一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據國際海洋生物學家團隊進行的一項綜合計算機研究,海洋溫度每上升1攝氏度,海洋動物的總量會相應下降5%,這還不包括捕魚活動帶來的影響。
據報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11日刊發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水平,那意味著到2100年,海洋生物總質量將減少17%。而如果全球減少碳排放,損失量可能會被限定在5%左右。
“如果世界不減緩氣候變化,我們將看到海洋生物量大幅減少。”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威廉姆·張說,“現在已經能觀察到了一些變化。”威廉姆表示,雖然更溫暖的水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氣候變化也會讓海洋中酸性更強、氧氣更少,也會損害海洋生物。
科學家說,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依靠海洋來獲取食物或生計。“這些預計損失帶來的潛在後果是巨大的,僅僅是為了海洋生物多樣性,並且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依賴海洋資源。”維多利亞大學生物學教授鮑姆說,他並沒有參與研究,但表示研究結果有道理,“氣候變化有可能對海洋資源利用和全球糧食安全帶來嚴重的新沖突,特別是隨著本世紀人口的持續增長。”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英格蘭聯合國世界保護監測中心的海洋生態學家狄騰莎表示,海洋中最大的動物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好的消息是海洋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浮遊生物和細菌不會減少的那麼嚴重,壞消息是那些我們直接利用並且最關心的海洋生物,會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大影響,並改變食物鏈。”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沃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另外,威廉姆說,已經很溫暖的熱帶地區會出現最大的損失。科學家們此前就認為氣候變化可能會減少未來的海洋生物,但過去的計算機模擬僅僅考慮了部分圖像或只使用了一種模型。威廉姆說,這次的研究使用了六種不同的最先進的計算機模型,可以提供最好的大圖像。
威廉姆補充表示,很難將過去的氣候變化因素與捕魚的影響區分開來,但過去的研究顯示,觀潮到的魚類數量流失可以歸因於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
狄騰莎指出,緬因州的龍蝦和北大西洋的露脊鯨是已經遭到全球變暖打擊的海洋生物。喬治亞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喬伊並未參與研究,他稱贊這項研究的一絲不苟,並表示這也是“緊急行動的呼籲”。“健康的海洋是行星穩定所必需的。”喬伊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原標題:本世紀末 海洋生物或因全球變暖損失六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