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大利用新技術協助醫生精準定位病變組織。圖左起為劉穎虹、吳士衡、早期肺癌患者區先生
肺癌是香港頭號殺手,早期症狀不明顯,當發現肺部有可疑陰影時,以往要等陰影大至一厘米,才可抽取組織化驗。香港中文大學胸腔外科團隊,2015年研發利用「混合手術室」及「電磁導航支氣管鏡」結合技術,協助醫生精準定位小至兩毫米的病變組織,即時切除。團隊至今利用新技術為53名患者切除病變組織,當中逾七成人確診早期肺癌,手術成功率達100%。
單孔微創 可深入難達部位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副教授吳士衡表示,新技術利用「混合手術室」的實時影像掃描技術,配合「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定位誤差少於一毫米,另配備「C型機械臂影像裝置」,提供實時360度斷層掃描影像,準確找到小至兩毫米的病變組織,抽取化驗或切除。他又稱,肺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即使無煙酒習慣,亦可能患上肺癌,懷疑與空氣污染有關。
57歲的體育老師區先生,去年因胸痛去私家醫院做電腦掃描,誤打誤撞發現肺部有三處可疑陰影,由於陰影細碎、分散,私家醫生懷疑是擴散的末期肺癌。區先生稱不敢相信,他平時經常運動,又沒有煙酒習慣。經轉介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新技術診治發現,三處病變組織均小於一厘米,確診為早期肺癌,醫生分兩次手術將左右肺的病變組織切除,術後一個月已可運動。
中大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表示,傳統抽取組織的方法,如細針刺穿胸壁活檢或開胸手術,入侵性及出現併發症風險較高,傳統氣管鏡可達到的肺部範圍僅一半,而新技術以單孔微創的方式,可深入肺部難達部位,至今沒有出現併發症或死亡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