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文物捐贈儀式 包定波 攝
前兩天,臺州三門浦壩港鎮毛石源村的村民將七件出土於該鎮的陶瓷文物捐獻給了國家。這七件陶瓷極其完整。專家初步鑒定,這是一千年前唐宋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我們捐獻文物的主要想法是讓更多人觀賞和了解陶瓷文物。”代表弟弟捐獻文物的朱建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20日記者獲悉,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村民朱建法日前將自己收藏的7件越窯青瓷文物無償捐贈給三門博物館。
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王海明初步鑒定,這些是一千多年前唐宋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他介紹,這7件被捐贈的文物,包括一件唐代盤口壺、一件南宋藍釉碗、兩件唐代青瓷雙系罐、一件唐代青瓷壺和兩件北宋青瓷碗。其中尺寸最大的是盤口壺,最珍貴的是青瓷壺。
圖為:唐宋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 包定波 攝
“除南宋時期的藍釉碗和唐代的青瓷壺稍有破損外,其他文物均保存良好,仿佛剛從窯中燒制出來的。”王海明說。
三門縣博物館館長吳元俊表示,這次接受捐贈的7件陶瓷文物均為越窯青瓷,其中幾件具有較高的文物研究價值,來自唐代的青瓷壺可以說是越窯青瓷工藝的高水平代表作。
據悉,一年前,朱建法路過三門縣浦壩港鎮小雄村的一處工地時,看到了被隨意擺放在路邊的這七件文物,是當時施工人員在一處斜坡頂端挖掘出來的。當時,朱建法以為是工藝品,於是花三四千元購得,之後便一直放在家中作為裝飾品。
圖為:唐宋五代時期的越窯青瓷 包定波 攝
“之前一直不知道這是文物,就覺得挺好看的,後來村長打電話來說這是文物,我們這才知道的。”朱建紅說,她的弟弟人在外地,所以托她向博物館進行捐贈。
“放在家中只能自己欣賞,捐贈給博物館可以讓更多人欣賞到這些文物,更能讓曆史得到延續。”在得知“寶貝”的真實身份後,朱建紅姐弟倆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捐贈的決定。
經鑒定,這7件文物屬於窖藏文物。王海明表示:“可能原來文物的收藏者或者主人是個文物愛好者,也許碰到某個突發事件,他來不及帶走,就近挖坑埋掉的可能性非常大。”
吳元俊告訴記者:“這是三門縣健跳港以南第一次出土越窯青瓷文物,其意義較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三門縣博物館對越窯青瓷的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