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藝術展》今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4-16

混合扇骨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折扇(清)东莞市博物馆提供.jpg

混合扇骨雙面繪象牙貼面人物紋摺扇(清)東莞市博物館提供

【亞洲文旅網訊】4月16日,《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藝術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展。展覽展出了來自東莞市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四川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6家國有收藏單位的百餘件套象牙製品及牙雕珍品。同時,金沙遺址博物館還與本次展覽的公益支持單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設計了一系列的互動參與展項和社教活動,向公眾傳遞出珍視牙雕工藝的物質載體——象牙及其母體大象的理念。

象牙雕龙纹鬼工球(清).jpg

象牙雕龍紋鬼工球(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展廳佈置極為雅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明清中國的房舍廳堂之中,文人雅士、閨秀女子的生活;此後,一位歐洲女士則手執香扇,帶人穿越至中西貿易繁榮時期,西方紳士淑女的生活場景。走入這個展覽,就如同走進了一個精工巧藝、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時代。

象牙雕红柄刺绣人物花鸟纹伞(清).jpg

象牙雕紅柄刺繡人物花鳥紋傘(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象牙雕孔雀毛人物花卉纹折扇(清).jpg

象牙雕孔雀毛人物花卉紋摺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象牙雕染绿色描金双面绘人物徽章纹折扇-(清).jpg

象牙雕染綠色描金雙面繪人物徽章紋摺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古蜀象祭,金沙曾出土數以噸計的象牙

據介紹,本次展覽是繼《玉匯金沙——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金色記憶——中國14世紀前出土金器特展》之後的又一個以金沙出土文物材質為主題的展覽,將帶領觀眾領略巧奪天工的中國牙雕工藝之美。

象牙雕人物方形针线盒(清).jpg

象牙雕人物方形針線盒(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考古資料表明,金沙遺址埋藏著數以噸計的象牙,在世界上同一時期遺址中最為密集。這裏出土的一件肩扛象牙紋玉璋,也讓人能溯洄至3000多年前植被繁茂、水網密閉的成都平原,聯想到當時的古蜀人用這些珍貴的象牙祭祀山川神靈的場景。

象牙雕人物像(清).jpg

象牙雕人物像(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當遙遠的西南內陸將象牙視為神聖祭品之時,在商周時期的中原,象牙則是貴族彰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隨著時代的變遷,象牙製品逐漸從王公貴族的專屬走入富庶百姓的家中,並於明清時期發展至巔峰,演變出了千變萬化、包羅萬象的藝術品。本次展覽精選的牙雕珍品,便來自這一牙雕工藝“集大成”的時代,因此,“精”與“美”可以說是它的核心關鍵字。

精工巧藝,劈出比頭髮還細的象牙絲

“劈絲”是刺繡中的精湛技法,而牙雕技藝中也有一項同名的失傳技藝,製作出的成品是比頭髮絲還細的象牙絲,顯示出玲瓏剔透的效果。

象牙劈丝花卉楼阁纹团扇-(清).JPG

象牙劈絲花卉樓閣紋團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本次展覽中就有這樣一件“象牙劈絲透雕人物徽章紋摺扇”,以細密的象牙絲為背景,其上再浮雕農耕、商貿、官吏等場景。東莞市博物館的保管部主任楊曉東表示,這也是他給觀眾的“首推”展品:“它的工藝和佈局都令人讚歎,繁密而不繁瑣,是當時廣東制扇工藝最高水準的代表之一。”

象牙劈丝透雕人物徽章纹骨扇(清).jpg

象牙劈絲透雕人物徽章紋骨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失傳的“劈絲”工藝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讚歎與遺憾,但有一種工藝可與之媲美的牙雕珍品卻一直傳承至今——鬼工球,又稱同心球,因其工藝“鬼斧神工”而得名。展覽展出的“象牙雕龍紋鬼工球”,完美地彙集了牙雕所有技法之大成,它由一塊完整的象牙雕琢而成,層層相套,每一層又可自由轉動,是清人室內陳設的珍貴擺件。

量材就質,展出“翠玉白菜”同款牙雕

量材就質,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大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翠玉白菜便是因為這種工匠的“俏色”巧思而揚名海外。本次展覽中也有這樣一棵巧妙的象牙雕白菜,它的菜葉層層疊疊,其上依附著瓢蟲、蟈蟈、雛菊,雕刻刀法嫺熟細膩,其寫實的風格與翠玉白菜如出一轍。

象牙雕白菜(清).jpg

象牙雕白菜(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據介紹,白菜諧音“百財”或“擺財”,蟈蟈則寓意人丁興旺,寄託了古人的美好夙願,是清代常見的雕刻題材。

方寸玲瓏,一把扇子折疊兩百位人物

當象牙與繁複的色彩相結合,精雕彩繪之後又是另一番華麗的視覺盛宴。展覽展出的一把“象牙雕描金人物雙面象牙貼面人物摺扇”,在約相當於成年人四個巴掌大的紙質扇面上,竟描繪著近兩百位人物,他們的面部和手部均用極薄的象牙片貼成,只有半個小指甲蓋的象牙臉上還細緻地繪製了五官,衣料服飾則以絲綢織就,甚至連人物手持扇子上的花紋都清晰可見,亭閣、廊橋、花木穿插期間,構成了一幅庭院遊樂的閒適景象。

银鎏金累丝烧蓝双面绘象牙贴面人物纹折扇(清).jpg

銀鎏金累絲燒藍雙面繪象牙貼面人物紋摺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圓雕、浮雕、鏤雕、編織、微雕等牙雕工匠們交疊運用的各種雕刻技法,賦予了本次展覽展品獨一無二的魅力,每一件都值得靜觀細賞。而展品上沉澱的時代印記,更是凝聚著中西交匯的審美意趣和藝術風尚。

象牙雕双面绘外国人物纹折扇(清).jpg

象牙雕雙面繪外國人物紋摺扇(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東風西漸,風行海外的中國牙雕

精湛的牙雕藝術品,在17至19世紀這個中國海外貿易走向蓬勃的時代,用“中國趣味”與“中國技藝”,“征服”了當時的歐美世界,風行海外,成為了上流社會競相追捧的對象。正如美國遊客奧斯蒙德•蒂法尼在1844年所說:“在我看到這項中國技藝之前,我不能想像象牙原來可以變得那麼柔軟,匠人使用鋒利的刀具,他們子傳父藝,真是太完美了!”

象牙雕庭院人物信插(清) .jpg

象牙雕庭院人物信插(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本次展覽用一批種類豐富的外銷牙雕藝術品,描繪出一幅“東風西漸”的豔麗畫卷。這其中,有象牙七巧板、九連環等富家子弟的玩具,也有名片盒、信插等名流紳士必不可少的物件,更有摺扇、胸針等淑女的隨身之物,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可見一斑。

象牙浮雕花卉名片盒(清).jpg

象牙浮雕花卉名片盒(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在這些外銷藝術品上,既雕飾有花卉、庭院等傳統的中式圖案,也有天使、外國人物等西方元素,甚至有西方顧客為了標榜身份而專門定制的家族、公司徽章。它們都在展覽中一一呈現,仿佛向觀眾講述著漂洋過海的傳奇經歷。

與象共生

2006年,牙雕被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欣賞牙雕的工藝與藝術之美的同時,關注大象保護這一全球性的課題。

象牙酒令筹-(清).jpg

象牙酒令籌(清)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本次展覽的公益支持單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中國代表何建國表示:“牙雕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價值需珍視,雕刻技藝應當傳承,而大象保護同時任重而道遠。我國曾是象牙工藝品生產大國,如今領跑國際,率先頒佈了象牙禁貿令,禁止象牙商業性買賣,積極引導牙雕行業的轉型。這是在傳承文化與技藝的同時踐行生態文明建設。”

象牙山水人物小屏(清).jpg

象牙山水人物小屏(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象牙深浮雕人物百子瓶-(清).jpg

象牙深浮雕人物百子瓶(清) 金沙遺址博物館志願者 張豔 攝

因此,在整個展覽的策劃過程中,IFAW全程深度參與了本次展覽的文本內容撰寫、社教活動和講座的主題策劃及安排等工作。本次展覽的“與象共生”篇章,就力圖讓博物館展廳成為牙雕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棲息地和保護地的同時,與公眾一同踐行大象保護的道路,並向公眾發出號召:拒絕象牙製品商業性貿易,牙雕文物之美,在博物館欣賞就好。而展覽開幕之後,“拯救小象EMMA”社教活動、《亞洲象的現狀及保護》講座等也都將陸續在金沙舉行。

據介紹,《太平有象——明清牙雕藝術展》將持續展出至6月23日。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