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跑路也得带着家 這是一部建立在中國文化背景上的科幻電影

作者:沈傑群    来源:中國青年報    发布时间:2019-01-29

  2019春節檔很熱鬧,已經確定上映的電影共有13部,包括《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流浪地球》等,這咖位和架勢可謂“神仙打架組合”,讓人都很難預測誰能衝刺票房冠軍。

  而從年前舉行的一些“超前點映會”來看,春節檔電影品質值得期待,例如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説改編的電影,將于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

  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作為原著作者,大劉自己給電影打分很高。他認為:“《流浪地球》有著歷史片般的厚重感。這是一部建立在中國文化背景上的科幻電影。它很好詮釋了中國人對家園、土地的情感。原著《流浪地球》提供了一個背景,這是一次成功的再創作。”

  劉慈欣説,《流浪地球》票房即便只有10塊錢,也是巨大的成功,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到這部電影。

  在“叨光薦影”觀影沙龍上,本報記者見到《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他坦言,劉慈欣觀影的那場超前點映會,他緊張得甚至不敢走進那個影院,“開場10分鐘之後溜著邊進去,然後我找了最角落的一個地方坐在那裏看大家的反應”。

  得到大劉的肯定,郭帆還是忐忑,這種緊張的狀態已經持續了整整4年,倣佛是一場還沒看到終點的馬拉松比賽。“我不知道大眾觀看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反應,畢竟科幻電影是有一道門檻的”。

  90後影迷君澤給出的“提前閱卷評語”:“人類曾在宇宙中存在,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不論在技術工業、題材內容或者表達思考上,都拓展了中國電影的邊界。我們等了‘元年’很多年,現在真的來了。”

  而文化學者戴錦華看完電影,更篤定地讚嘆,中國科幻元年在2019年開啟了。 “影片透出中國人‘愚公移山’般的堅持,這是最打動我的”。

  在郭帆看來,他只是希望這部科幻電影不賠錢,因為只要不賠錢,他們就可以接著去拍科幻片,“這樣才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部又一部的電影,我們的電影工業逐漸完善,才能夠稱之為中國科幻類型的建立”。

  郭帆分享了一個小故事,2016年他們去美國舊金山談合作,雖然沒談成,但對方對《流浪星球》項目很興奮。郭帆很詫異,畢竟對方做了300多部包括《星球大戰》在內的重量級科幻片,為什麼會對他們這個IP感興趣?“他説你們的想法很奇怪,為什麼當地球出現大危機的時候,你們跑路都得帶著家?帶著地球跑。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我們剛買了房子,房價貴啦,我得帶著房子離開哈哈”。

  郭帆説,往深處想一想,其實這體現了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西方文化很久以來就是海洋文明,不斷往外走,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而中國人不是,幾千年來我們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我們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土地每一寸都不能讓出去,我們甚至可以為了土地而拼命”。

  郭帆説,中國人對于土地情感的核,應該變成中國科幻的一個基本形態。“什麼叫中國科幻?尋找到一個真正能夠表達我們文化內核和精神內核的載體,才能稱之為中國科幻,不然的話我們只是模倣別人講一個同樣的美式故事”。

  科幻作家韓松表示:“《流浪地球》展示出科幻片的奇觀,節奏緊張,令人投入。影片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賀歲片視野。將親情、友情、土地情懷放到了太空中。”

  而提前看到電影的一些影迷,覺得《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感覺有些相似,是一部“讓人熱淚橫飛的高能科幻片”。在片中,吳京飾演的父親常年孤獨駐守太空站,和屈楚蕭飾演的兒子不能見面,父子産生了隔閡,但最後親情的默契,讓他們一起完成造福人類的壯舉。郭帆本人就很喜歡《星際穿越》《火星救援》,認為這些科幻片“重點放在人的情感”。

  “做科幻的意義是我們能夠給孩子埋下一顆科幻的種子,科幻可以拓寬孩子的想象力和執行力。”當年,郭帆因為上世紀90年代卡梅隆打造的《終結者2》,才埋下了一顆種子,很想去拍一部科幻片。“誰知道一不小心還真就拍成了,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崇尚科學,勇于想象,這是我做科幻的意義”。

(原標題:吳京演的《流浪地球》 劉慈欣怎麼看)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