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旅遊產業正在經歷從單純的觀光型向觀光和度假並舉、度假產業成為單獨產業的歷史性巨變。這是文旅產業消費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什麼才是未來的旅遊發展方向?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認識還比較模糊。可以說,從戰略高度加大度假產品的供給力度,推動和促進市場湧現出更多的類似“烏鎮”和“紅樹林”模式的度假綜合體,已經是我國文旅產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課題。
首先,這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要。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大規模的休閒度假需求。人們希望能夠方便、舒適、可承受地享受度假生活,這既是商機又是挑戰。
其次,這是我國文旅產業發展的需要。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海島度假產品供給非常薄弱,很多度假產品也處於郊區遊的低層次階段。以海南島為例,作為國內唯一的熱帶旅遊島,多年來海南島“國際旅遊島”建設卻相對緩慢,這與度假產品供應不足也有關係。
第三,大力發展度假產品,可以為生態改善、扶貧攻堅做出貢獻。從度假產品供給的角度說,國內還有很多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適宜度假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多是經濟落後甚至是貧困地區。把這些地方建設成為度假區,就是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第四,發展度假產品,要在供給品質上下功夫。實際上,我國一些地方也做了不少的民宿性質的度假產品。然而,由於管理水準參差不齊,服務內容缺乏整體規劃,市場環境惡劣,相互殺價攬客等原因,這些民宿度假區多數經營一般。旅遊度假產品亟待轉型升級、提高品質。
那麼,如何增加度假產品供給、轉型升級呢?
一是要從戰略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首先要把酒店、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從業態上進行區分,分別研究、分別佈局、分別管理。其次要制定我國度假產業發展規劃,定戰略、定目標、定政策、定專案。再次要完善度假的標準體系建設,充實度假產品的內容。
二是要支持樹立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度假品牌運營企業。企業是度假產品供給的主體,要把那些遊客滿意、市場認可的企業篩選出來,有意識地引導其在全國範圍內增加高水準的度假產品供給力度。尤其是對那些佈局超前,承擔了精准扶貧、產業締造、市場環境建設等社會責任的企業,要在項目、融資、市場准入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
三是要高度重視市場環境建設。要加大度假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力度,一開始就避免出現“零價團”“購物團”等不正常現象。既要堅持市場定價、防止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又要防範無序壓價、無底限降價,拉低服務水準。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既要提供日消費千元以上的面向中高收入群體的產品,又要提供日消費一二百元、普通大眾消費得起的產品。(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