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香港藝術館翻新擴建 館藏逾一萬六千項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1-09

20190109031806764.jpg

圖:「外銷藝術」館藏之一,水彩畫《關聯昌畫室》 香港藝術館供圖

【亞洲文旅網訊】香港藝術館擴建翻新工程包括上蓋加建新樓層作為展覽廳,入口將改設於地面,新增一個兩層高的新翼展廳,總面積增多百分之三十。展廳將從原來的七個增至十二個,其中增設兩展廳分別展示吳冠中作品及至樂樓藏品,還特設一個七八百平方米的香港藝術專廳,從歷史脈絡梳理及展示香港藝術。

創立於一九六二年的香港藝術館,四大館藏為外銷藝術、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及香港藝術,總館藏逾一萬六千項。

外銷藝術:館藏達一千二百多套,包括十八、十九世紀到中國遊歷的西方藝術家的鋼筆畫、水彩畫及油畫等各種歷史版畫,以及一些中國畫師從中學得西方繪畫技法繪製香港景色、人物花鳥等畫作。

中國文物:涵蓋年代從新石器時代下達至二十世紀。計有各種陶瓷、服飾與織繡和青銅器、玉石雕刻、漆器、琺瑯器、玻璃、竹雕、木刻、象牙、犀角、鼻煙壺及傢具等逾四千項工藝美術。

中國書畫:主要集中於廣東書畫及近代中國繪畫,歷史可溯源至一九六四年,至今館藏超過五千幀。廣東書畫藏品包括陳獻章、鄺露、宋湘、羅叔重、何紹基、張穆、黎簡、蘇仁山、蘇六朋等。近代中國畫藏品包括黃賓虹、張大千、林風眠、吳冠中等。

香港藝術:當代香港藝術發展雖然只有百多年歷史,但早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凝聚了發展基礎。一九四九年以後,丁衍庸、彭襲明、趙少昂、楊善深等相繼移居香港,前兩者為傳統水墨畫注入強大力量;後二者在港發展嶺南畫風,影響深遠。

六十年代的新水墨運動家呂壽琨、王無邪、梁巨廷、靳埭強、劉國松等為傳統水墨注入嶄新意念和技法。而七十年代留學海外的藝術家畢子融、李慧嫻等,為藝壇引入各國藝術潮流,形成多元化的藝術發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面對重大的政治變遷,藝術家劉小康、梁志和等藉各種創作媒介對歷史、政治、民生作出回響。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