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新京報:國內影視行業還需學習借鑒韓劇

来源:新京報    发布时间:2018-12-21

1123877694_15452635689671n.jpg

比起去年年初的《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2016年的《太陽的後裔》以及再之前的《請回答1988》……今年的韓劇似乎缺乏某種大眾聚焦的熱度。在延續了2017年下半年的平淡後,2018年,不包括網絡短劇在內的100多部韓劇,大多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波瀾不驚。如今韓劇在國內的影響力與前幾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即便如此,研究韓劇的發展規律和經驗教訓也有助于我們的影視行業進行深思與借鑒。

創作

漫改翻拍火爆,原創劇本乏力

今年韓劇中漫改、翻拍等非原創劇作的數量佔比超過10%,整體表現亮眼,其中不乏《內在美》《火星生活》《我的ID是江南美人》等優質作品。

韓國漫畫産業發達,可供改編的素材較多,早在本世紀初,就有《浪漫滿屋》《宮》等成功的漫改劇。之後雖然經歷了一段低谷期,但2014年《未生》的一炮而紅,令韓國影視圈愈發重視漫畫IP的熒幕化。其後漫改題材逐漸變多,例如全亞洲聞名的漫畫形象“趙石”也隨著《心裏的聲音》登上了電視臺。到今年漫改劇扎堆,愈發凸顯韓劇近年來在漫改題材上的厚積薄發。

翻拍劇中,除了《內在美》等電影翻拍,諸如《最完美的離婚》《從天而降的一億顆星》等日劇翻拍,甚至還有包括《金裝律師》《火星生活》在內的歐美劇翻拍。

翻改題材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平衡“還原”與“創新”:既要在劇情選角等方面符合原著(劇),又要適度做出本土化創新。今年的翻改劇基本達到了要求,像《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高度還原漫畫的男女主角,《火星生活》中更貼合韓國社會的劇情設定,凡此種種可見一斑。

然而,翻改劇本質上仍是“二手創作”,火爆背後難掩原創劇的乏力現狀,諸如《迷霧》等劇的高開低走則更是體現了原創劇本質量的滑坡。這也為近些年翻改題材不斷增加的我國國産劇敲響了警鐘,因為原創劇的品質才真正反映了一個國家電視劇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主題

明星效應下降,社會題材火熱

韓劇在我們的印象中一般是“帥哥美女談戀愛”,是精神童話。的確,“顏值”在韓劇中進可攻、退可守——既能借由顏值明星吸引關注度,更能夠在劇作欠佳的情況下靠明星的粉絲撐起收視的半邊天。但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今年不少由高顏值明星主演的劇作高開低走口碑不佳,明星的顏值效應似乎不那麼靈了。

例如近期播出的《男朋友》,在社交網絡上我們不難看到觀眾對其的失望。哪怕有宋慧喬、樸寶劍的出演,視覺效果細膩精美,也難掩內容的假大空,收視率也逐漸下降。此外,像是孫藝珍與丁海寅出演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宋智孝與樸施厚出演的《可愛恐懼》都或多或少因為劇情薄弱與浮誇遭到詬病。

與假大空顏值劇遭吐槽相對應的,是以《Live》《加油吧威基基》《我的大叔》為代表的社會題材韓劇異軍突起:《Live》透過基層警局觀察社會百態,《加油吧威基基》在喜劇表象下包裹著“社畜青年”的笑與淚,苦澀又不失溫情的《我的大叔》甚至還斬獲了本年度韓劇豆瓣評分第一名。

從去年的《三流之路》《今生是第一次》開始,這類反映小人物樸素生活的劇作開始逐漸為觀眾所接受。我們可以將其歸因于觀眾對于浪漫主義愛情劇的審美疲勞;同時也應注意到,韓劇正不斷拓展包括年輕觀眾和男性觀眾在內的用戶群體,挖掘更多能夠引發觀眾對社會現狀思考的題材。

平臺

三大臺全面啞火 有線臺強勢崛起

相信許多觀眾最初都是通過傳統的三大臺(MBC、KBS與SBS)了解韓劇的。一直到本世紀頭十年,三大臺都壟斷著韓劇市場,在觀眾心中是靠譜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伴隨著包括tvN、JTBC、OCN在內的有線電視臺的崛起,三大臺早已風光不再。今年有線臺更是狠狠地打了三大臺的臉:豆瓣關注人數最高的十大韓劇悉數來自有線臺,三大臺顆粒無收。

與屹立幾十年的三大臺相比,有線臺中資歷最老的tvN也才剛滿12歲,JTBC更是成立只有7年。短短時間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中殺出血路,有線臺在電視劇制作上的戰略戰術不得不説非常亮眼。

影視行業屬于極度倚賴創意人才的高競爭性行業。有線臺在“不拘一格降人才”方面表現出眾:JTBC在創建之初就一舉招募了470名員工,創下了韓國建國後媒體單位招聘數量的紀錄。近些年,許多三大臺的資深編導更是紛紛接到了有線臺拋出的橄欖枝,例如曾在KBS擔任綜藝《兩天一夜》制作人的申元浩,跳槽到tvN後拍出了堪稱韓劇裏程碑的“請回答三部曲”。

由于需要付費收看,相較于三大臺,有線臺的用戶體量更小,但這也讓其更關注劇作內容本身,同時也有著更寬容的創作空間讓從業者們大膽突破,充分將內容類型雜糅,想三大臺未曾想的劇本,拍三大臺不敢拍的劇集,反而打開了新的局面。

早在2012年,tvN就以《仁顯王後的男人》在穿越題材中站穩了腳跟,隨後又憑借《九回時間旅行》趁熱打鐵;而此前的《W-兩個世界》以及今年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則是奇幻題材的代表作。JTBC更善于在現實題材中出奇招,無論是聚焦師生戀的《密會》,還是醫療懸疑類型的《Life》,都憑借新穎的內容吸引著觀眾的眼球。

重視人才,大膽創新——有線臺的逆風翻盤,應該讓至今還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三大臺感到羞愧。

擴散

觸角探向歐美 出海之路日漸成熟

今年的韓劇似乎與奈飛走得格外近:《陽光先生》成為奈飛首部全球同步播出的韓劇,像是《Life》《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等劇也在網站上線。同時,奈飛在購買韓劇的同時也親自下場:今年制作了首部韓劇,由裴鬥娜、朱智勳主演的《王國》將于一個月後與觀眾見面。

這不是韓劇與奈飛的第一年合作。2016年,奈飛就購入了《不夜城》和《心裏的聲音》,去年更是與JTBC簽訂了600小時的節目合約,還將《秘密森林》《秘行要員》等劇收入囊中。緊密合作的背後,除了奈飛對海外市場的關注,也有韓劇本身對于國際化發展的重視。

作為“韓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劇早在十幾年前就輻射了整個亞洲,出現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甚至西亞的小熒幕上。自2010年起,K-drama開始西進並憑借有文化差異的古裝劇與唯美含蓄的愛情劇打開歐美市場;近兩年,出海韓劇涵蓋了奇幻、歷史、醫療、罪案等更加多元化的題材,逐漸建立起了競爭優勢甚至反向輸出——2017年,美國ABC電視臺就翻拍了韓劇《好醫生》以及《神的禮物-14天》。

在保證內容的前提下,韓劇同樣重視海外傳播渠道,各大電視臺電視劇部以及視頻網站在油管上均設立了官方賬號,定期上傳作品並與用戶互動。此外,雖然三大臺近年在電視劇上表現不佳,但其合資的出海視頻網站Kocowa卻成為了許多海外用戶追劇的首選。

相比之下,雖然2017年的《白夜追兇》以及今年《天盛長歌》的順利出海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國劇的國際化發展仍然路途漫漫。如何在現有環境下制作本土優質內容,尋找聚合渠道以形成傳播合力,培養海外用戶的黏性,是國劇想要成功出海必須翻越的三座大山。

現如今,韓劇的內部運作機制和外部市場環境都在持續變化,在這種大環境中,2019年韓劇又會有哪些發展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沈持盈(劇評人)

(原標題:“波瀾不驚”的韓劇仍然值得我們研究)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 韓國八大高片酬的男明星,李鐘碩是第七,第一是他

    最近韓劇在我們國家可是越來越火了。作為韓國片酬最高的十大男明星,不用說,他們一定都有屬於自己的作品。每部劇中總會有幾個迷人的小哥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這些很火的韓國明星他們的片酬是多少?

    亞洲文旅網 2020-02-15

  • 《大江大河》受好評 引相關題材作品創作熱議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黃土高天》《那座城這家人》《大浦東》《外灘鐘聲》等一批改革開放主題影視作品集中播出,特別是12月起上海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同步播出的《大江大河》獲得了高收視率和好口碑,也引發了相關題材影視創作熱議。

    新華社 2019-01-02

  • 拒絕收視率造假 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係統運行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研發的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係統26日正式開通運行,旨在對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率進行客觀真實的統計,還影視劇行業一片清明。

    新華社 2018-12-27

  • 北京:將進一步進化影視行業生態

    北京將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切實糾正一些文藝節目中出現的影視明星過多、追星炒星、泛娛樂化、高價片酬、收視率(點擊率)造假等問題,凈化行業生態。

    新華網 2018-12-26

  • 港粵澳影視合作 共促電影產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三地影視產業也迎來發展新機遇,將推粵港澳電影事業產業繁榮發展。

    大公報 2018-11-28

  • 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倡議遏片酬

    「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香港文匯報 2018-08-13

  • 上海度假區 打造「影視+旅遊」集聚地

    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多頭發力,打造影視產業集聚「首選地」,將把「影視+旅遊」、「影視+文創」作為重要抓手,塑造娛樂產業體系。

    大公網 2018-06-22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