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戴逸如圖說《隨想錄》 引讀者走進 「講真話的大書」

来源:文匯網    发布时间:2018-12-13

a25a.jpg

■講真話-戴逸如圖說《隨想錄》展覽在滬舉行

1978年,巴金在香港《大公報》開闢《隨想錄》專欄,從《談<望鄉>》到《懷念胡風》,「講真話」不僅成為新時期思想解放的產物,亦形象地記錄了探索與實踐中的風風雨雨。四十年的時光流逝,並未讓《隨想錄》黯淡失色。

日前,「講真話--戴逸如圖說《隨想錄》」展覽在滬開幕,以繪圖講述「隨想」故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夢璟

「重讀《隨想錄》也是對四十年改革開放的回顧與思考,通過這次展覽,我希望更多的人讀懂巴金,了解『講真話』的內涵」畫家戴逸如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如此說道。「我知道巴金,是源於他的作品《家》《春》《秋》,雖然當時年齡太小讀不懂,但巴金的名字已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回憶起與巴金的點點滴滴,戴逸如記憶猶新,他坦言巴金作品給他帶來深刻印象,也為他的創作生涯指明了方向。

通過作品與巴金「互動」

曾在上海從事新聞出版工作的戴逸如,是巴金的忠實粉絲,「那個時候《大公報》由於在香港出版發行,巴金作品在上海文化圈中非常受追捧,有時候報紙不太容易看到,很難讀全,我們辦公室訂閱後,很多同事也搶着嬝炕A在這個情況下,我讀完了《隨想錄》,產生了很深的感觸。」 正如巴金所說,《隨想錄》的創作並非出於偶然,是「獨立思考的必然結果」。這部四十萬言的大書,對個人、民族以及未來進行了深刻的解剖與思考,也讓「講真話」刻印在戴逸如心中。

作為年輕後生,戴逸如直言早已仰慕巴金,在創立了中國最早獲得國家版權機構註冊的卡通形象「牛博士」後,戴逸如通過作品常常與巴金「互動」。「我記得那時候也有很多聲音反對巴金,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為他聲援,便在他生日的時候用牛博士的形象為巴金獻上鮮花。」此後,通過朋友介紹,戴逸如終於見到巴金,這位文學大咖的「不善言辭」與謙虛,亦讓戴逸如印象深刻,在巴金100歲誕辰時,戴逸如與巴金的「合作」,則讓《隨想錄》有了另一種表達方式。

2004年,上海有關方面找到戴逸如,希望他為巴金《隨想錄》創作漫畫,「我知道這個消息後很興奮,因為我早有構思,大概花了3至4個月,就完成了整套作品。」因為仍有工作在身,戴逸如用晚上或周末的時間加班加點,完成了首套線裝本《隨想錄繪本》,以及百本《隨想錄繪本》限定版。當時,售價超過290元的線裝本很快售罄,限定版更是一書難求。

抽象詮釋《隨想錄》

書中,戴逸如通過特殊的藝術手段,形象、詼諧地表現了《隨想錄》中那些抽象的觀點與深刻的思考。比如:「我的祖國,我的同胞,真想把心掏出來給他們!」(巴金《「從心所欲」》)在戴逸如的畫面中,一顆淡紅色的心臟懸在半空,被鐵蒺藜包圍捆綁,鮮血緩緩滴出,滋養着下方的花朵,使它們開得芬芳嬌艷、朵瓣飽滿,心臟與花朵形成鮮明的對比,涵義豐富。再比如,「人們習慣於聽好聽的話,也習慣於講別人愛聽的話。......對他們,話並無真假之分,只有『入耳』與『不入耳』之別。」(巴金《賣真貨》)戴逸如將「耳」和「口」兩個元素抽取並誇張,辦公桌旁兩人一坐一立,坐者頸項上無他、只一耳,立者頸項上無他、只一口,「入耳」與「不入耳」得到生動形象的表達,與原文達成思想深度上的一致,但又幽默、詼諧。諸如章魚青天、假面人、官帽等怪誕元素不一而足,令人忍俊不禁而又意味深長,畫面筆法細膩純熟,具有藝術美感。就如戴逸如所說:「它是現實版的荒誕,現實版的魔幻,現實版的真實。」

本次展覽,則從戴逸如《隨想錄繪本》中精選22幅插圖進行展出,與之呼應的巴金《隨想錄》箴言雋語則是邀請作家、學者戴新偉以小楷精心書寫,使文字本身也顯示出樸實無華、靜謐平和的書法美感,成為畫面中的另一個獨特的藝術元素,「圖」與「文」一靜一動,相得益彰。此外,展覽還配有巴金寫作《隨想錄》同期珍貴史料,如《隨想錄》總序手稿、《大公報》刊發《懷念魯迅先生》的報紙版面、《隨想錄》多彩的外文譯本書影,文獻與原文互為補充,以「圖說」的形式,帶領讀者走進這部「講真話的大書」。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12日。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