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由於海洋環境破壞和捕撈,鯨魚的數量在20世紀急速下降,藍鯨的數量一度下降95%,幾乎滅絕。然而2014年的一份研究指出,鯨魚的糞便不僅能維持海洋生態鏈的穩定,還可能解決全球暖化問題。英國《衛報》26日報導,一群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為了研究鯨魚糞便對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展開一趟南極淘「金」之旅,希望藉此保護數量瀕危的鯨魚,同時找出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
澳洲聯邦政府環境部學者賴薇莉(Trish Lavery)研究團隊在2010年皇家生物學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的抹香鯨糞便研究和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學者尼可(Stephen Nicol)的鯨魚糞便研究都指出,抹香鯨及鬚鯨科(如藍鯨、大翅鯨和塞鯨)等大型海洋動物的糞便裡都含有非常高濃度的鐵,有助於海中植物性浮游生物(phytoplankton)生長。
鯨魚糞便含大量鐵 為海中植物性浮游生物重要養分
海中的植物性浮游生物不僅是食物鏈底層生物,如磷蝦(Krill)的重要食物來源,植物性浮游生物在行光合作用時,還會消耗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科學家認為可能有助於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
科學家發現,19世紀及20世紀初捕鯨業發達時,大量鯨魚被捕殺,但鯨魚的主要食物磷蝦卻沒有因為鯨魚的消失而數量增加,反而減少。原來是因為鯨魚糞便減少導致植物性浮游生物減少,以植物性浮游生物為食的磷蝦也因此減少。科學家也發現,透過鯨魚、磷蝦和植物性浮游生物的食物鏈能讓海洋中的鐵不斷循環,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
鯨魚糞便是海洋的重要肥料! 研究團隊盼能促進鯨魚保育
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海洋生物學家賴娜拉嘉(Lavenia Ratnarajah)表示,她希望證明鯨魚就是海洋的環境工程師,「保育行動通常著重在鯨魚的美麗外型,但這不能說服所有人。如果能夠證明這些動物對海洋生態有偉大貢獻,保護牠們會更容易。」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稱,這將是史上最詳細的「鯨魚糞便探索」。
南冰洋(Southern Ocean)為鯨魚的主要棲息區,研究團隊計畫在2019年1月19日從澳洲東南方的塔斯馬尼亞出發前往南冰洋採集鯨魚糞便。賴娜拉嘉指出,在之前的任務中,研究人員要親手採集鯨魚糞便,但這次可以靠無人機完成,「你真的不會想泡在裡面,它會化成液體狀的而且聞起來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