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文旅網訊】高逾2.8米的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巨像、保存完好的彩繪人形棺、薩卡拉地區考古發現的貓木乃伊……“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館珍藏”特別展覽20日起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20日當天,展廳內人頭攢動,市民與遊客爭相感受跨越近5000年的文明魅力。
此次展覽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與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聯合主辦,是香港曆來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期最長的古埃及文物珍藏展覽。匯集250件來自7間埃及重要博物館的瑰寶及最新的考古發現,其中不少珍品更是首度於埃及境外巡展。
“剛上中學的孩子在學習世界曆史,帶他來現場感受比書本更直觀。”香港市民顏先生一早帶著孩子參觀展覽,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提到,展廳內關於木乃伊制作的視頻裝置令人印象深刻,“這比文字資料更有沖擊力,孩子聽得特別認真。”
來自馬來西亞的遊客石欣柔與友人在香港轉機期間,專程前來“打卡”。對古埃及文明有著濃厚興趣的石欣柔觀展後直言被深深震撼。貓木乃伊、石碑上的希臘文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展品,“哪怕看不懂文字,也被其獨特的造型和曆史感吸引。”她說,“此次行程雖匆忙,但拍了不少照片,回去後會慢慢翻看回味。”
香港市民陳子瑩同樣是古埃及文明愛好者,此前她曾在上海看過“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感到意猶未盡,這次能在家門口看展非常興奮。”陳子瑩也向記者展示了她此行的收獲——購買到展覽周邊古埃及聖書體貼紙。
為配合此次展覽,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日前舉辦系列講座。北京大學曆史學系教授、埃及學學者顏海英以“薩卡拉考古新發現”為主題開講。
薩卡拉地區位於開羅近郊,分布有多處金字塔、貴族墓地和動物木乃伊埋葬地。展覽其中一個單元“薩卡拉的秘密”正是通過近40件最新出土的文物聚焦該地區的考古發現。
顏海英回憶,在薩卡拉考古工地,隊員們每天的工作都像在“開盲盒”:“系著繩子下到16米深的豎井墓,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驚喜。”
顏海英還在講座上展示了考古現場圖片,4500年前的貴族墓壁畫色彩鮮豔。他表示,這些最新的考古發現,打破了人們以為古埃及文物沒有色彩的原有認知。
據悉,本次展覽展期至2026年8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