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2025羌年慶祝系列活動在汶川舉辦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5-11-21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845_113_15.png

【亞洲文旅網訊】11月19日,“大美阿壩·幸福羌年”2025羌年慶祝系列活動在汶川縣舉辦。本次活動串聯起羌繡博物館開館、巡遊、集市、晚會、羌年祈福等多元環節,生動呈現了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全方位展現阿壩州非遺產業創新成果,為文明互鑒與非遺可持續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當天上午,活動在羌繡博物館開館儀式中拉開帷幕。該館建築面積1987平方米,館藏1000餘件,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捐建。博物館以“收藏展示、文化研究、文創研發、數字創新”為定位,致力於羌繡非遺的系統性保護與活化傳承。未來,羌繡博物館還將依托“技能培訓+訂單派發”模式,預計帶動約150人實現靈活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文化動力。

下午,汶川縣城迎來聲勢浩大的非遺大巡遊。巡遊隊伍以流動的形式,串聯起羌族生活場景與非遺技藝,讓遊客沉浸式領略“雲朵上的民族”的文化魅力,也為當晚的沉浸式夜遊活動營造了濃厚氛圍。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858_114_15.png

夜幕降臨,嘉賓自映秀大酒店出發,沿映秀灣大橋左側濱河路步行至愛立方。沿途,羌笛、花燈、沙朗舞與墨西哥民族舞、烏茲別克斯坦民族藝術團等國內外非遺展演交相輝映。羌族多聲部民歌《雲嶺羌音》婉轉回蕩,營造出“一步一景、移步換戲”的羌年氛圍,讓嘉賓在行走中感受跨越民族與國界的非遺魅力。

在羌族傳說中,英雄燃比娃將火種藏於白石,相擊生火,照亮黑夜。活動當晚,愛立方前的火塘以傳統“白石擊火”方式點燃,象征文明之火生生不息。火塘不僅是漢藏羌彝各民族共同的生活圖騰,見證了烹飪、手藝與情感交流的日常,更在現代語境中成為串聯“傳統技藝——現代需求——民生收益”的關鍵紐帶。現場,阿壩州非遺主題公園項目規劃及業態布局效果圖也在愛立方牆體上首次亮相,勾勒出未來非遺產業發展的嶄新圖景。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905_115_15.png

火塘壩壩非遺集市內,百藝坊火塘、古道匯火塘、羌山望火塘三大板塊各具特色。百藝坊聚焦羌繡、銀器等技藝創新,推動非遺從“工藝品”向“消費品”轉型;古道匯以茶馬古道為靈感,融合直播電商與數字集市,構建“非遺產品電商樞紐”;羌山望則致力於羌族非遺內容的傳播與推廣,打造“非遺內容流量引擎”。三者共同構建“線下體驗+線上延伸”的閉環模式,實現非遺的可體驗、可消費、可傳播。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913_116_15.png

群星閃爍,“大美阿壩・幸福羌年”主題晚會精彩上演。光影秀與開場舞《吉祥鼓》點燃全場,汶川、理縣等地藝術團隊與新西蘭毛利藝術團同臺獻藝。情景歌舞《了不起的阿壩非遺》、羌族女子群舞《雲裳》、男子舞蹈《上紅梁》等節目盡顯羌文化魅力,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烏蘭牧騎演繹的《蒙古馬》則帶來草原豪情。斯洛伐克、泰國等五國非遺團隊聯袂呈現《精彩世界》集錦展演,展現出文明互鑒、美美與共的開放格局。此次中外非遺團隊的深度交流,也是阿壩州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遺保護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推動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具體實踐。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925_117_15.png

晚會結束後,沉浸式夜遊觀演接續開啟。嘉賓從正紅時代步行至“天地映秀”牌坊,沿途街區化身流動舞臺,英歌舞、廣州百葉龍、噴火、變臉及藏羌非遺活態展演等快閃互動輪番上演,讓觀眾在行走中感受非遺與生活的無縫融合。“今晚簡直是全民狂歡,這個羌年比過新年都還熱鬧。”映秀鎮居民楊大姐告訴記者。

微信图片_20251121103824_112_15.png

本次活動不僅是一場民族文化的集中展演,更是阿壩州推動非遺產業化的系統實踐。通過以“火塘”為紐帶,鏈接傳統與當代、文化與旅遊、內容與消費,阿壩州正逐步構建起以非遺為核心的現代產業生態,實現“用非遺、買非遺、傳非遺”的良性循環,讓文化魅力轉化為民生價值,走出一條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相得益彰的“阿壩路徑”。

圖文來源:四川新聞網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