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文旅網訊】在成都肛腸專科醫院的門診大廳,創始人黃濟川的半身銅像肅然靜立。他面容清臒,目光睿智而慈祥。二樓牆面懸掛著黃濟川親筆題寫的院訓——“診斷確實、醫治徹底、膽大心細、體人如己、戒驕戒躁、勤鑽互學、全心全意、尊黨為民”。三十二字箴言,不僅是全院上下的行為准則,更是這一醫學流派的精神底色。
塑像和院訓的背後,是一部跨越三個世紀的醫脈傳承史——從1884年川南小城的一間“濟川醫館”,到今天遍布全國的心裕濟川傳人,這根連接百年的“藥線”,凝聚著中醫的智慧與西醫的精華,更貫穿著永不褪色的濟世初心。
奠基:濟川開宗 獻方授業鑄醫魂
1960年冬,一代中醫肛腸泰鬥黃濟川先生以99歲高齡辭世,國務院及社會各界哀悼花圈如海,寄托著對這位醫者無盡的追思。
時光回溯到1884年的川南瀘州,青年郎中黃錫正創辦“濟川醫館”。他因17歲時身患重症肛瘺,幸得痔瘺名醫龔心裕用掛線療法治愈,遂欲拜師學藝。因拾金不昧的品德打動老師,他有幸成為龔心裕的唯一真傳弟子,成為中國痔漏學科奠基人,更名“黃濟川”,寓意“懸壺濟世,福祉川人”。
1904年,黃濟川將診所遷至成都祠堂街,創立“黃濟川痔瘺診所”。他尤為注重醫德醫風,堅持“問津貧民、不分貴賤、不計報酬、樂以施治”,對貧苦患者分文不取,一時聲名遠播。在此後近五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他博覽群書,勤學苦練,勇於探索,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從而做到了診斷准確,下藥對症,手到病除。
1954年,時年93歲的黃濟川在四川省中醫代表會上,將珍藏多年的“枯痔散”“藥線掛線法”等秘方秘法、痔瘺專科絕技無償獻給國家。此舉引發全國學習熱潮,蘇聯、蒙古、緬甸、比利時等國亦派員來訪。1956年,95歲的他與“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同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副會長,成就中醫外科史上最高學術地位。
曹吉勳同杜自明、石筱山、趙炳南被譽為新中國“中醫外科四大名醫”。周恩來總理曾握著他的手囑托:“老中醫經驗豐富,要多帶徒弟。”黃濟川晚年奔走各地講學,其著作《痔瘺治療法》成為新中國首部肛腸專著。黃老卓越的學術思想、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具特效的方藥,已成為祖國醫學的寶貴財富,至今仍在肛腸病學的科研、教學與臨床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複方吲哚美辛栓、痔洗散、濟川連黴液等十多種黃濟川秘方,至今仍造福廣大患者。
開拓:吉勳融貫,中西合璧創麻醉
午後陽光灑進客廳,97歲的曹吉勳教授身邊圍坐著一群年輕醫生,他時而引經據典剖析古方之妙,時而闡釋現代麻醉之術,為後輩傳道授業,答疑解惑。
“雖然我老了,但我的臨床技術他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到,我要竭盡所能地傳給後輩。”曹吉勳耄耋之年仍不舍一線,他堅持臨床工作直到94歲。去年,曹吉勳榮獲第三屆“健康四川·大美醫者”終身榮譽獎,其從軍從醫80多年的傳奇故事,成為肛腸界的活曆史。
作為黃濟川學術思想的重要繼承者,曹吉勳的醫學之路始於家國危難之際。1944年,他懷揣報國之志加入八路軍,戰場負傷後目睹戰友缺醫少藥,遂立志學醫。1949年自中國醫科大學畢業,1956年調至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任外科負責人,自此深耕肛腸領域。
曹吉勳的卓越貢獻在於開創性地融通中西。他親曆中醫神奇——在湖北考察時,見證針灸阻止瘧疾發作,在銀針的光芒和艾灸的香氣中,他看到了古人的智慧。針對肛腸疾病劇痛,曹吉勳展開了深入研究後,他想到了封閉療法,在患者的脊柱下方,臀溝分開處的腰俞穴注射止痛藥,曹吉勳將其演變成了手術中的麻醉方式,如今這種該麻醉方式仍被廣泛應用至今,並被編入了高等醫學教程。面對直腸脫垂難題,他開創複方明礬液雙層注射配合肛門緊縮術,避免開腹痛苦,惠及無數患者。
2015年87歲高齡時,曹吉勳還親自指導修訂專著《新編中國痔瘺學》(820千字)。從醫以來,他發表及指導發表論文近兩百篇,改創專科技術20多項。2024年,千餘名同行在第十屆中國便秘高峰論壇上致敬其八十載醫路,他獲頒“肛腸教育學術流派宗師”證書。
弘道:流派綿延,學術體系立新論
“醫之門戶分於金元”,而心裕·濟川醫學流派自1851年發端,已滋養中國肛腸醫學百餘年。
黃濟川作為龔心裕(字心裕)的唯一傳人,開創的學派至今覆蓋全國70%的肛腸醫生,形成了有重大影響的龔心裕·黃濟川胃腸醫學學派。流派樹狀圖上,北京廣安門醫院肛腸科創始人周濟民教授,成都中醫藥大學肛腸科創始人曹吉勳教授,貴陽州中醫藥大學肛腸科創始人、國家級著名老中醫彭顯光教授,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肛腸分會原顧問、成都肛腸專科醫院第五任院長王維烈等一大批肛腸領域的知名專家,皆出其門。百年傳承,源遠流長。今日之心裕·濟川醫學滿天下,京系、淮系、東北系、蜀系,處處是心裕·濟川傳人。
傳承的火炬,如今已在第四代醫者手中燃得更旺。作為曹吉勳教授的得意門生之一,成都肛腸專科醫院院長楊向東教授帶領這家百年醫院發展為國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並成立了全球首個便秘專科病區,他提出了“結腸癱瘓症”學說、“分度論治”理念等新觀點;而在普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痔病上,更是創造性地提出了組織退變學說,為痔病發病機制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新方向。
在楊向東的帶領下,成都肛腸專科醫院作為心裕·濟川醫學流派的傳承主陣地,持續煥發活力。醫院利用黃濟川秘方研制的複方吲哚美辛栓、連梔礬溶液等制劑至今廣泛應用於臨床;對口支援醫療隊常年奔赴甘孜州等高原地區,將“掛線技術”等中醫絕技送入基層;每年舉辦的國際便秘高峰論壇,更是成為匯聚國內外頂尖專家、讓中醫智慧與世界對話的重要平臺。
協同:全域聯動,質控網絡促規範
深厚的傳承底蘊,最終厚積薄發,轉化為推動全市肛腸學科協同發展的體系化力量。成都市衛健委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成都市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設置肛腸科比例達93.5%,肛腸學科覆蓋面持續擴大。
2019年,成都市中醫肛腸質控中心成立,進一步推動學科規範化發展——迄今已在大邑縣、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溫江區、新都區、成華區、雙流區、金堂縣等8個區縣建立分中心,形成質控網絡。中心牽頭制定的《肛門及直腸周圍良性疾病手術分級目錄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發表於《中國肛腸病雜志》2024年第44卷第2期;舉辦的“超聲環切線型切口化痔線結紮完美術式培訓班”“全國便秘領軍人才培訓班”等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惠及基層醫師上千人。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肛腸科入選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成都肛腸專科醫院、龍泉驛區中醫醫院肛腸科獲批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共同將前輩的醫術仁心播撒至更廣闊的土地。盡管部分醫院尚未設立獨立肛腸住院病區,但整體發展態勢彰顯了成都肛腸學科的蓬勃生機。
醫脈綿延,初心不改。從黃濟川獻方授業、奠定學科基石的開創之舉,到曹吉勳賡續發展、首創腰腧穴麻醉的創新之智,再到楊向東開拓便秘臨床分型、引領專科發展的開拓之新,一根藥線,貫穿的是三個世紀不改的濟世初心,成就的是“難言之隱”得享“專業之治”的醫學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