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2025年8月24日夜,第二屆中國文化節在大阪市立東成區民中心圓滿落幕。這場以"鑒往·知今·創未來·少數民族大聯歡"為主題的文化盛宴,不僅展現了中國多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彩,更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華民族包容合作、共謀發展的寶貴經驗,為促進跨國文化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方案。
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包容智慧
本屆文化節通過豐富多彩的表演,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舞臺上,蒙古族馬頭琴的蒼涼悠遠、維吾爾族舞蹈的熱情奔放、傣族歌舞的婉約優美相得益彰,展現了中國56個民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和諧畫卷。
這種多元文化的共生共榮,體現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正如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魏有美所言:"五十六個民族如繁星交織,各具特色又和諧共生,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這種在多樣性中尋求統一,在差異中實現和諧的智慧,正是當前全球化背景下國際社會亟需借鑒的重要理念。魏有美副總領事還表示:"中華文明綿延五千餘年,是多民族共同書寫的曆史畫卷。'鑒往·知今·創未來'不僅是本次活動的主題,更是中日兩國應該共同秉持的相處之道。"她強調,在戰後80周年的今天,更應該通過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構建面向未來的中日關系。
鑒往知今:曆史智慧的當代啟示
在文化節現場,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展示,京劇的唱念做打、寫意之美,古老樂器的演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演,無不體現著對曆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古箏獨奏是去年風靡全球的中國遊戲黑神話悟空的插曲,是用傳統樂器演繹了現代音樂的傑作,其中還有孫悟空出現的點睛之筆,更是對經典的一種致敬。
這種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的理念,為國際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啟示。和歌山市議會議長芝本和己對此深有感觸:"通過欣賞中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更加理解了在保持文化獨特性的同時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性。"
創未來:文化交流助推國際合作
本屆文化節最具創新意義的環節是中日藝術家的同臺演出。兩國音樂家將中國傳統樂器與日本古典樂器相結合,創作出融合兩國音樂特色的新作品,象征著中日文化交流進入了共創共享的新階段。和歌山市議會議長芝本和己在賀詞中指出:"文化藝術超越語言,連接人心。今天這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正是中日友好交流的最佳見證。"
這種文化交流模式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民族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共同開創文化交流的新局面,為國際合作關系注入新動能。
精編經典凝匠心 專業薈萃呈盛宴
今晚的文藝晚會堪稱一場專業性與觀賞性並重的藝術盛宴,整場演出以中華文化為脈絡,通過精心的編排與用心的設計,展現了文藝編排專業的經典水准。晚會不僅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語匯,更以震撼的視覺呈現和飽滿的情感表達深深打動了現場觀眾。
入場處的卡通氣球對小朋友的歡迎,簽名牆的人氣互動。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環節,當歌聲響起,觀眾席中緩緩升起大型愛心氣球,將全場情感推向高潮。這一充滿巧思與溫度的編排,不僅點亮了舞臺,更點燃了每一位觀眾心中的家國情懷。
整場晚會是一次中華文化的集大成展示,其專業水准與藝術感染力令人難忘。我們期待未來能在日本有更多這樣高水平的演出,讓優秀的文藝作品持續滋養人心、傳遞大愛。
民間外交譜寫新篇,友好交流持續深化
本屆文化節吸引了來自中日各界近千名觀眾到場,包括日本多個日中友好協會代表、華僑華人社團負責人、地方政府代表以及文化界人士。大阪府和泉市市長「辻ひろみち」、岸和田市市長「佐野英利」、東大阪市市長「野田義和」等未能到現場的友好人士紛紛發來賀電,表達了兩國欽慕友好的心願並恭祝大會圓滿成功。大家一致認為,這種民間文化交流活動有助於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為中日關系健康發展注入正能量。
日本華韻文化藝術協會代表劉偉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文化交流,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多民族和諧共處的故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
文化的力量再次證明:唯有包容才能促進合作,唯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中國多民族文化的成功實踐,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光明前景。相信這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中國智慧,必將為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化的力量再次跨越國界,音樂的旋律連接心靈。相信在中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兩國文化交流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