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7月28日下午,來自大陸、臺灣、香港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齊聚香港,共同參與由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香港)主辦的2025香港國際柴窯論證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於7月28日至7月30日舉行,為期三天。
中國柴窯,以五代時期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之姓命名,是曆史上著名的禦窯。其最早記載見於明宣德三年呂震編寫的《宣德鼎彝譜》一書,書中提及“內府所藏,柴、汝、官、哥、定名窯器皿”。然而,由於柴窯只聞其名,不見傳世品,也未發現窯址,長期以來很少被提及。
目前雖有少數疑似柴窯工藝品現世,但因真實性存疑,且窯口未獲官方確認,因此舉辦此次論證會,廣邀各地專業學者與專家,共同制訂判斷標准及依據的理論,同時探討柴窯窯口的所在地。
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香港)會長黃兆基先生表示,希望借此次研討會為中國的窯燒藝術建立一個新裏程碑。
據悉,廈門市古代藝術品收藏協會主席湯育智、臺灣祥太文化館館長王福源攜夫人魏麗嫥、中華文物展望協會秘書長何希炯、《慈善中國》雜志副主編、洛陽柴窯研究團隊顧楊豐赫等重量級嘉賓出席本次研討會。
中海視覺傳媒、亞旅衛視等來自深港二地的媒體將全方位對此次柴窯論證研討會進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