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簡介
羅心道長(俗名鄒慧心)是中國道教正一天師道第六十六代法脈傳人,現任中國四川省五鬥觀住持,同時以武術家、國際道教文化傳播者身份活躍於海內外。他出身武林世家,精通空手道(六段師範)與道家符法,2012年起主持五鬥觀修繕工作,並致力於將道教思想融入現代生活,在日本、美國等地開展傳道活動,獲日本東久邇宮國際文化褒獎等榮譽。
出生於武術世家,其外公張子揚曾任上海精武會總務主席,自幼隨父輩習練中國武術,曾在國內外武術大賽中取得驕人成績。1992年赴日本東京潛心研習空手道,於2015年獲得世界空手道聯盟全日本剛柔流黑帶六段師範(中國最高段位)。
羅心道長在南京大報恩寺的「武林大會 」上 現場演繹洪範九疇功法 。
羅心道長:
傳播道家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
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1,800餘年的演進歷史中,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位於成都市中心的一個茶室,是羅心道長修行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他可以揮毫潑墨畫符、亦可盥手焚香彈琴,還能與到訪者暢談道法精妙。這一切,與古人高坐於堂、閉關自修似有不同。
「修道應在世間、在生活中,不是在山林裡、青燈苦茶間就能悟透的,還需要在塵世之中,經一番痛苦的洗磨之後,方能算作修行的開始,然後傳道、度人才能積累真正的功德,否則只是看上去在修行而已。」羅心道長如是解釋道。
人生兩次轉折以武入道
羅心道長本名鄒慧心,出生於武林世家,自幼隨父習武,祖父張子揚是當年上海精武會的高手。目前,他是世界空手道聯盟全日本剛柔會黑帶六段師範(中國最 高段位),曾數次東渡日本探索空手道的至高境界,遠赴泰國錘煉泰拳精髓,先後擔任成都青羊防暴大隊、西藏軍區、北京警衛部隊的武術教官。
在武學世界裡潛心修煉的鄒慧心此後經歷了人生兩大重要轉折,並開始潛心修道。「其實是兩次心靈的觸動。一次是 1997 年受邀在四川大學進行演講,當幾百名學生同時在場內鼓掌時,我突然發現,拳腳只能在方寸之間,而精神卻可以傳播於世,傳遞給更多的人。功夫道法讓人佩服是一時,做人道德讓人佩服是一世。」
「第二次轉折來自台灣的國學大師龔鵬程,與他的長談為我打開了另一片新天地。」羅心道長說,他隨後開始學習國學,鑽研老莊之道,並赴台灣學習風水術 數及天師符法,開始入道信道行道。
2012年,羅心道長拜於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天師門下,成為道家正一派法脈傳人。2013年,他在中國道教祖庭龍虎 山授籙,成為真正的正一道士;同年在四川洪雅縣瓦屋山重建「五斗觀」,創建「有為道」,為傳承、弘揚道家真諦孜孜以求。
正如其恩師張繼禹所說,在羅心道長的的身上,習武者的倔強和修道者的率性融為了一體,這個性格使他成為了一個既勤 於修行思考且又能勇於身體力行的修道者,他也因此被道教正一派天師道嗣漢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教主的關門弟子張鼎芳大法師讚為「道門浪人」。
以「有為道」傳播道教
相較於常人對道教崇尚無為的基本認識,羅心道長將自己修行的心路歷程稱為「有為道」,並希望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認同道教文化。
「很多人覺得道教神秘,其實『道』就在我們身邊。」在羅心道長看來,「道」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道有理叫道理,有道有路叫道路,有道有德叫道德,茶道、棋道、琴道、花道,都在生活中而非書籍裡。仔細想想,『道』就像空氣,在每個人呼吸之間,真是融入在生活裡了。」
正是秉持着這樣的理念,羅心道長在弘道過程中,不是教給大家比較艱深的經世之說,而是將道教與自己的修行感悟,與太極拳、古琴、茶道、書法、天師符印甚至呼吸吐納等相結合,讓受眾在最直觀的 體驗中,感悟道家「性命雙修」的真諦。
「我每年都會閉關修行,堅持了十多年,現在應該出去了。『道』不是天天打坐、脫離人間,而應該融入生活、進入民眾、走向世界,以道家『智慧』服務天下人。」羅心道長說,正是懷着這樣一顆傳道之心,他從 2016年下半年踏上了前往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傳道之路。
「我不懂英語,有些外國人也聽不懂中文,怎樣讓他們理解道教呢?我還是用貼近人、貼近生活的方式。」羅心道長說,他會先表演一下道家功法或茶道,彈彈有3,000年歷史的古琴,甚至是教大家如何呼吸,「一下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很多人都會說,原來這些也是道教的內涵。因為他們對於中國的道教文化非常感興趣,在美國和加拿大期間,很多人都主動地幫助我。」
就連在去年的台灣海峽兩岸道教論壇上,羅心道長也沒有「規規矩矩」地唸文章,而是現場即興演繹了失傳已久的道教洪範九疇功法,將道教吐納功法和拳法相結合,引得掌聲連連。「我是道教的受益者,也是一個實踐者,因此我說是『道行天下』而不是『道說天下』,要走出去而 不只是說出來。」
張鼎芳大法師讚羅心法師為「道門浪人」。
張鼎芳大法師讚羅心法師為「道門奇人」。
“武心墨韻” 以武道入書道
為精進武術,羅心於17歲開始研習《道德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常在練功之餘用小楷抄寫經文,開啟了他習練中國書法的人生篇章。
他每日臨帖數小時,在書法練習上猶如武學般精進,曾臨摹中國楷書大家顏真卿的楷書,及有‘魏碑第一’美譽的《張猛龍碑》二十餘載,如此日復一日的習練也為他日後的書法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五十歲之後,羅心的書道逐漸自成風格,與傳統書法家的喋喋不休和炫耀技術不同,羅心一直安靜用筆書寫著他對悲情人生的赤子之心。他認為:書法的魅力在於通關作品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態度,揮毫的每一個瞬間都是他人生情感的盡情揮灑。所以,他尤為偏愛用大筆現場書寫,伴隨著呼吸和音樂的律動,身心合一地書寫著他所認為的‘書道’。觀眾常常能在他渾厚蒼勁的大字,和雅緻的小楷中尋找到他作為一名武道家的藝術匠心,彷彿每一幅作品都寫盡了他的‘武道情懷’。有人評價他的作品已在當代書法界獨辟稀徑,2021年,羅心的書法作品在上海元貞買賣有限公司的中國書法專場拍賣,首拍即創下美金120,482元的成交紀錄,轟動一時。拍賣後羅心再次做出驚人之舉,把全部拍賣款捐贈用於慈善事業。
説回心中的道教文化,「我喜歡王安石的這幾句詩: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道行天下,將道教傳遍全世界,就是我的理想。」在羅心道長看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將中國道家傳統文化和智慧弘揚於全世界,他責無旁貸。「道教文化在中華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們更應該走出去進行傳播,讓世界了解中國的道教文化。」(文章來源:香港文匯報,本文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