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中國民政部、國家文物局14日發布通知,要求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協同加強行政區劃歷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的文物點: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思陽鎮舊州屯石拱橋(宋代建造,清代重修) 圖自文旅中國
通知指示3點,一是積極梳理線索,協同做好普查。包括各級民政部門和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以古州縣、古鎮、古村落、古街巷等承載行政區劃歷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為重點,與地名保護名錄相銜接,積極組織梳理在行政區劃歷史文化挖掘、地名文化遺產評定等工作中發現和掌握的具有歷史特色、文化內涵,體現行政區劃和地名由來、沿革、傳承的古建築、古衙署、古民居、古碑牌、古石刻、古界樁、近現代重要史跡與代表性建築等線索,形成文物資源線索清單,向同級文物行政部門及時準確提供。
二是提供標準信息,推動保護實體化。包括各級民政部門和地名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與文物行政部門在數據方面的共建共享,按照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區劃地名相關數據資源的需求,及時向文物行政部門提供千年古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行政區劃設置和沿革、行政區劃代碼、標準地名等信息。
三是加強組織領導,構建長效機制。包括建立保護協同機制、建立展示利用機制以及建立普查宣傳機制。
自2024年5月以來,中國各地持續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據今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全國文物局長會議消息,2024年,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已新發現文物5.2萬餘處。